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日期: 2022-07-29
浏览次数: 4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7-25

闲来与朋友谈论诗词,朋友说,宋词之后,就没有多少出彩的旋律和值得点赞的词境了。小话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宋词之后的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旋律和词境吗

“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一词,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这是一首经典的词作,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作。之所以说它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因为电视剧的片头主题曲就是这首《临江仙》。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原型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这首《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既然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为何这首词的作者却是杨慎呢?况且杨慎是罗贯中去世八十多年后才出生的。

原来将《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始作俑者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家毛宗岗。毛宗岗父子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将这首《临江仙》放进了《三国演义》篇首,这看似无心插柳的行为,却造就“无缝链接”的艺术效果。其结果就是“柳成荫”。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后,这种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被最大程度上被激发了出来,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组合体,成为契合度最高的艺术精品。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这首开篇词,就缺少了一种提纲挈领的气势;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映衬,《临江仙》或许就只是一首在词坛上平淡无奇的作品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毛宗岗父子移花接木的行为,让《临江仙》成为了阅读小说《三国演义》的“灵魂蘸料”,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时空语境中,一阕《临江仙》夺得了解读小说《三国演义》的话语权。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那么杨慎是在何时写下这首《临江仙》的?又该如何解读《临江仙》这首词作蕴含的深意呢?正所谓“知人论世”,从词人的人生际遇的心路历程入手,去看待这首词作的话,答案往往是不言自喻的。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杨慎出生在一个世奉儒业的书香门第,他是宰相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少年聪颖,从小饱读诗书,23岁那样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的新科状元。

杨慎蟾宫折桂,本想着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可是在36岁那年,因为“大礼议”事件而触怒嘉靖,被杖责罢官,贬到云南。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杨慎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人生座右铭勉励后人。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杨慎在贬谪云南的三十多年的漫长时光里,并未因仕途沉浮消极颓废,也没有因为人生坎坷而自怨自艾,更没有因为生活而放弃文学创作。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晚年在云南创作的,原词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根据时空背景来把握杨慎的人生和情感,是理解《临江仙》所蕴含的深意的必要前提。以上对杨慎的人生足迹的简要介绍,就可以知道,这首词是杨慎经历了人生沧桑之后的心理历程的写照,更是词人在人生暮年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开篇句“滚滚长江东逝水”,词人用“滚滚”两个字来形容奔涌东流的长江,是非常传神的一笔,这个叠词将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涌东流、一去不返的气象与意境营造得淋漓尽致。

站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东流之水,不由得让人望洋兴叹;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转瞬即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细品开篇句,行文气势磅礴,犹如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词境大开大合,豪气干云,统领全篇。从这一句也能看出,这是一首比肩宋代豪放词的精品佳作。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词人面对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无尽的岁月的时空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死亡带来的虚无,世俗的名利追求又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呢?成为英雄又怎样?成就了功业又如何?

于是,词人脱口而出“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一句的腔调豪迈、悲壮,既蕴含着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这一句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宣泄的必要。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接下来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大意是说,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这一切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沧海横流,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是超凡脱俗的豁达,是顺应自然的闲适。

词人用绘画的手法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永恒静穆的青山和永不消沉的夕阳的画面,这进一步衬托了生命的短暂和逝去的虚无,读来却没有一丝悲凉与伤感,词人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生命的从容与优雅的气度。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词的下阕,杨慎以一个置身事外的“白发渔樵”的形象,直接抒发了他的人生态度。此时的杨慎将自己化身为一个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一个栖身在林泉之下的隐者。

“惯看秋月春风”显示的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有过远大的理想,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有过失败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难。

词人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置身事外,相忘于江湖不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吗?这样不是就更加客观一些了吗?是的,这样不但境界极高,而且客观,不会有失偏颇,不会有过多的感情色彩掺杂在里面,才能御风于事外。

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己,就应该很满足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由一阕《临江仙》为灵魂指引的《三国演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老少皆宜的枕边与案头书籍。品读经典文学,感悟人生智慧,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身份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名著默默地给我们带来了历史的记忆,也偷偷地带走了我们的泪水。总之,一切都付笑谈中。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杨慎这首词有着深深的人生反思构成的思想内涵,所以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实际上,除了这首《临江仙》之外,杨慎在《廿一史弹词》里所写的咏史词与怀古词,无一不露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生哲理,这些人生哲理中充满了词人洞彻是非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如杨慎《西江月》一词中的“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再如《点绛唇》一词中的“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如此种种,词义也就不言自明。

在这些词作中,杨慎都是以一个置身事外的“白发渔樵江渚上”的老者、抑或说是隐者形象,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古往今来的朝代更替与兴衰成败,并对此一笑置之,表现了词人对世俗化的人间荣华富贵的深刻参悟。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但是杨慎身上又有着时代的烙印,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他身上有着鲜明的士大夫标签与士大夫情怀,他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对儒家入世理念的追求。

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艰难徘徊,踌躇不定。他在困惑中,会将这种情感付诸文字,所以他的这种情感在诗词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而《临江仙》无疑是杨慎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高度融合。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无限感慨。这首词让读者感受到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说,这就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这首词是杨慎在追溯历史、抒发个人情志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儒家“齐家治国”理想的追求。 他不是一味地寻求精神上的超脱,他否定的是在历史的星空下与历史的长河中如浪花般消逝的众生百态。

杨慎之所以在诸如《临江仙》这样的怀古词中表现出如此达观而超脱的道家心态,只不过是传统的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一种儒家信念的支撑罢了。

杨慎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这首《临江仙》的弦外之音就寄寓了词人的历史兴衰之感与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与旷达的胸怀。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道尽历史沧桑和世事浮沉,读来荡气回肠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那泛黄的、甚至尘封的历史往事;在追寻字里行间的文字密码时,仿佛倾听到词人那一声跨越时空的历史叹息。于是,在这叹息声中,读者会追寻着杨慎的文字去寻觅、体悟生命永恒的价值。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1 - 09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8月27日“我实际上就像个孤儿……”每每说到自己的父亲李富春和母亲蔡畅,李特特总会这样说道。1924年4月,李特特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医院出生。在父母的请求下,外婆给这个刚出生的小外孙女取名“特特”,即蔡畅法文拼音的开头字母。自从李特特出生之后,外婆在她心中的分量,要远远超过她的父母。李特特的外婆葛健豪16岁结婚,婚后育有三男三女。虽然出生在封建家庭,但葛健豪的思想却并不封闭,受好姐妹秋瑾的影响,葛健豪开始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了好奇,尤其在秋瑾就义之后,葛健豪更是尽心尽力培养儿女,希望他们能成为像秋瑾一样的人。正是因为葛健豪敢于和封建思想作斗争,才让她的六个子女全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后来,年仅半百的葛健豪被湖南女子教员养习所录取,儿孙三代五人同时求学的故事,在长沙一度传为佳话。1919年,新民学会决定送一部分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儿子蔡和森的动员下,54岁的葛健豪和儿女一...
2024 - 11 - 06
来源:视频号为家里的两个娃建了一所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并且在这当了11年的一线教师
2024 - 11 - 06
来源:视频号清华教授周培源情定一张照片相爱61年背后故事心酸又浪漫
2024 - 11 - 06
来源:视频号这首歌曲是苏联电影《保尔.柯察金》里的插曲,该片是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而成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