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日期: 2022-11-02
浏览次数: 6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10-12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 写在前面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皆取自梵语。

因受母亲影响,王维几岁开始就吃斋念佛,很早便有隐居归隐田园之心,也一度隐居淇上,奈何妻子早逝,对他打击颇大,后又入朝为官,仕途也颇为坎坷。

正所谓: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在盛唐,王维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他是岐王李范的客宾,也因此结识了玉真公主,还留下了一段美妙的情缘。

而且王维是一个全才,他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写诗是他所有技能中最弱的一项,他的山水画被誉为“南宗鼻祖”。

让王维闻名京师受王公贵族推崇的,是他的音乐才能,因此21岁中进士后,王维就出任了太乐丞。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作为盛唐顶尖的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枝独秀”,孟浩然虽与王维并称“王孟”,在诗的意境方面却稍逊一筹,所以苏东坡评价孟浩然“韵高才短”。

而评价王维则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人更是誉王维“诗佛”之美。

这也和他淡然世俗名利、半官半隐有关,60岁时王维升任尚书右丞,再往前一步就是当朝宰相,可王维却屡次上书,辞掉了所有官职,归隐终南山辋川别业。

在那里,王维写下了很多经典诗篇,诸如名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也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禅心”,悟透红尘。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 诗文赏析 -

..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出自王维的《酬张少府》

61岁时,王维回归辋川别业,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致仕前,他用自己的功名换胞弟王缙回京,同时给所有的亲友都写了辞别信,于同年7月在终南山安然离世。

这首诗是长安万年县令向王维求教“人生之道”,王维在回信中酬唱之作。

注释

张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

晚年:年迈之时;

自顾:自视、自念;

长策:良计;

空知:徒然知道;

旧林: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即辋川别业;

解带:表示不拘礼节和闲适的心情;

穷通理:人生的道理;

渔歌:隐士的歌;

浦深:河流的深处;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诗词大意为:

人老了,就特别喜欢安静,不想理会世俗的烦恼,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忖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去报效朝廷,只求能归隐山林独善其身;

清风微醺,在山林间解带敞怀,很是自在,独自在明月的伴照下抚琴,别有一番意味。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你问我人生的道理,我会告诉你,不妨去听听河岸深处,袅袅传来的渔歌之声,很多事或许就想通了。

王维擅吟诗,爱抚琴,一生修禅,诗中意境况味深幽,有隐士之风范,又不失佛家之理。在这首诗里,更体现出了王维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性。

前四句诗人谈了自己致仕的原因,一是觉得自己老了,该去享受一下安静的生活;二是自己一生为官,到了此等年纪,已经没有了更多的余热,所以选择了回归山林。

诗中说“旧林”,是因为王维在安史之乱前就提出了致仕,适逢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构陷贬去荆州,而张九龄于王维有恩,所以王维早就准备好了辞官,只是一直未得到允准。

公元744年,王维蓝田的辋川别业已经落成,那时候他刚入不惑之年。

“诗佛王维”:晚年一首诗,参破红尘,人生的归处尽在此间

诗的后四句,为王维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当时的生活状态,深具佛理。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小和尚为老禅师,“茶中有什么佛理?”,老禅师告诉小和尚说“吃茶去!”

此间王维对张少府所言便是此理,大道至简,想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如深入山林,沿着河流去聆听隐士的渔歌之声。

融入自然,去感受天地万物,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我们常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然而能真正放下红尘琐碎的人却没有几个,要么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要么有时间却没有钱。

这世上几乎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有勇气迈出第一步,才是新的生活秩序的开始。

故,王维这首诗虽短,却写清了人生的归处,放下即是所得。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1 - 12
来源:视频号为什么说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错的?
2024 - 11 - 12
来源:视频号维特根斯坦: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2024 - 11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8月27日“我实际上就像个孤儿……”每每说到自己的父亲李富春和母亲蔡畅,李特特总会这样说道。1924年4月,李特特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医院出生。在父母的请求下,外婆给这个刚出生的小外孙女取名“特特”,即蔡畅法文拼音的开头字母。自从李特特出生之后,外婆在她心中的分量,要远远超过她的父母。李特特的外婆葛健豪16岁结婚,婚后育有三男三女。虽然出生在封建家庭,但葛健豪的思想却并不封闭,受好姐妹秋瑾的影响,葛健豪开始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了好奇,尤其在秋瑾就义之后,葛健豪更是尽心尽力培养儿女,希望他们能成为像秋瑾一样的人。正是因为葛健豪敢于和封建思想作斗争,才让她的六个子女全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年仅半百的葛健豪被湖南女子教员养习所录取,儿孙三代五人同时求学的故事,在长沙一度传为佳话。1919年,新民学会决定送一部分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儿子蔡和森的动员下,54岁的葛健豪和儿女一...
2024 - 11 - 06
来源:视频号为家里的两个娃建了一所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并且在这当了11年的一线教师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