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日期: 2024-06-11
浏览次数: 5

转载自WeLens 2018年3月23日

说到张嘉璈,许多人恐怕很陌生,但如果提到徐志摩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熟悉的人想必就多了。这个张嘉璈便是张幼仪的四哥,也是徐张这段姻缘的撮合者。张嘉璈和张幼仪出自清末上海嘉定的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兄妹12人,很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其中四儿子张嘉璈聪慧好学,是个全能奇才,他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是民国期间一个有性格、有故事的人物。

张嘉璈从小接受私塾教育,1906年留学日本攻读货币银行学和政治经济学。1909年,因为意外事件导致学费中断,他提前一年回国,在北京的两家报社任职,1914年他回到上海,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了副经理。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05成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国家银行——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张嘉璈用他在日本学到的金融知识,对中国银行落后的地方加以改革,让其走向了现代化。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中国银行成立处,今上海汉口路50号

回到上海的第二年,张嘉璈发起了由各行经理参加的“星期五聚餐会”,交流金融信息,联络感情。这个聚餐会的成员,很多都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后来聚餐会逐渐扩大,演变成了上海银行工会。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当时一片混乱的中国,存在巨大的革新空间,却也随时可能爆发危机。

1916年5月12日,为了给军队留存现银,袁世凯政府发出“停兑令”,要求中、交两行“所有已发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停兑令”原文

停兑令一出引发社会恐慌,大批储户涌向中国银行,形成挤兑之势。张嘉璈的日记中提到过这个场面:“余自寓所到行,距址三条马路,人已挤满,勉强挤到门口,则挤兑者争先恐后,撞门攀窗,几乎不顾生死。”

张嘉璈后来在“自述”中提道:“我与经理宋汉章接读电令后,惊惶万分。详细计议后,认为如遵照命令执行,则中国之银行将从此信用扫地,永无恢复之望。而中国整个金融组织亦将无由脱离外商银行之桎梏。”思忖再三,两人决定抗命。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上海当年的挤兑场景

张嘉璈曾写过一篇名为“银行员的本职——做生意”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银行亦系商店之一种,出卖的是’信用’和’服务’。存户相信银行,所以去存款,就是买它的’信用’。亦即银行出售它的’信用’。”面对挤兑风波,张嘉璈采取的便是稳定“信用”这种简单方法。

5月13日,人们继续在中行门口挤兑,人数完全没有减少的迹象。14日是星期六,本来只营业半天,中行上海分行特意延长营业时间,下午照常开门,人数开始减少,大概只剩400多人。15日星期天,照例全天停业,上海分行特意开门半天,前来挤兑的人流明显减少,只剩100多人。这个时候银行的现金其实几乎消耗殆尽,如果后一天还那样挤兑,就维持不下去了。幸好到了16日,人们对中行的信心已经恢复,挤兑风潮就自己这样平息了。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中国银行在《申报》刊登的继续兑换的广告

实际上,张嘉璈自己曾这样总结他在中国银行的岁月:“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乱世中或许充满了从不可能中寻找突破的喜悦,但也满是身不由己和才华无处可施的无奈。

“停兑令”风波过后不久,时局转移,张嘉璈也调任中国银行副总裁,那一年中,总裁随权力更迭不断频繁,他这个副总裁实际上成为了中流砥柱。为抗拒军阀强行借款,他动了很多脑子,比如各处发行钞票的印版、颜色、地名都不同。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上任第一年,张嘉璈就进行了环球之旅,

图为他在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和员工合影

1924年10月,吴佩孚在出兵与张作霖开战前夕,把张嘉璈请到办公室,迫令中国银行借款五百万元。他只回答了几个字:“无力承借。”因此被扣留到深夜,仍告诉对方尽可以派军队到银行强劫。秀才出身的吴佩孚不想用武力强迫的手段,最后只好送他回家。

直系战败下台,1925年10月底,他又遇上了奉系军阀张作霖。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威胁他说:“中国银行应领导先认大数,否则将采取非常手段。”他拒不答复。张交代军需将他带到一个办公室进行胁迫,最后经人调解,才把他释放了。

正是和军阀之间这些不快的接触,使张嘉璈对南方的国民党抱有一定好感,认为国民党新政是国家走向稳定、秩序的机会。然而随着和蒋介石接触加深,张、蒋二人之间也出现了摩擦。最厉害的一次是在1928年9月,起因是蒋约他到南京面谈,他生怕蒋要他出任下任财政部长,于是复电说:如有事可嘱财政部长转达。蒋又来电催促,他还是没有答应,蒋于是大怒,随即提出查封中国银行库存,并下令通缉张嘉璈。大家知道这不过是因为生气,便提议安排一次茶会,见面说开了事。可张嘉璈认为,蒋的态度,不是对待赤诚拥护国民革命军的金融家之道,拒绝参加茶会,当即请假,不到银行办公。最后蒋来信向他解释,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1928年的一个晚上,张嘉璈在随笔中愤然写道:“一切循天演公例,努力推进,何事不可追步欧美,甚或后来居上。”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到了1935年,国民政府在中国银行中注入官股,蒋介石就趁机想让性格特殊的张嘉璈出局。这之后,张嘉璈终于被排挤出了工作了23年的中国银行。他伤感地说:“况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手裁的美丽花枝,何必常放在自己室内……所惋惜者,自民国成立后,希望以中行之力,辅助政府建立一完善之中央准备银行……此志未遂,斯为憾事。”

正是有张嘉璈这样的银行家在建立之初奠定的制度、胆识、信任和精神基础,中国银行才在随后的岁月中不畏历史沉浮,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从1912年2月5日到2016年2月5日,它的发展历程缩影了中国金融业一个世纪的风雨。百年中的人和事,以及尚存的风物,尽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