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日期: 2023-02-13
浏览次数: 6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3-10

蒋祖慧有个名气极大的母亲:丁玲。她的出生也非常具有戏剧意味:她是母亲在狱中与丈夫冯达生下的孩子,她也是丁玲唯一的女儿。

丁玲出狱后,迅速和丈夫冯达分手,并做出了去延安的决定。

丁玲是个果敢的女人,她的第一任丈夫胡也频死后,她选择冯达,仅仅因为他们曾“志同道合”,而出狱后分手,则因为:冯达选择了国民党,而她的信仰是共产党。

与冯达分手后,年32岁的丁玲毅然奔赴延安。

抵达延安前,丁玲将女儿送回了老家,和当年送回与胡也频所生儿子蒋祖林一样,这次,她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不舍。分别时,她眼眸里流露出的:更多的是无奈。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与母亲和儿子合影

丁玲抵达延安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中,她很快凭借出色的才学,成了延安的知名作家。这也意味着,她比以前更忙碌了。

蒋祖慧4岁那年,和舅舅一同抵达了延安。她并不知道:自己来延安,是否是母亲的意思,总之,她的生命由此出现了一个极大的转折。

蒋祖慧到延安后,被送到了延安保育院。在延安宝塔山下,她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童年。遗憾的是,她的童年里:几乎没有过母亲的身影。

孩子年幼时,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陪伴。可这个“陪伴”,她的父亲做不到,母亲丁玲也做不到。丁玲住的地方离保育院很远,加上工作繁忙,她极少前来探望女儿。既然连“探望”都极少,照顾就更加谈不上了。

蒋祖慧对“妈妈”二字很陌生,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甚至觉得“妈”这个字的发音是那么难。

蒋祖慧6岁那年,母亲再度恋爱了,她喜欢上了小自己十多岁的演员陈明,这个“叔叔”仅比她大了17岁。蒋祖慧8岁那年,陈明毅然放弃自己的婚姻,与丁玲结婚。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与陈明

母亲有了新家后,偶尔会接她“回家”住。因为过惯了保育院和学校集体生活的缘故,去“家”里,她反而像是“串亲戚”。

蒋祖慧有时到了家里坐定后,竟不知道腿和手应该放在哪里。她的局促,被敏感的丁玲看在了眼里。聪明的丁玲并未说什么,她在心里长叹道:“到底是没带在身边的,哎!”

丁玲很想修补母女之间的感情,在监狱时,为了生下她,她曾忍受了无数苦痛和屈辱。为了抚育她长大,她在狱中更是拼尽了全力,谁知道狱中要养活一个孩子有多难呢!没人知道,只有她丁玲知道。

可转眼,为了事业,她不得不放下女儿,一个担子的两头都太重,她若不放下其中的一个,她们的未来,谁来保障呢!

送女儿回学校时,蒋祖慧总会客气地说一声“谢谢”,这声“谢谢”,让丁玲心里一阵阵地疼,可她没有任何办法。

丁玲有时候想,非得出点什么事儿,我们母女才能好起来。

人都说“想什么来什么”,就在丁玲这样寻思以后不久,她被延安保小通知说:“你女儿得了猩红热,会传染,请你来接走!”

接到通知后,丁玲心急如焚,在那个年代,这种急性传染病随时会要了一个孩子的命。见到发着高烧的女儿后,丁玲二话不说,背起她就往医院赶。

为了给女儿看病,丁玲背着女儿走了几十里山路,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衫,可她全然不顾。丁玲害怕极了,女儿是她的精神寄托,也是她在监狱里苦撑下去的力量。若没有女儿,丁玲真的不确定:她能否熬过那段难捱的岁月。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1938年)

按照医生的嘱托,蒋祖慧需要隔离很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蒋祖慧在病好之前,不能回学校。丁玲不断地跟医生点头说:“我带她住窑洞,我来照顾她,你说的我都记下了,她会好起来的。”

蒋祖慧就这样被母亲安排进了一孔窑洞里,这个窑洞就在母亲住所的上边。每天,丁玲都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她给女儿讲故事,背女儿去上厕所……

那段时日里,蒋祖慧虽然承受着病痛,却比任何时候都觉得幸福。她伏在母亲背上时,甚至有一种异样的沉醉,几十年后,回忆这段过往时,她眼含热泪地道:

“她每次背我,我都把耳朵贴在她背上,我听她的心跳和我自己的心跳成了一个节奏。那时候就有些骄傲,背我的不是别人,是妈妈……”

普通孩子觉得稀松平常的“拥抱”、“背”,在蒋祖慧这儿,却让她“异样沉醉”,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她成长路上的爱的缺失。

病好后,蒋祖慧再次回到了延安保小,她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样,她和母亲又回到了“老样子”。但这次后,蒋祖慧确定了一件事:母亲是爱她的。

慢慢长大的蒋祖慧开始想事了,看到母亲和陈明恩爱有加,她甚至想:母亲是更爱她的丈夫的,子女对她,或许没那么重要。这样想时,她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慢慢地,她开始找各种理由不“回家”探望他们了。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陈明、蒋祖慧、蒋祖林合影

蒋祖慧越长越像丁玲,总有人告诉她:你和你母亲丁玲,真的是一模一样啊。她对这些话,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她也是在此间慢慢觉察到:她的母亲是个名气很大的女人。

当时的丁玲在延安可谓“炙手可热”,她担任过“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务。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如《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都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蒋祖慧14岁那年,丁玲还创作出了后来让她获得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正是在这年,丁玲很粗暴地干预了女儿的一生。

蒋祖慧在延安读书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喜欢理工科,她尤其喜欢化学。可母亲却在莫斯科看了普希金抒情诗改编的芭蕾舞剧《泪泉》后,要求她学习舞蹈。

蒋祖慧很惊讶,她说什么也不肯同意,她甚至生气地斥责母亲说:“从小到大你也没怎么管过我,我为啥要听你的?”丁玲极力劝说道:“用芭蕾舞表现广阔的社会现实,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我丁玲的女儿,就适合做这件事。”

丁玲在没有征得女儿同意的情况下,将她送到了朝鲜学习舞蹈。直到抗美援朝时,她才被接回国。

远在异国他乡的那几年,蒋祖慧不得已走上舞蹈的路子,她没想到:自己竟慢慢喜欢上了舞蹈。回国后,她继续在中央戏剧学员舞蹈团学习。不久,因为在艺术上颇有潜力,她被选送到苏联,主攻芭蕾编剧的编导。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蒋祖慧(丁玲摄)

蒋祖慧在苏联如饥似渴地学习之际,她竟意外在报纸上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母亲被打成了“反党集团”。这个消息让她震惊不已,她怎么也不肯相信:自己出国时还送自己《毛泽东选集》的母亲,会是“反党分子”。

蒋祖慧并不知道:当时的国内一片混乱,母亲更是一夜之间,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主编,一下子变成了“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的主谋。蒋祖慧的母亲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还被送到了北大荒改造。

1959年,已在苏联学习3年的蒋祖慧得到了一次回国的机会。被特许前往北大荒看母亲那天,她的心里五味杂陈。正是在此间,她得知:母亲之所以被判为“反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母亲曾在国民党的狱中生下了她。指控她的人说:“如果她和国民党不是一伙的,他们能让她在狱中生下孩子吗?”

这个消息让蒋祖慧内疚不已,她深觉“是自己连累了母亲”。

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非常艰难,她当时和陈明住在一间仅有7平米的土墙茅草屋里,她还要负责养鸡等活计。

原本,蒋祖慧以为:母亲见到自己后,会哭诉自己的遭遇。让她意外的是,她看起来竟非常积极乐观,她还激动地带女儿参观了北大荒。

母女团聚时,丁玲只一个劲地跟她讲自己养的鸡如何如何,讲北大荒的知识青年如何如何,对于被打成右派的事,她只字未提。分别时,她对女儿道:

“我挺好的,也不怎么想你,你放心,好好学吧。我这里这么多的知识青年,她们都是我的女儿。”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前排中)在北大荒(1958年)

母亲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蒋祖慧,回苏联后, 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用功了。

1961年,蒋祖慧的毕业作品,根据作家罗伯·特·维加原著改编的《西班牙女儿》,后代替由外国人编导的节目,成为周恩来总理指定的国庆招待外宾的节目。

事实已经证明:丁玲昔日替女儿做得“粗暴”的决定是对的。毕业归国后,蒋祖慧成了一名专业编导。丁玲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她颇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欣慰。

将《巴黎圣母院》搬上舞台后,得到周恩来总理称赞的她,开始大着胆子创作革命题材的芭蕾剧。1964年,她担任主要编导之一的《红色娘子军》正式演出,她的事业进入鼎盛时期。

而此时的丁玲却一直处于最艰难的境地,她数次遭到迫害,甚至一度被投进了监狱。好在,无论处于怎样糟糕的境地里,她的精神永远屹立不倒,她甚至还坚持创作。

1975年,从监狱出来的丁玲被下放到了山西长治,蒋祖慧和丈夫偷偷跑去看望了母亲。丁玲依旧乐观,她对女儿说:

“抗日战争时我来过太行山,现在我又在太行山上,看到年轻人成长,看到我们种的果园,我很高兴!”

蒋祖慧听到这儿忙劝她说话注意些,丁玲却笑笑道:“我快80岁了说话还注意什么,我还能怎么样?”

口口声声说自己“还能怎样”的丁玲,却在近耄耋之年,不顾体弱多病,勤奋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创办并主编了《中国》文学杂志……

丁玲的坚强一直激励着蒋祖慧,她后来也和母亲一样遭到劫难时,全然没有同龄人的焦虑。她和母亲一样相信:光明,一定会来。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陈明、蒋祖林、蒋祖慧与丁玲母亲合影

文革结束后,蒋祖慧回到了中央歌舞剧院,她和母亲一样抛下所有,将全部心力放在了事业上,她说:“我要把失去的时间都夺回来。”

在她的努力下,《雁南飞》、《杨贵妃》、《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蓝色的多瑙河》等舞剧相继问世。

1979年,丁玲和陈明回到了北京。母亲的列车抵达前,蒋祖慧和丈夫早已等候在站台,她太想念母亲了。母亲缓缓下车时,步履有些蹒跚,她赶紧上前去扶,可丁玲却固执地摆摆手。见到这样的母亲,蒋祖慧鼻子一阵发酸。

母女团聚后不久,哥哥蒋祖林也带着妻儿赶到了北京。这次过年,是他们一家子二十多年来,一起过的第一个春节。春节那天拍下的那张八人照,也成了他们唯一的“全家福”合影。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陈明与蒋祖慧一家和蒋祖林一家

同女儿一样,丁玲将余生所有心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上,她们母女俩你追我赶地:一心想把过去的时间追回来。

非常有意思的是,后期的蒋祖慧接到了改编鲁迅小说《祝福》的任务。可在改编过程中,她遇到难处了:她不想把这出剧排演得“穷兮兮、灰兮兮、苦兮兮”,她觉得这样不好看,不得已之下,她向从事文学的母亲求助。

丁玲听完后缓缓道:“你可以强调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婚礼呀,演员选取上,你也可以选取一位江南美女。”

在母亲这儿得到启发后,蒋祖慧排演的《祝福》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蒋祖慧每次提及母亲都充满了感激,她总说:“如果她当初为我们放弃了事业,我们可以一直得到她的陪伴,可那样,我们也将少一个榜样。”

蒋祖慧认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但母亲自己是怎样的人,才更为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子女能飞到多远的地方。

有人认为,蒋祖慧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她出息了,若她因为父母陪伴的缺失,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甚至过得很凄惨,她对母亲的感情,将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1986年3月4日,82岁的丁玲辞世。死前,她留下的最后遗言都是给陈明的,第一句是:“你再亲亲我”,第二句则是:“我是爱你的,我只担心你,你太苦了。”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丁玲与陈明

对于母亲没有给自己和哥哥留下任何遗言的事,蒋祖慧表现得很淡定,她似乎早已知道:母亲最爱的,永远不会是他们。

母亲死后,蒋祖慧继续将各种文学作品改编成芭蕾剧。她几乎把所有文学作品都翻遍了,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可她唯独没有把母亲的作品进行改编。当被人问及缘由时,她道:

“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似乎还没来得及想,时间就过去了。”

实际上,蒋祖慧连母亲的文学作品都从未读过,她对母亲的作品似乎全无兴趣。显然,蒋祖慧是在潜意识里排斥母亲的作品。

为何会如此?答案,也许真的如蒋祖慧所说“没来得及”,但部分人认为:她这一明显反常行为的背后,体现的是她在潜意识里对母亲的“排斥”。人,只有在心里有怨言时,才会有潜意识的“排斥”,无疑,蒋祖慧对母亲陪伴的缺失,是有怨的。

相比蒋祖慧,蒋祖林对母亲的怨表现得更加明显。母亲一死,他就和陈明为母亲版权的事闹翻了。表面看,他“争”的是版权,实际上,他“争”的却是爱。可叹,最终,丁玲的版权依旧只属于陈明。

丁玲女儿蒋祖慧:母亲数次婚嫁,缺爱中长大,出息后对她满是感激

蒋祖慧与蒋祖林祭奠母亲

面对这样的结果,蒋祖林失落极了,他和妹妹一样:对母亲充满感激,却也有怨。他们怨的,都是母亲缺失的那份“陪伴”,而那份“陪伴”的缺失,让他们觉得“自己不那么被爱”。以至于,他们在母亲死后,还“怨”着,还想着去“争”……

这样的结果,丁玲生前或许也有所察觉,可成长只有一次,除了无奈,她做不了任何。可叹,世间终究没有圆满。选了如来,就会负了佳人,这也是生而为人都会面临的无奈。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