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日期: 2023-01-18
浏览次数: 4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3-01-07

如今谈论起宋词,我们肯定绕不开“苏辛”。苏是指来自蜀中眉山的苏轼,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

辛是指济南府的辛弃疾,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笔下之词题材广阔,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人称词中之龙。

苏轼以诗入词开创了豪放词先河,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两人虽相差了近百岁,却都是豪放词的代表,一同扛起了两宋词坛一片天,后人将二人合称“苏辛”。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苏辛”二人都是天之骄子,也都拥有各自的粉丝,这也引起了关于“苏辛”诗词的研究对比,但一直不分高下。

今天就跟随长风一起来读一读“苏辛”二人在人生艰难,半夜睡不着之时,各自写下的千古名作《西江月》,从这两首词中去感受一下两位奇才诗情画意的人生。

词牌名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据说取自诗仙李太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后在唐五代时期,逐渐演变成流行歌曲,到了两宋时“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发展与统一。

苏轼、辛弃疾二人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今天就选二人此词牌名下的千古名作赏析对比。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苏轼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中秋佳节之际,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闲居在黄州,所以这首词整体较为低沉、哀惋,字里行间充满了谪居后的苦闷心情,写尽了苏东坡内心的悲恨。

词的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也透出了苏轼此时的悲凉之意,他用“梦”来形容世事,表明此时苏轼对过去的仕途生活的否定,如大梦一般虚幻,其中心酸往事不堪回首。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而后他再用风、叶、月、去等多个意象,道出了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此时岁暮秋凉的天气,其实就是他藏于眉间心上的万千愁苦。

特别是“月明多被云妨”这一句,看似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仔细读来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他以浮云来暗示小人当道的社会环境,而“孤光”来比喻自己孤高清白的人格,凄然北望可以看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无限情思。

全篇以“悲”为基调,表达了他对现实不被朝廷重用的落寞和对当下人生的深沉思考,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

而多年后几十年后的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朝堂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乡村闲居。

辛弃疾闲居期间,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词作,其中一首描写夏天夜行于黄沙岭道中经历的名作《西江月》更是千古流传。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这首词真是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词的上片引用“月、枝、鹊、风、夜、蝉”等常见意向,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有视觉、有听觉、有嗅觉的田园风光图。

下片“七八个星”、“两三点雨”的灵动,与上片“稻花香”、“蛙声”的质朴巧妙结合,虚虚实实,动静相称,处处洋溢着农夫们的喜悦之情。

读完仿佛自己置身于头顶明月疏星,面迎稀雨风清,眼前别枝惊鹊,耳闻蛙声蝉鸣,鼻嗅稻花飘香之地,自然心情一片美丽。

辛弃疾这首词用看似土里土气的一些事物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来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是描写农村生活题材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两位宋代顶级词人,同样是仕途被贬人生不得志,同样是晚上对月吟咏,各自写下《西江月》词, 只是苏轼《西江月》略显清冷,而辛弃疾笔下则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但都是宋词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

千年来,有人喜欢苏轼那个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则更喜欢辛弃疾热闹的夏夜,这也让这两首《西江月》难分伯仲。

但我认为,就这两首词而言,辛弃疾的会略胜一筹。

因为此时的苏轼初被贬,并没有没有后期那般洒脱,尚有点悲秋伤时之感怀,这体现在这首词中就有点患得患失;而辛弃疾虽同样被贬,但在这首词中却平平淡淡,特别是通过他的遣词造句,呈现了清新意境,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