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2月8日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106岁。就在她去世半个月后,曾为她服务多年的贴身厨师高瑞坤也在回到台湾后不久自尽。高瑞坤的死因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悲剧,既有政治风云的背景,也有人性扭曲的深层原因。高瑞坤的命运,究竟是个人的无力挣扎,还是被时代和政治力量推向了绝路?宋美龄的长寿与“御厨”的忠诚宋美龄,始终以优雅与长寿为世人称道。她的不老容颜与苗条身材,无不令人好奇其背后的秘诀。宋美龄曾将自己的养生哲学简洁归纳为:“少吃多运动,不懒勤动脑,少愁多快乐,常笑百年少。”在这轻描淡写的背后,则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饮食坚持与科学养生。从十岁赴美求学时起,宋美龄便养成了规律的饮食习惯。她每日饮食中少不了新鲜的青菜、牛奶和水果,而甜食和过多的荤腥却是她的禁忌。即使晚年移居美国,这种习惯也从未改变。这样的饮食哲学,也与她早年的一位美国房东太太密切相关。这位老太太七十多岁依然精神矍铄、动作利落,让宋美龄大为震惊,从此开启了对饮食养生的重视。这一习惯甚至深刻影响了蒋介石夫妇的生活方式,宋美龄常对蒋介石说:“再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贪多,多吃有害无益。”当然,宋美龄的健康与美食之路,离不开两位忠心耿耿的“御厨”蒋茂发与高瑞坤。在中餐与西餐的分工下,蒋茂发负责淮扬菜与川菜的烹饪,高瑞坤则以精湛的技艺创造出适合宋美龄的各类佳肴。这两位御厨陪伴宋美龄度过了美国的漫长岁月...
发布时间:
2025
-
02
-
15
浏览次数:7
来源:华语有约 2025年2月6日编者按: 于敏(1926.8.16——2019.1.16),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理论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理论、设计问题,是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2025年1月16日于敏院士逝世6周年,本文是于敏之子于辛为纪念父亲所作。我的父亲于敏文|于辛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他的音容相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每当我迷茫时,总是能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教诲,这可能也是天意吧。父亲于敏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给家人讲过自己的成就,也从来没有看到他流露出得意、骄傲的情绪。他每天总是将自己融入浩瀚的资料中,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记得2013年我在家中整理留存的旧报纸时,看到1987年5月12日的《工人日报》,上面有一篇当时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发表的署名文章,题目是《学习于敏,为祖国强盛而拼搏》。文章中写道“......于敏以大局为重,留了下来。这不仅给这个似乎要散架的集体起了凝聚的作用,而且使它在学术上也有了主心骨。于敏同志担负起理论设计学术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受命于‘危急存亡之秋’,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精诚团结,发挥全体同志的才干,在此后的几年,科研上又连续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成就,有了质的飞跃。”1987年5...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8
浏览次数:8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2月6日【前言】1935年夏天,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的一片山坡上,盘腿而坐,面对着行刑的枪口,他没有丝毫畏惧,嘴里轻轻哼着《国际歌》,一枪声响起,他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国后,毛主席却在1962年作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指示:“以后要少纪念瞿秋白,要多多纪念像方志敏这样的同志,”一个为革命奋斗一生,最终英勇牺牲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在去世多年后,却被要求“少纪念”?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革命萌芽】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江苏常州的一个显赫家庭,家族历史上,瞿家曾是世家望族,但在他父亲瞿世伟这一代,家道中落。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崇尚文化传承,从小便培养瞿秋白诵读古典诗文,特别是唐诗宋词,但这种宁静的家庭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家族的衰败,瞿秋白的父亲未能再为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家境的贫困逼迫瞿秋白不得不早早肩负起了生计重担,为了支持家庭,瞿秋白高中未能顺利毕业,而是辍学开始谋生。1916年春节前的一个寒冷日子,他的母亲在长期债务的压力下,心力交瘁、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最终选择自尽。这场家庭悲剧深深刺痛了年仅十七岁的瞿秋白,在母亲去世的三天后,瞿秋白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哭母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恸与自责。母亲的死促使瞿秋白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贫弱,最终形成了自己对革命的早期思...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8
浏览次数:16
来源:视频号决战上高城,铸就铁军威名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7
浏览次数:5
来源:《凤凰新闻》2025年1月22日在解放战争末期,某些地区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看到全国被解放大势所趋,于是英勇起义迎接解放军入城。使所辖地区获得了和平解放,一方面避免了普通百姓遭受战火纷飞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避免解放军有更多的伤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傅作义。他促成了北京城的和平解放避免了城中历史古迹遭受战火损害。此外还有云南省主席卢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湖南省主席程潜促使湖南和平解放等。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就是在湖南和平解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就是国民党军的抗日将领唐伯寅。他跟随程潜、陈明仁参加起义,之后在党内任职,但遗憾的是他在之后的运动中被不幸误杀。一、青年参军唐伯寅189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穷苦的农家。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家境贫寒,几代都是农民,生活非常清苦。为了维持生计,唐伯寅小时候曾当过佃工、学徒,尝尽了人间疾苦。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仍重视教育,曾送他到私塾读书。唐伯寅自幼表现出聪明伶俐的特质,读书用功,很快成为了私塾中的小才子。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唐伯寅十几岁时不得不告别书本,外出谋生。几经辗转之后他将目光放在了当兵这条出路上。当时他几乎无法填饱肚子。如果当兵的话,一方面可以报效祖国,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养活自己。于是在1918年,他加入了当地的湘军,成为一名普通战士,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虽然湘军产生于清朝末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武装,但是到了孙中山...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6
浏览次数:8
来源:百度百科赵公武(1900—1953),原名赵世清,字懋森,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率部参与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毕业。历任第2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第40师副师长兼参谋长、40师代师长,第2师师长、25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52军军长、东北“剿总”第3绥靖区司令官兼安东警备司令、安东省政府代理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等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人物生平人物出身赵公武(1900—1953),广东大埔县古野乡古田村人,原名赵世清,字懋森。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县立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投笔从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一期(序同黄埔军校本校第五期)军职晋升1926年6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1期毕业,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师,历任师属排、连、营、团长。1935年,晋升为第2师少将旅长,旋即奉命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将官班6期受训。1936年,调任税警总团第2支队少将司令。英勇抗日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坚守江湾阵地达80天。后又完成掩护大军撤退任务,于苏州河北岸,率军击退来犯日军10多次进攻,毙敌甚众。1938年春,因功奉调第40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嗣又代理师长...
发布时间:
2025
-
02
-
05
浏览次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