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凤凰新闻》20191110文/烟雨若寒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几乎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他们总是像灯塔一样,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中国著名现代作家钱钟书,因早年的狂妄不懂事得罪了三位老师,直到吃大亏后才懂得对恩师的尊重。那到底是什么事让他醒悟后才懂得师恩?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梁,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小时候的他就对古文诗词有着极大的兴趣,上学期间,他的国文和英语成绩优异到让所有都同学甘拜下风的夸张地步。1929年,他以满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学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学霸。成绩优异的他从上学开始就从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他的父亲钱基博希望儿子能改掉恃才放旷的毛病,便给他改名为钱钟书,字默存,希望儿子可以谦虚地学会默存。可钱钟书轻狂傲慢的性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改名得到任何改善,就算是改了名字,他依旧是口无遮拦的想说就说,因此他后来和许多人结下梁子。钱钟书的前半生因为他的心直嘴快可谓是的罪过不少人。他在看了林纾的翻译书籍后,竟毫不留情面地将林纾的翻译比作是卑微的动物,如癞蛤蟆一般。此外,对于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作品,他也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不喜欢。虽说话尖酸刻薄,但在文学创作上他的确是少有的才子。众所周知,《围城》一书是他最出名的长篇小说之一。1...
发布时间: 2019 - 11 - 13
浏览次数:28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10月7日文/曾焱10月7日是陈寅恪先生去世五十周年纪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仅是陈寅恪对王国维的理解,也是他自己处世和为学的基石。在他身上,中西兼具的深厚学养、中国传统士人的家国情怀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性,达成为一个精神符号。陈寅恪(1890.7.3~1969.10.7)究竟是梁启超还是吴宓,当年向校方力荐陈寅恪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第四大导师?好像也没有特别确切的记述。1924年秋,时任清华校长曹云祥筹备改制,开设现代大学的各学系及国学研究院。曹请来胡适主持设计国学研究院的学制蓝图,但当他提请胡适为导师的时候,胡适表示自己不够格:“非第一流的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三人里,章太炎未肯受聘,梁启超、王国维先后于1925年春迁入清华园,加上其后从欧洲回国的赵元任、陈寅恪,清华为国学研究院所请都是会通古今中西的一时之选,校内外称“四大导师”。有一位陈哲三教授曾在台湾撰文说是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曹问他陈寅恪是哪一国的博士,梁回答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又问有什么著作,梁说也没有什么大作。这篇回忆文章中所转述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梁说:陈寅恪虽然没有专著,但他写的寥寥数百字比我的全部著作还有价值,如果清华不请,外国的大学也会请他。曹云祥听了,这才登门礼聘。青年陈寅恪而据吴宓日记...
发布时间: 2019 - 11 - 02
浏览次数:66
来源:《凤凰新闻》20190924他是中国香港的亿万富豪,更是富豪圈里出名的最“吝啬”的人,坐拥十几个亿,却将一双鞋穿了十年。他也是中国最低调的人,被称为“中国百校之父”,天文学家用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可他的故事却从未被媒体报道过。当他的人生画上句点,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一笔“巨额财富”!他,就是田家炳。 1919年11月20日,他生于广东大埔一个书香世家,自小他就勤奋好学,心怀一个读书成才的大志向。然而16岁那年,一个重大打击改变了他的人生。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刚读初二的他还来不及悲伤,就只能忍痛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他还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同龄人依赖父母的时候,他就以稚嫩的肩膀,坚强撑起全家人的希望!17岁时,他孤身跑到越南办公司,短短两年,他就成为了越南最大瓷土供应商,1937年,受中日战争影响,他失去了产业,辗转印尼谋生,直到二战结束后,26岁的他重新创业,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塑料薄膜厂,成为雅加达著名的青年企业家。 1950年代中摄于印尼耶加达田寓的家庭。田家炳(后排左四)、周氏(后排左五)、房氏(后排左二),正中央为母亲房太夫人。1958年,他把事业转移到香港,先后创办田氏塑料厂、田氏化工厂,成为香港人造革与化工行业的领军人,之后他又向房地产进军,成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历经20多年的辛勤耕耘,到了1980年...
发布时间: 2019 - 11 - 02
浏览次数:22
来源:凤凰新闻发布时间:2019年9月24日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赵一曼》,让当年英勇就义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不过,赵一曼究竟是谁?她来自哪里?原名叫什么?她还有什么家人?等等,都没有人知道。 赵一曼直到1955年,在全国妇联以及东北抗战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协作下,赵一曼的身份才最终被确认,就是原上海机关工作人员李一超,四川宜宾人。而且,李一超的丈夫和儿子尚在人世,她的丈夫就是新中国著名的印刷专家陈达邦。慢慢地,两人之间尘封了几十年的往事,也渐渐被人了解。 陈达邦陈达邦是湖南长沙人,有个妹妹非常有名,叫陈琮英,也就是任弼时的夫人。陈达邦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高材生,1927年又被组织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当时,跟他同行的人共有几十个,李一超就是其中的一个。一路颠簸,多亏了陈达邦的精心照料,才使得身体虚弱的李一超撑了下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又是陈达邦细心地辅导李一超的俄语,才让她尽快地适应了国外的学习环境。天资聪颖又热心肠的陈达邦,很快就赢得了李一超的好感,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于1928年在苏联完婚。后来,考虑到孩子即将出生,再加上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满腔热血的李一超在苏联根本就坐不住,就经过组织的安排,于1931年回国工作,而陈达邦则继续留在苏联深造。夫妻两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赵一曼与儿...
发布时间: 2019 - 10 - 30
浏览次数:22
来源:名人演讲20190922鲁迅曾说过这这样一段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早在百年之前,鲁迅就这样呼唤“真的猛士”!然而却一直不曾出现……但放眼当下,崔永元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他卸下所有的防备和顾虑,实名举报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单枪匹马,将生死置之度外,一直陪对方玩到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正是鲁迅期待已久的“真的猛士”,他是这个时代的斗士!——水木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崔永元! 他的幽默、睿智、犀利和坏笑,曾给中国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他曾是傲视群雄的中国第一男主持人,并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新形态;他曾两次荣获主持人“金话筒”奖,四次荣获央视“十佳主持人播音员”奖;2007年,获第五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奖,2010年,成为中国最值得信任的20人之一;在中国第三届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中国电视主持人公益行为满意度调查中,他曾排行第一名!然而渐渐地,他却从“群宠”走到了“群嘲”,还成了人人喊打的疯子……他,就是崔永元,这些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1963年2月,崔永元生于天津,父亲是工程兵某部的政委,母亲是家属委员会主任。4岁时举家进京。...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6
浏览次数:30
《潮州日报》2019年10月12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对国家无尽的忠诚。中国共产党党员、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杨恩泽先生,因突发脑溢血,于2019年10月9日14时03分逝世,享年100岁。 87岁时,杨先生在家乡广东省饶平县中心小学设立成和奖学金,用于资助品学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并承诺将资助二十年。有人问他能否坚持那么久?他说:我已经和孩子们讲好了,如果我活不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帮助我完成。杨恩泽教授是国内光纤通信领域的元老级人物,见证了我国光纤通信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技术飞跃,引领并极大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七十年如一日,90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每天到实验室“报到”,为祖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亲力亲为,以身作则,杨教授以严谨、科学、律己、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早在1978年,杨恩泽就主持研制了“准毫米波空间通信设备”,并在首届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杨恩泽在天津大学建起了该校第一个光通信实验室,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圆满地完成了“863”科研课题。然而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杨恩泽教授一生默默资助了无数贫困学子。他自掏腰包,建起了一座座实验室、科学楼,为一大批山区里的孩子搭起了通往科学的桥梁。“一定要严格,要精益求精!”是杨...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6
浏览次数:19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