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日期: 2020-12-29
浏览次数: 7

来源:凤凰新闻20201221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一、

人生的问题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你看待问题的心态出现了问题。

在人生漫漫长路之中,有很多事情虽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干扰,而对事物产生了偏见,当我们带着偏见去看待问题时,自然模糊了事物的本质状态。

某些时候我们会过度夸大一个状态的好,但是在生活中的大部分状态下,我们也会恶化这个事物的坏,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我们总会将本来平淡如水的生活,摆布的惨不忍睹。

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情绪本身就存在着“寻愁觅恨”的本性,所以我们总会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然后在事情的本来状态中掺杂太多的愁情杂绪,不管是面对平淡的生活,还是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都是如此。

而情绪的掺杂也会影响事物的本质,让其变得更加糟糕。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在《列子》中有一句话,叫:在己无居,形物自箸。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内心无所偏执,外界的事情自然显明。它动如流水,静如明镜,回应着一切,如同回音。

人如果放下自己的偏执执念,清心寡欲,心中是非少了,人生的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驱除了杂念之后,才能减少关于生活琐碎的痛苦,就是因为很多情况下让你产生苦恼的问题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臆想的,只有放下主观,才能符合客观。

这个状态就好像平静的湖水照映着月光与树影一样,月光是什么样,水中就还原了本来的模样,而镜子照见东西的时候,东西本身是什么样,镜子也能原本的呈现。

而不像人的主观意识一样,接收了外界的信息之后,在自己的头脑中又总结出和客观事物并不一致的状态,这个就是偏见带来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不能区别偏见和客观之间的距离,就会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深渊之中,这是错误的开始,更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所以有一句话叫:你看见的不是你看见的,你看不见的恰恰是应该看见的。

如庄子所说: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

这段话出自庄子的《鸿蒙问道》之中,意思是说: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各自回归本性,却是出自无心。浑然无知,保持本真,终身不得违背;假如有所感知,就是背离本真。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二、

当时云将到东方游玩,遇到了鸿蒙之后,就向鸿蒙请教道的智慧。

鸿蒙就对他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都不能相应形成,离散群居的野兽,飞翔的鸟儿都夜明,灾害波及了草木,祸患波及昆虫,这是治理天下才带来的祸患。”

云将听了之后,不知所以然,又向他说道:“那么我该怎么办呢,还想向你请教。”

鸿蒙便说:“重在养心,只要自然无为,万物自生自化,忘掉自身形体,放弃主观聪明,将自身和万物融为一体,浑然一体之后解心释神,茫茫然无所用心,这便达到了大道的状态。”

“混沌、无知”,看似消极,实则是另一种智慧,这并不是因为愚昧而带来的无知,恰恰是有着高于世俗的智慧之后的清醒,不以自己的主观偏见认知事物,能够脱离世俗的愚昧认知,用更清醒的态度对人对事对己。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能还原事情的本真状态,不以主观意识扰乱客观状态。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水如果没有扬起波浪自然就会平静,镜子如果没有被灰尘遮蔽自然就会明亮。就像人的内心一样,当我们面对内心时,根本没有必要刻意清洁,只要去除自己的偏见和杂念以及私心,那么清澈明净的状态自然就会呈现,快乐不需要刻意寻找,只要排除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快乐自然也就来了。

《庄子》:水无波则平,心无念则清

世人说红尘皆苦海,其实红尘何来苦海,一切都是庸人自扰罢了。

因为我们对这世间来说,如同尘埃一般渺小,天地之大,也不会顾及个人影响,世间的客观状态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事物也有着本身的演变规律,既然无暇顾及个人,那个人产生的情绪不都是主观意识的呈现吗。

正如佛家说因缘和合的状态一样,任何事情都是多种现象、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只是我们在面对着这种种因素的时候,总会因为自己的情感而产生种种想法与烦扰情绪,我们的意识并不是客观认知事物,而是后期“加工”所带来的痛苦结果。

所以说“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心无尘则自清,内心保持淡泊清澈,人生自无烦扰。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视频号2024年9月25日
2024 - 09 - 27
来源:今日头条2024年9月21日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9月13日在北大右派学生外逃的几个案例中,历史系学生雷光汉是唯一成功外逃到苏联的,他的外逃与同学沈元之死直接相关。关于自己的反右落难,与沈元的交集,外逃苏联后的流亡生涯,雷光汉写了一部回忆录《苏联流亡记:一个中国‘外逃者’的回忆录》,对以上情况做了详细记述,回忆录中也展示了他所耳闻目睹的七十年代及其之后的苏联社会政治人文生态,克格勃机构在苏联的统治运作等,此书被党史专家高华教授称为“一部奇书”,本文关于雷光汉经历的记载多来自此书。五七之难及与沈元的交往雷光汉,湖南人,北大历史系55级2班学生,他与沈元同级不同班。雷光汉所在的班,有几位同学在57年鸣放中贴出了北大第一张大字报,而雷光汉不是第一张大字报的参与者。雷光汉的右派罪名是反苏,他的言论是“俄国曾占领了中国很多地方,即使按照不平等条约,‘江东六十四屯’也仍是中国的领土”,据雷光汉的回忆,他的反苏言论众所...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09月24日      徐按:一、康典先生这篇文章朴实,有感情有内涵,读后沉思良久。安邦与小鲁,是他去世后一些人的谈资,但了解内情的人不多。我问过小鲁,但因不具专业修养,他讲得我也不明白。康先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也解了我的困惑,相信也会解关心小鲁的读者之惑。这是我要推荐康先生这篇大作的原因。二、我和陈小鲁有来往,就有些历史问题也深度交流过,但算不得很熟悉。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平和之风。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急就章”小文悼念他,用的题目就是《平民陈小鲁》。他去世五周年时,我又在这篇小文的基础上缀成《话说陈小鲁》以示纪念。三、康典先生的大作,是我读到的写陈小鲁最好的文章之一。康先生是前辈,我无缘拜见,也不能请示他授权转载。如果康先生读到后不同意转载,我当遵命删除。大概是2015年上半年的哪一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