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历史 News
学术·人生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20190723       辛亥革命,海外留学生厥功至伟,不必多说。留学事业的开拓者容闳从参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到最后支持革命,从温和的改革者到激烈的革命者的曲折过程,不仅反映了留学生的心路历程、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心态变化。进一步说,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容闳确非风云人物,但却是唯一“全程”参与近代史的幸运者,因此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容闳       启蒙先驱       1828年(清道光八年)深秋,容闳(原名光照,号纯甫)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三百年。中国历有边患,对一个远离中原、荒芜不堪的弹丸小岛被“红毛夷”占租,长期以来并不以为意。然而,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澳门的被租占其实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节。这种背景,与传统边患完全不同,其意义迟早将在历史的进程中表现出来。因此,在华夏文化版图中长期处于“边陲”的岭南地区,必将一跃而得全球化的“风气之先”,成为引领近代中国的先进之区。当时尚属偏僻之地的贫穷农家之子容闳,因缘际会,成为历史新潮中“向涛头立”的弄潮儿。      &#...
发布时间: 2019 - 07 - 27
浏览次数:83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2019年5月7日文/张守涛       1916年,还叫周树人的鲁迅时年35岁,任教育部佥事。       鲁迅到教育部任职推荐人是教育总长蔡元培手下任职的许寿裳。鲁迅和许寿裳乃同乡同学,1902年秋,许考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同年4月来此学习的鲁迅相识并成为好友。两人在东京同吃同住,一起听章太炎先生的课,一起逛旧书店,一起剪辫子,甚至一起学德语。许寿裳吃面包不喜欢吃皮,常将皮撕掉。鲁迅见了觉得有些浪费,便说自己喜欢吃皮。于是许寿裳后来总是将面包片撕给鲁迅吃。       1909年4月,许寿裳回国出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教务长,邀请同年6月回国的鲁迅来校任教。两人一起倡导科学,与监督夏震武等人坚决斗争。民国成立后,许寿裳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筹建教育部,并推荐了鲁迅来教育部任职。 鲁迅(后右)与许寿裳(后左)1904年在日本       初到北京,鲁迅干劲十足,也希望有所作为,积极参加临时教育会议,主讲夏期美术讲习会,和钱稻孙、许寿裳等同事一起设计国徽……很快,他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科长,但须总统钦定(当年晋谒过袁世凯),直接听命于社会教育司司长。鲁迅出差考察戏剧,参与京师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1
浏览次数:269
来源:《凤凰新闻》2019年2月25日        在当今中国,有个白发苍苍的女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她身上还有无数头衔: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专家,她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她的教龄超过半个多世纪,90多岁高龄了还在教书育人,是当今很多“大师的老师”。2016年,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可尽管她有如此多的荣誉和成就,直到94岁高龄了,毕生积蓄1857万,她捐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捐赠当天,她没有去现场,没有摆什么pose拍照,进行什么大肆宣扬,还让学校对捐赠消息低调处理。但今天,你可以不知道范丞丞,但却不能不知道她,你可以不看范丞丞的照片,但却不能不知道她的故事,这位最美丽的中国女先生,是我们当今中国,最该珍惜的国宝级人物!她,就是叶嘉莹。        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显赫家族,本姓叶赫那拉,曾祖父曾做过“佐领”,伯父是中医,父亲熟读古籍,精通英文,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先后任职于航空署,中国航空公司,母亲则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姨母与母亲 位于北京西...
发布时间: 2019 - 04 - 08
浏览次数:24
来源:凤凰新闻2019年2月9日        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霍金去世了,有人说:这是全人类的损失。       确实,霍金21岁患渐冻症全身瘫痪,却仍然能够在理论物理学中取得非凡成就!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了。       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物理科普书籍作者,西方媒体对霍金的宣传和重视,也是霍金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但是,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的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是作为中国人,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       为什么这么说呢,霍金一生的杰...
发布时间: 2019 - 02 - 11
浏览次数:31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14日文/毛峰       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和美国免疫学家艾利森斩获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两人创立癌症治疗新方法,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变细胞。本庶佑的研究催生了新型抗癌药「OPDIVO」的诞生,已在多国使用。       全球热切期盼人类攻克癌症威胁生命的「抗癌药神」出现了,用人体免疫系统新方法抗击癌症也将给更多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十月一日宣布,将二零一八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以表彰其对抗癌症免疫疗法上突破性重大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博士。本庶佑是继前年的大隅良典教授之后,第五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日本教授,也是第二十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       癌症是目前人类最难攻克的痼疾,每年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目前世界上对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基本只有三种,并混合使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抗癌药物。这些传统治疗法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难以彻底从遍布全身的细胞中杀灭癌细胞,因此呼唤新方法和「抗癌药神」成为全球期盼的医疗夙愿。       作为今年的两位生...
发布时间: 2019 - 01 - 31
浏览次数:88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文/黄宇翔       光纤之父高锟逝世,享年八十四岁。他毕生活出了「真善美」的精神,以光纤发明广为人知,却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宽容治校。       九月二十三日,香港唯一曾获诺贝尔奖的高锟教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高锟以物理学、工学研究知名,尤其以光纤的发明广为人知,及后放弃专利权,使世人可以自由使用该科技,对讯息自由、互联网建立作出卓著贡献。此外,高锟对香港生物科技院、香港科学园的创立影响深远,林文杰教授誉之为「香港科技之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以性格冲和、建立宽容氛围为师生所称道。        高锟原籍上海,于法租界成长,书香世代,祖父为清末民初著名南社文人高燮(字吹万),家族于国共内战后期移居台湾,及后再移居香港,是典型的香港移民家庭。高锟在香港接受中学教育,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本科及博士学位,科研成就之外,他心系香港科技发展,因此于七十年代参与香港中文大学电机工程及讯息工程系的创立,又参与香港生物科技院的创立,成为董事局主席,对香港科技发展贡献良多,前香港生物科技院院长林文杰就曾长期与高锟合作,当时常与高锟打网球,形容高锟「从来不动怒」,...
发布时间: 2019 - 01 - 19
浏览次数:95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