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日期: 2020-11-23
浏览次数: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01120

大家都知道,在抗战时期,东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东北抗日联军,鼎盛时共11个军,3万多人,在东北牵制了70多万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东北抗日联军为什么要叫“联军”呢?

因为这些部队不光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还有朝鲜人组成的武装,其中以朝鲜共产党(后来改为劳动党)组织的游击队为主。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人,携家带口逃离朝鲜,来到中国东北。这些朝鲜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坚决主张抗日,盼望祖国光复,所以后来抗联中有不少朝鲜女战士,李在德就是其中一个。

李在德1917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介川郡,父母都是反日志士,李在德3岁时,父母为了躲避日寇抓捕,带着李在德逃到了中国东北。

几年后,父亲被日寇逮捕杀害,母亲独自支撑着这个家,还把李在德送到了松东模范学校读书,该校的创始人,就是后来的东北抗联第7军军长崔石泉。

1933年,由于叛徒出卖,李在德的母亲被捕遇害,李在德成了一个孤儿。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好在李在德在学校时期就加入了少先队,成为抗日小战士,没有了父母,但她还有抗联这个“大家庭”。

在残酷的战斗中,年幼的李在德一点也不畏惧,她比其他人更勤奋,别人休息时,她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处寻找野菜、干柴。

不知不觉中,李在德已经成为一个大姑娘了,抗联是个大家庭,年轻的男女战士,也会在组织的安排下组成革命家庭,1937年7月,李在德就和一些未婚女战士,和一起战斗的未婚男同志们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

婚礼很简单,由周保中担任主婚人,做了简短的讲话,鼓励他们“共同抗日,革命到底”,然后就结束了。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图:李在徳与丈夫于保和)


没有新房,大家就用缴获的日军行军帐篷做“婚房”;没有礼物,就采来野花做装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没有人叫苦。

李在德的丈夫,是抗联电台专家于保和,“蜜月”只有一天,然后两人就分开了,各自战斗。

在恶劣的环境下,李在德的前两个孩子都没有留下来,一个生下没几天就夭折了,另一个由于部队紧急行动,不得不送给老乡家,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1939年,由于过于残酷的斗争形势,抗联不得不撤入苏联境内,接受苏军的领导,编制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旅,这就是著名的“远东国际旅”。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在苏联期间,李在德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还有一个朝鲜女战士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女战士由于身体虚弱,没有奶水,李在德就毅然为这个男婴哺乳。后来,这个男婴成为朝鲜共和国的第二代领导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李在德过上家庭妇女的生活了?当然不是,李在德依然是一个战士,她还需要接受更加繁重的军事训练,包括无线电、射击、格斗、滑雪、跳伞等等特种训练,成为不折不扣的“特战女兵”。

在抗战时期,苏联和日本表面上长期“和平”,但是双方的谍战却一刻不停,由于抗联战士的中国人和朝鲜人身份,苏联派出的谍报人员大多都是这些抗联的战士。

李在德就接到了这样的任务,潜伏到伪满,侦查日军的军事设施、部队部署等情报,然后潜回秘密营地,用电台将情报发送给苏军。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东北冬季酷寒,夏季则有另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蚊灾,蚊子多得几乎能把牛马的血吸干!

更困难的是,还经常断粮,李在德就只好采集野菜、蘑菇,甚至树皮、野草充饥,曾经连续20多天没有吃过一粒米,全凭着对革命的忠贞和对日寇的仇恨,李在德坚持到了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李在德被安排到周总理的身边,担任机要秘书,还曾经掌管周总理的印章。

不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李在德的身份很微妙,虽然她本人和周围的人早就把她当成了中国人,但是她的国籍还没有确定,最后在她的再三申请下,经过谢觉哉亲自批准,李在德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人。


她原本是朝鲜人,却在中国战斗了一生


因李在德特殊的身份和经历,在中国、朝鲜、苏联都受到了极大的尊敬,还经常随代表团出访朝鲜,受到了金家人的热情接待。

2005年,俄罗斯举行盛大的卫国战争胜利日纪念活动,李在德作为中国代表受邀出席,受到了俄罗斯总统的亲切接见,并颁发纪念奖章。

2019年8月22日,李在德老人走完了光荣的一生,享年102岁,中国、朝鲜、俄罗斯政府,都派人送来花圈,缅怀这位不平凡的世纪老人。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27
来源:视频号2024年9月25日
2024 - 09 - 27
来源:今日头条2024年9月21日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9月13日在北大右派学生外逃的几个案例中,历史系学生雷光汉是唯一成功外逃到苏联的,他的外逃与同学沈元之死直接相关。关于自己的反右落难,与沈元的交集,外逃苏联后的流亡生涯,雷光汉写了一部回忆录《苏联流亡记:一个中国‘外逃者’的回忆录》,对以上情况做了详细记述,回忆录中也展示了他所耳闻目睹的七十年代及其之后的苏联社会政治人文生态,克格勃机构在苏联的统治运作等,此书被党史专家高华教授称为“一部奇书”,本文关于雷光汉经历的记载多来自此书。五七之难及与沈元的交往雷光汉,湖南人,北大历史系55级2班学生,他与沈元同级不同班。雷光汉所在的班,有几位同学在57年鸣放中贴出了北大第一张大字报,而雷光汉不是第一张大字报的参与者。雷光汉的右派罪名是反苏,他的言论是“俄国曾占领了中国很多地方,即使按照不平等条约,‘江东六十四屯’也仍是中国的领土”,据雷光汉的回忆,他的反苏言论众所...
2024 - 09 - 25
来源:徐庆全与八十年代 2024年09月24日      徐按:一、康典先生这篇文章朴实,有感情有内涵,读后沉思良久。安邦与小鲁,是他去世后一些人的谈资,但了解内情的人不多。我问过小鲁,但因不具专业修养,他讲得我也不明白。康先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也解了我的困惑,相信也会解关心小鲁的读者之惑。这是我要推荐康先生这篇大作的原因。二、我和陈小鲁有来往,就有些历史问题也深度交流过,但算不得很熟悉。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平和之风。他去世后,我写了一篇“急就章”小文悼念他,用的题目就是《平民陈小鲁》。他去世五周年时,我又在这篇小文的基础上缀成《话说陈小鲁》以示纪念。三、康典先生的大作,是我读到的写陈小鲁最好的文章之一。康先生是前辈,我无缘拜见,也不能请示他授权转载。如果康先生读到后不同意转载,我当遵命删除。大概是2015年上半年的哪一天,...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