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日期: 2020-12-02
浏览次数: 3

来源:网易新闻20201124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有这样一位隐形富豪,他曾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大亨,身价是李嘉诚的二十倍。

他的名字虽不如李嘉诚、李兆基、刘銮雄等人那么响亮,但是他做的事情却为很多人欣赏。他就是香港企业家,合和实业创办人和现任主席胡应湘。

从'的士大王'之子到'投资大王'

胡应湘祖籍广州花都,1935年出生于香港。胡应湘家境优渥,父亲胡忠是香港赫赫有名的'的士大王'。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胡忠旗下的公司拥有香港一半左右的的士,随后转向地产业发展。

然而与其他富二代不同,胡应湘小时候家里并不算富裕,祖父初来香港时只是一个庄稼汉,胡忠发家前为了养家糊口也下过地种过田。

父亲常跟胡应湘提起小时候的故事,胡应湘也亲眼目睹父亲劳作之艰辛,后来家境逐渐宽裕,胡忠才有条件送孩子们出国留学。胡家的故事正是很多奋力打拼的香港家庭的缩影。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胡应湘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大学期间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回国后在父亲支持下创办合和实业。

合和实业总部位于1980年落成的湾仔合和中心,曾是香港最高的大厦,由胡应湘本人亲自设计。

与其他地产商不同的是,胡应湘本身就是建筑师出身,凡事亲力亲为,直到现在仍坚持亲自绘制图纸。

1972年合和实业与长江宝业、新世界地产、大昌地产及恒隆地产同年上市,被称为'华资地产五虎将'。

胡应湘曾说企业上市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合和当年的市值甚至超越李嘉诚的长宝。合和上市后融资五亿港元。

1972年的港元是什么概念呢?当年香港海底隧道修建耗资三亿两千万港元,合和筹集到的资金在当时可以修建一点半条海底隧道了。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爱国实业家胡应湘

改革开放前,胡应湘就受邀多次前往内地多个城市考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

一河之隔的深圳率先进行改革更加激起了胡应湘想为国家做些实事的想法。胡应湘始终觉得内地济发展起来了,香港的经济自然也会受益。

胡应湘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进入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首个投资项目中国大酒店1984年在广州正式落成,这是全中国首个中外合资经营的酒店。

当时内地的酒店无论是外部装潢还是内部设置都很一般。于是胡应湘提出在广州兴建高级大酒店。

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德胜、冯景禧也十分赞同,几人商议后决定筹资10亿港币,共同组建新合成有限公司。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酒店的策划和建设事宜由胡应湘全权负责。其他几位投资人虽然愿意投资,但忙于自家业务发展,对于此事并不是特别上心,而当时还比较年轻的胡应湘却是全情投入其中。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窗口,中国大酒店就位于交易会场对面,方便接待到广东参加交易会的国内外商人,再加上旅游、探亲等往来带来的游客,中国大酒店建成前五年是中国最赚钱的酒店。

酒店配有一千两百个房间和容纳三千个座位的餐厅。建设期的用电量几乎用于了广州百分之二的用电量。当时内地供电量不足,经常'开三停四',因为停电影响工程进度。

从中国大酒店建设过程中,胡应湘看到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对电力供应有极大的需求。虽然胡应湘对电力系统并不了解。但他深知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商机。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于是他向广东省省长提议由他来投资新建深圳沙角B发电站。发电站1987年落成,配备两台三百五十兆瓦的发电机,相当于当时广东省总装机容量的五分之一。

胡应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是一位商人,又是一个爱国实业家。多年来,合和实业并不集中于发展香港地产,不走传统地产商建房卖房、积累财富的路子。

而是参与了很多基建、能源项目,胡应湘还投资了广深高速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虎门大桥、沙角C电厂和深圳皇岗边境检综合检查站等项目。

近30年来,胡应湘在这些基建项目上,先后投资500多亿。后来,这些项目大多捐赠了出去。

欲建大桥跨深港,港珠澳大桥的最早构思者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胡应湘是倡导建设港珠澳大桥的第一人,他最早于1983年提出兴建连接香港、珠海大桥的构思,但当时遭到了很多香港富商的反对,奔走多年也未能成事。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李嘉诚。当时李嘉诚在港澳和珠海都有自己的港口,李嘉诚收购的和记黄埔是香港最大的港口运营商。

李嘉诚反对的原因应该是担心大桥建成后三地交通网络将更加便利,影响到自己的港口生意。在李嘉诚的带头下,半数香港商人也都提出反对意见。

2002年,胡应湘再次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构想,他找到当时几个主要的香港财团,想邀他们共同参与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

此时李嘉诚早已垄断了香港绝大部分的港口业务,其内心还是非常反对跨海大桥的修建,但也不好明说,于是李嘉诚派霍建宁召开记者会,炮轰胡应湘'自己赚钱,不要挡别人的财路'。

于是,胡应湘转而去说服李兆基、郑裕彤以及郭炳湘这香港三大富豪,还拉来澳门的赌王何鸿燊一起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出资出力。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在各方努力下,港珠澳大桥最终于2年前10月建成通车。从最初的想法到构思最后的实施花费了36年的时间,这期间艰辛可想而知,可胡应湘却说:'有心不怕迟,做了总比没做好'。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和决心,才造就港珠澳跨海大桥这一世界工程奇迹。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强三地地域上的联系,促进三地经济文化的交往,胡应湘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屿山填海计划是为香港做实事

胡应湘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能拥有这样的财富身价,增减十倍也没有什么分别。我觉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原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胡应湘的观念中,当然要顾及公司和个人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顾及社会各方的利益。

在被问到香港现在最需要发展的是什么的时候,胡应湘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填海造陆'。他认为香港发展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改善香港居民的居住环境。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如此关心香港基建和发展,与胡应湘本人对香港的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香港面积1106平方公里,人口741万,人口密度世界第三。

这个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城市寸土寸金,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居者有其屋'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

现实情况是香港人口稠密,土地不足,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中下层民众的居住环境恶劣,一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拥挤不堪。

胡应湘早于80年代就前瞻性地提出中部水域填海设想,坚持香港必须填海造地,才能满足发展需要。

1997, 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每年新建8万5千个住屋单位时,胡应湘就特别支持,但是他认为香港土地不足,必须研究填海计划。

这个计划在当时同样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多的反对声来自地产商和所谓的环保人士。地产业和金融业是香港的两大支柱性产业。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填海造陆势必会影响房地产商的既得利益。而环保人士觉得填海造陆会破坏环境,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还有些人觉得填海就是把钱倒进海里,根本不会获得收益回报。针对此言论,胡应湘颇为气愤地表示:'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从新加坡和深圳的填海发展史来看,一些反对的声音根本站不住脚。填海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住房面积,也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港英政府就有过进一步发展大屿山的计划,港珠澳大桥连接三地后,大屿山处于极其有利的地理位置。

胡应湘指出,香港应该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但是没有多余的土地,地价居高不下,愿意来香港投资的企业会越来越少。

面对质疑的声音,胡应湘谈起当年修建广深高速公路时同样也遭到许多反对和质疑,当时很多人说内地人大多只骑自行车,修建高速公路有什么用。

可胡应湘认为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先铺公路,建设交通。事实证明了胡应湘的眼光和决策,广深高速公路给广东带来了巨大发展,15年盈利410亿,直到今日依旧是连接深圳和广州的交通要道。

胡应湘:如果让我发展大屿山的填海计划,我的财富将比肩比尔盖茨

因此,在大屿山填海计划上,胡应湘始终坚信香港的发展一定要从长远考虑,特区政府应该大胆规划,合理求证。

从人民的利益和香港的前景出发,落实大屿山填海发展计划,才能真正根本解决香港土地稀缺的问题。

从'的士大王'之子到'投资大王',胡应湘投资了许许多多的项目,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到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

他投资的项目几乎都走在时代前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见证并助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能量和改变。可以说,胡应湘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商人、高瞻远瞩的实干家。

文/赵贺澜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视频号2024年9月25日
2024 - 09 - 27
来源:今日头条2024年9月21日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9月13日在北大右派学生外逃的几个案例中,历史系学生雷光汉是唯一成功外逃到苏联的,他的外逃与同学沈元之死直接相关。关于自己的反右落难,与沈元的交集,外逃苏联后的流亡生涯,雷光汉写了一部回忆录《苏联流亡记:一个中国‘外逃者’的回忆录》,对以上情况做了详细记述,回忆录中也展示了他所耳闻目睹的七十年代及其之后的苏联社会政治人文生态,克格勃机构在苏联的统治运作等,此书被党史专家高华教授称为“一部奇书”,本文关于雷光汉经历的记载多来自此书。五七之难及与沈元的交往雷光汉,湖南人,北大历史系55级2班学生,他与沈元同级不同班。雷光汉所在的班,有几位同学在57年鸣放中贴出了北大第一张大字报,而雷光汉不是第一张大字报的参与者。雷光汉的右派罪名是反苏,他的言论是“俄国曾占领了中国很多地方,即使按照不平等条约,‘江东六十四屯’也仍是中国的领土”,据雷光汉的回忆,他的反苏言论众所...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09月24日      徐按:一、康典先生这篇文章朴实,有感情有内涵,读后沉思良久。安邦与小鲁,是他去世后一些人的谈资,但了解内情的人不多。我问过小鲁,但因不具专业修养,他讲得我也不明白。康先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也解了我的困惑,相信也会解关心小鲁的读者之惑。这是我要推荐康先生这篇大作的原因。二、我和陈小鲁有来往,就有些历史问题也深度交流过,但算不得很熟悉。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平和之风。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急就章”小文悼念他,用的题目就是《平民陈小鲁》。他去世五周年时,我又在这篇小文的基础上缀成《话说陈小鲁》以示纪念。三、康典先生的大作,是我读到的写陈小鲁最好的文章之一。康先生是前辈,我无缘拜见,也不能请示他授权转载。如果康先生读到后不同意转载,我当遵命删除。大概是2015年上半年的哪一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