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庄明瑞老先生,百年风范不愧世纪老人,一身正气堪称潮汕之光。一颗巨星陨落,心悲哉!庄明瑞老先生出生1912年,正是中国风雨飘摇、社会大变改之际。他出生于广东普宁贫穷农民家庭。受父母亲及乡土文化影响,拥有朴实,善良,勤奋,踏实的品质。从小也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国贫民弱的耻辱与悲痛感同身受,在幼小的心灵早早萌生。20岁读完初中,成为乡里秀才,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时“九一八”事变,国家的灾难也压在他肩头,也触动他的思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加入厦门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加入普宁青年抗日同志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日,爱国主义在胸中缓缓燃烧,革命信仰却坚定不移。革命的道路漫长,国家复兴的发展也曲折,庄老先生走过他充满坎坷,打击,不屈,辉煌继而正气伸张、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一生。但是不管他身处高官要职,还是打成“右派”“地方主义黑分子”,劳改四年,不管置身险境还是饱受折磨,他都矢志不移,毫不退缩,甚至于在有生之年依旧致力于心中社会主义美好世界的塑造与完善。庄老说,“革命队伍就是一个大熔炉,我就是在这个熔炉被炼成的,被塑造就的,故而能在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中得到美好的结果。”他的一首自勉诗云:“体现&lsquo...
发布时间: 2012 - 10 - 10
浏览次数:1101
杨福家(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摘要: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世界一流顶尖大学,就会发现,其在科学上的贡献都与文化有关。世界上一流本科教育都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不管“做人” 还是“修业”,都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的交融。 而科学,特别是科学史与科学精神,同样充满着做人的道理。“科学是一种文化“ 在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第五卷中关于文化的定义为——文化: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不论是知识,还是信仰和行为,都与科学有关。徐善衍教授曾在中国科学报 (2012年1月2日)发表了一篇精彩文章,标题是“科学是一种文化”。现把文中精彩语句集中一下: “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都对‘文化’作出了这样的注解: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让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化,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其内涵都包括科学,也就是说,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 2012 - 09 - 14
浏览次数:1259
游刃于中国红墙内外江 迅资中筠小档案一九三零年生于上海;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前《美国研究》主编。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通英、法文,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活动,后从事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参与创办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杂志,发起并主持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退休后仍从事写作与学术。作品有《展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二十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归宿》等及随笔杂文《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等。资中筠——坚守人格完整与心灵自由国际问题研究学者也是翻译家和作家的资中筠,于学无所不窥,于论无所不及,对看不下去的世相擂鼓而呼,秉理性又无所忌惮。------------------------------------------------------------------三个月前,一个阳光散淡的中午,在北京方庄,资中筠寓所。她修长的身子,倚着钢琴,冬日阳光从窗口洒入房间,温柔地笼罩着满头白发的她和那架黑色钢琴。德彪西的《阿纳卡普里山丘》的乐曲飘荡着,这是德彪西作品中罕见的歌颂灿烂阳光的乐曲。这位年逾八旬的智者,和乐曲声一样热情洋溢。资中筠是业余音乐家,弹琴七十多年,十七岁时就举办过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她是位美丽的...
发布时间: 2012 - 06 - 19
浏览次数:1199
红学泰斗周汝昌病逝江迅周汝昌小档案一九一八年生于天津咸水沽镇。就学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生院。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外文系讲师、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对于吟诗、研诗词、赏析、理论、书画、戏曲、音乐等,造诣亦深。周汝昌(1918-2012)离世前仍讨论新书提纲红学泰斗、古典文学专家周汝昌于北京去世,享年九十四岁;留给后人的是对《红楼梦》的独到研究,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痴心红楼,一梦不醒。中国红学界泰斗、古典文学专家周汝昌于五月三十一日在北京家中“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四岁。“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周汝昌所作的诗,道尽他一生与《红楼梦》的渊源。周汝昌心如止水悟红楼,一生淡泊名利,寓所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家人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周汝昌女儿周伦玲接受采访时说,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远去。她父亲在最后几天精神比平日差,不能起床了,但他脑子没闲着,家人给他...
发布时间: 2012 - 06 - 19
浏览次数:1083
李子诵(1912-2012)高风亮节的一代报人 前香港《文汇报》社长李子诵逝世,享年百岁。八九学运时刊登“痛心疾首”社论,引起轰动;晚年坚持自己理念。 •毛莹李子诵小档案李子诵,原名李诵,广东顺德人。一九一二年出生,十六岁加入新闻业,投身报界近六十年。先后在《大公报》、《华侨日报》、广州《建国日报》等担任校对和编辑,一九五一年任香港《文汇报》社长。八九年学运期间他决定《文汇报》社论“开天窗”,后被免职。曾任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一九九一至九五年间,与《文汇报》前任副总编辑程翔共同创办《当代》杂志,担任杂志副总编辑。香港《文汇报》前社长李子诵五月十一日于香港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去世,走完百年人生。李子诵和报社同仁决定《文汇报》社论“开天窗”, “痛心疾首”四个大字。该社论随即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时任该报驻北京记者刘锐绍赞扬李子诵“择善固执”,敬佩其知识分子的风骨。李子诵十六岁时父亲离世,他小学未毕业就加入广州新闻界,投身报界约六十年。李子诵先后在《大公报》闽南语版、韶关《建国日报》、广州《建国日报》、香港《华侨日报》及广州《联合报》任职。一九五一年起,李子诵于  《文汇报》...
发布时间: 2012 - 05 - 22
浏览次数:1327
李淮濟 李邕復 李寸金 李松興五月十一日十四時三十四分醫生證實我們敬愛的父親停止了呼吸,雖說近五個月來他多次入院,飽受病魔折磨,為此早有心理準備,但仍祈望昨天剛度過一百零一歲生日的父親有奇蹟出現,再次挺過來,這噩耗無疑像晴天霹靂般令我們悲痛萬分。以筆為戈 抗日救亡父親走後我們依然魂牽夢繫,邕復夜半醒來,萬籟俱寂,彷彿又見到父親慈祥的臉容,耳邊響起親切的答問:李邕復,你是南寧收復時出生的。回憶往事,久久不能平靜。父親少年時期就投身新聞事業,在抗日戰爭時期以筆為戈,堅決反對內戰,支持抗日救亡運動,曾兩次入獄。自我們有記憶起,就見父親為國為民為新聞事業四處奔波。「九一八」事變當年,他因支持學生抗日運動被捕。出獄後創辦《民生報》,任總編輯。廣州淪陷後輾轉至香港、湛江、桂林、韶關、老隆等地,出任《大光報》粵南版編輯主任,韶關《建國日報》編輯主任,我家四兄弟妹是在上述各地出生,父親給我們起的名字就為紀念抗戰時的幾次大事件。當時我們尚年幼,轉移路上走不動,不是被背就是放在挑擔內,擔子的另一端則是在父親看來比金銀珠寶更珍貴的書刊和資料,一安頓下來,父親就著手籌劃辦報和撰文。有一次在鄉間祠堂借宿,遇上日本兵闖進來,大人們都捏一把汗,幸而是來強搶鄉民豬隻的,我們避過了一劫。 抗戰勝利後,我們回到了廣州,父親任《建國日報》總編輯,四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廣州三千多大中學生舉行反內戰、反迫害、要民主自由的示威...
发布时间: 2012 - 05 - 22
浏览次数:1000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