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赵松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文化意蕴

日期: 2022-11-19
浏览次数: 9

来源:《诗词》报  

文/赵松元  2022年11月18日

王安石写过十首左右的梅花诗。其咏梅之作,异彩纷呈,各具性情,而流传最广者当为大家特别熟悉的《梅花》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很多人特别喜欢这首诗的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句写梅花既有雪一样的洁白,又具有雪所没有的馨香。确实很精妙。但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冰雪严寒绽放生命芳华的精神品性,特别耐人寻味:诗人一开头,为什么要写“墙角数枝梅”,特别突出“墙角”呢?

梅花可以开在很多地方,像宋初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这首诗写的梅花,在一座园林里开放,环境优美,得天独厚,她有禽鸟、蝴蝶的喜爱,也有文人墨客的欣赏,的的确确是占尽风情。唐代蒋维翰《春女怨》诗云:“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这里的“梅花”就是生长在“白玉堂前”,环境之美好于斯可见。王安石很善于“点化”前人作品。他这首《梅花》诗,就是化用了汉乐府诗中的一首咏梅诗:“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这里的梅花,是开在“庭前”,其生长的环境也很是美好。

那么,这里就可回应前面提出的问题,并令我们寻思:王安石为什么不把梅花设置于“小园”“庭前”等美好的环境中,而且还把前人的“庭前一树梅”改为“墙角数枝梅”,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众所周知,墙角是偏僻的角落,是冷落的地方,是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被人遗忘的地方。梅花在这样冷落偏僻的地方照样绽放生命的芳华,照样散发着幽幽的暗香,这说明什么呢?

其实,只要了解王安石此诗的创作背景,就可以寻索出他的用意了。简言之,王安石当时是因变法失败罢相而退居钟山,他已跌入人生的低谷。很多人,遭遇风雨挫折,就会颓丧,而王安石则不然,在罢居江宁后,没有穷途之苦的矫情,也没有政治失意的颓废,而依然保持乐观自信的精神气韵。 

所谓知人论世,联系王安石的人生处境,来解读“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我们就会有比较深刻的把握:这里的梅花即使处在僻静、冷清的墙角,依然冲破严寒,灿烂地开放,在天地间绽放浓郁的幽香。显然,诗人是以梅花的坚毅和高洁品格自喻:即使处于人生逆境之中,依然要坚守节操,绽放生命的芳华。有人说,这里写的梅花,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这非常中肯。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甚至误会我,我一点也不怨恨,而是照样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平平常常,自自在在,自信自尊自重自强。孔子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这又对应着《孔子家语》里的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厄而改节。”可以说,这一些话语,恢宏着一种高贵宏博的生命精神。

进而言之,孔子还有“五十而知天命”一语。对此,李泽厚有深刻的阐释,他在《论语今读》一书中指出:孔孟儒学的“知天命”,可以理解为“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不怨天,不尤人’,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行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亦即认同一己的有限却以此有限来抗阻,来承担,来建立” ,“认识并安宁于一己存在之有限性,仍强自建立,并不悲观、焦虑,或作徒劳之无限追求”,这就是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式的“乐天知命”。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积淀在无数中国诗人的心灵深处,使其立身处世及其文学书写,不自觉地表露出这样一种令人敬重的精神品格,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韵。如屈原《离骚》云:“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韩愈《幽兰操》云:“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等等。这都与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血脉相通。

所以,王安石笔下的梅花生于“墙角”,而凌寒独开,绽放馨香,同样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呼应,表现了以先秦儒家为主体所建构的乐天知命、自尊自强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以说是构成这首小诗浓郁的诗味而令人回味无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6
来源:视频号著名的罗马尼亚哲学家米赫内亚·马鲁察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及其马斯克效率部行为背后思潮的深刻剖析与真知灼见
2025 - 04 - 26
来源:视频号周恩来接见最穷的首富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