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9月26日- 想人生最苦离别 -….人这一生最好的修行,就是渡了枕边人。王弗16岁嫁给苏轼,“唤鱼池”前抚掌结缘,奈何天妒良姻,27岁香消玉殒。苏轼亲手为爱妻撰写了墓志铭,10年后又写下了《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她本是他的小师妹,也是他全部的青春回忆。王宴媄15岁初遇25岁的李商隐,一见倾心,原是郎才女貌,结秦晋之好,但是13年后,王宴媄不幸病逝,为此李商隐写下了《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后,李商隐未再娶,直至终老。卢婉君嫁给纳兰性德时,纳兰正陷入对表妹雪梅的追思之中,自她殉情以后,他一度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了。但是三年后,卢夫人难产病逝,给了纳兰沉重的打击,那是时候他才明白,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于是他写下了《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他才23岁,8年后纳兰也与世长辞。同样是23岁的欧阳修科举中第,恩师胥偃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这位大才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本是人生最美的两件事,但是两年后胥夫人产子后不幸染病,溘然长逝。为此,欧阳修作《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从那以后,欧阳修的诗词,便多了几分忧伤。20岁的韦应物,曾为16岁的元苹弃武从文,并安心过着俭朴的日子,始终陪伴。可...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7
浏览次数:12
来源:《凤凰新闻》2021年10月20日地球一直都在进行自转和公转,这是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到的事实,而整个太阳系和银河系也在同时进行运动。事实上放眼整个宇宙,我们都很难找到一个绝对不动的物质。有句话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就是说的人类就算在地球上不动,也能跟着地球本身的自转运动。而除了自转和公转,地球还在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影响,和太阳系一起以每秒63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飞奔。这个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它要将地球带去哪里?运动?拿捏了物质的本质与运动,并且这些运动永远都不会停止。在整个宇宙中,不会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所以,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才是世间万物的常态。在我们稳步行走在地面上的时候,地球正在带着所有物质一起完成自转。它的平均速度以24小时为大致周期,纬度不同的地方,速度也不同,越是靠经极点速度越慢,最大速度大约是465米每秒。同时,地球的自转沿着自转轴和太阳黄道面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大约是66.34度夹角。而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时间就比自转长得多,一个周期大约是365天,但其速度却快了不少,最大速度约为30.29公里每秒,大约是自转速度的65倍。和地球一样,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也在围绕太阳转,而这个时候,这个太阳系还在围绕另一个主体运动。地球的运动速度往上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太阳系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几乎是所有星球都会具备的基本运动技能,除了八大行星的公转,太阳系整体也在运动...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7
浏览次数:13
来源:《青山的视角》 2022年09月21日张中行与杨沫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先生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著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月旦集》、《禅外说禅》、《顺生论》、《流年碎影》……张中行研究国学,逻辑学、哲学,不仅思索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与张老有半个多世纪交情的好友启功这样评价张中行:“说现象不拘于一点,谈学理不妄自尊大。”熟悉他的人评价他是性格耿直,心地善良,有长者风范。可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一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曾经有记者采访张中行时问他:“一个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情感是什么?”张中行答曰:“男女之情”,再追问对暮年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情感是什么时,张中行还是回答男女之情,可见张中行绝对是位多情才子。张中行先生部分著述也许正因为一个“情”字,在他与杨沫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里,无论外界如何众说纷纭,张中行始终沉默以待。张中行1931年与杨...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3
浏览次数:15
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1日生物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妙和有趣的事物,那千奇百怪的外形、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无一不令人着迷。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有的很大,比如体长可达30余米的蓝鲸;有的又很小,比如细菌和病毒,它们小到我们用肉眼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它们,如果按照体积来算,人类至少要比细菌大上百万亿倍,而病毒比细菌还要小,通常还不足细菌的百分之一。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人类算是不大不小的,而我们有时也会幻想宇宙中存在着极为巨大的生物,而我们与它们相比,就如同人类与细菌一般。这种想法天马行空,但似乎又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毕竟宇宙太大了。那么在宇宙中某个未知的区域会否存在着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呢?宇宙很大,仅可观测宇宙的半径就达到了465亿光年,所以从空间大小的角度来说,巨型生物的确有可能存在。不过,只考虑空间大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宇宙的规律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如果将人类的体型同比例放大一亿倍,那么这个生物的大小基本等同于一个气态行星的大小,比如土星、天王星或者海王星。如此巨大的生物要生活在哪里呢?在宇宙中四处游荡行不行?恐怕是不行。宇宙空旷而寒冷,已知的生命形式没有一种能够在太空中存活。也许你会想到水熊虫,的确,这种生物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水熊虫可以耐受151℃到-272℃的极限温度环境,即便暴露在缺氧和高辐射太空环境下,也难以回归西天,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水熊虫在恶劣的环境下会脱...
发布时间: 2022 - 09 - 06
浏览次数:10
来源:科研圈2022年8月29日我们刚刚用完了今年所有的生态资源份额——换句话说,在 2022 年接下来的 4 个月里,全人类都进入了“欠费”状态。然而即使是那些为了减少生态足迹而发展的“可持续”技术,或许也背负着巨大的环境负担。30 多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最早的生命;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特殊的演化道路;1750 年左右,机器的轰鸣声伴随着工业革命响起;1971 年 12 月 29 日,人类第一次“透支”了地球全年可以更新的资源,迎来了第一个“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是 7 月 28 日。这意味着,从 2022 年 1 月 1 日到 7 月 28 日,我们用尽了地球一年内可以再生的所有生态资源。在接下来的 156 天里,人类粮食种植、木材生产、化石能源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建设基础设施的所有需求,都在“透支”地球积累的“生态存款”。连年“欠债”从 2006 年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正式提出“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概念以来,几乎每年的“超载日”都在不断提前——近年来唯一一次“超载日”大幅推迟是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2020 年的“超载日”在 8 月 22 日,比 2019 年推迟了大约 3 个星期。然而在 2 年后,“超载日”又迅速回到了 7 月。在“全...
发布时间: 2022 - 08 - 31
浏览次数:4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