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英媒:中国为何创新不足?结果值得中国认真思考

日期: 2015-01-23
浏览次数: 1321

来源:《环球网》2015年1月6日

  英国金融时报网1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创新到底怎么样? “中国为何创新不足”一直是个很有热度的话题,这个讨论的前提在于大家对中国创新不足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共识。然而最近风开始转向,在一些国际机构发布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中,中国的排名大幅提高。

  日前学者朱天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题为《中国创新不足吗?》一文中,也基于中国最近几十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授权数量的增长,认为中国创新的能力已经超越了“发展中国家”和不少“发达国家”,在与向最好的“发达国家”接近。我相信很多人都认可近几十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但果真如朱教授所说“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向创新型经济迅速转型”吗?

  正因为评判的选择如此之多,关于中国创新是已经转型为“创新型经济”,或者创新仍然“不足”,就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选择指标之前,首先需要明了这个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找出与优胜者的差距而进步、还是与落后者比较让国人感觉良好,或是在回答“为什么”之前,做一个较全面的比较从而了解中国在人类创新光谱中所处的位置,从而避免陷阱、找到前进的方向?显然,最后一种选择最为理性和全面,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很多专门研究科技创新的学者逐步把这个宏大的图画拼凑起来。

  中国也有很小部分企业忽略这些政府激励而与国际市场接轨,它们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例如华为。经过多年的耕耘,华为已经积累了大量国际国内专利,这些知识产权为华为与其他通讯巨头进行专利交叉授权贡献很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像华为这样已经成为国际商业巨头的科技企业,也还未能在任何技术方面形成垄断,也没见他们主动起诉其他人侵权。也就是说,他们还远未达到专利质量的最高境界,只是把专利当成防御性工具而已。 

  那么,数量的增长是不是必然导致质量的提升呢?陈先生认为如果专利数量成长是市场力量推动的,那么这个逻辑是成立的。但如果是由非市场力量来推动,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扭曲,除了浪费了大量的纳税人的资金,对中国创新环境还会造成实质损害,因为社会可能会陶醉于数字达到世界第一的喜悦而失去前进的动力。更有害的是,很多有才华的科研人员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低质专利和论文之中,而失去了进行重大创新的机会,而那些因为投机取巧从事低质知识产权的生产者的“成功”又会误导下一代有才华的年轻人走上不追求重大创新而去创造一些让领导高兴、让自己获小利的低质量“专利”和“论文”的歧途。 

  从比较的对象来说,采用所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这种概念,进而把中国分到“发展中国家”组,于是轻松得到“小组冠军”的称号可以让中国感觉很有正能量。但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些省市无论是人均GDP、或经济总量和人口已经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因此再拿“发展中国家”说事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如果回顾长历史跨度的科技发展史就会发现,尽管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一直在生存温饱线上挣扎,但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最伟大头脑脱颖而出,为人类留下划时代的科技成果。可以说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完全有经济能力养得起一批专门从事科研的专才。事实上,科技发展一般超前经济发展,因此就因果关系来说,科技往往是“因”而经济是“果”。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上,我认为日本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国家,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更像是在重复日本的发展路径。日本是一个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的国家。二战之后,日本经历了一段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期的科技创新也蓬勃发展,其主要动作是快速吸纳欧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成就,早期也是大量模仿他人的产品,后来有了一些科技的创新和管理创新,至今为止有十九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出现了像索尼这样被乔布斯当成榜样的技术创新公司。20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成功经验和日本引领全球的言论充斥媒体。然而正当欧美社会对日本的迅速崛起惊奇不安的时候,这一曲高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美妙音乐慢下来了。这个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值得中国思考的东西? 

  就判断中国是否进入“创新型经济”这个问题来说,用载入史册的科技重大创新来衡量也许更具有历史理性。我和学生们构建了一个“人类历史重大科技创新成就数据库”,每一个条目都必须是公认的人类首创。目前该数据库收录了2785个条目,其中技术成就1724条,科学1071条,包括了所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成就。数据库里最近的一条中国技术是杂交水稻,这项成就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由丁颖先生开始,经过很多农学专家的改善,最后由袁隆平先生的团队推向广袤的农田,踏踏实实地造福了人类。我们收录的最近一条中国大陆创造的科学成就是明朝朱载育先生于1580年发现的“十二平均律”,这项成就未必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种没有功利之心的科研实在太少了。 

  因此,如果把中国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标准定为大陆本土科学家拿到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并且有大陆本土的企业做出一个引领世界并能记入人类史册的新产品,这对于一个经济总量世界数一数二、占世界人口20%的大国来说,要求不算高吧?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0 - 11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28日1953年4月15日,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这一天,中南海怀仁堂前,几排摆成弯月型的留影架上,错落有致地站着一排排英姿飒爽的女同胞。她们都是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现在正翘首期待着毛主席来与她们合影留念。一、随着一阵掌声骤然响起,毛泽东含着微笑,大踏步地向女代表们健步走来。女代表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纷纷向主席招手致意。毛泽东一边鼓掌,眼光也在一个个代表的脸上掠过。突然主席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的乡音,指着第二排的一位代表大声问道:“你是不是那个阿曾?!”这位女代表显然没有料到主席会在人群中一眼认出自己,激动得脸都红了。她大步迎上前,一个标准的立正之后,用同样的湖南乡音大声答道:“报告主席,我是那个阿曾嘞!”毛泽东握着阿曾的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发问:“阿曾嘞,你们的这支娘子军怕是打不过曾文正公的那支湘军吧?”“打得过,打得过!肯定是打得过!...
2024 - 10 - 09
来源:视频号前浙江女首富#周晓光 亲述(下集):不为人知的暴雷内幕与重整心路
2024 - 10 - 09
来源:视频号我们必须要记住的现代四位女性英雄
2024 - 10 - 09
来源:视频号黄巢一读书分子,他到底恨什么?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