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日期: 2022-11-01
浏览次数: 5

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2022年10月29日

文/宁缺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一个真正有爱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有规矩的家庭。

《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家庭传承的基础。

父母想要孩子长大成才,必须让孩子懂规矩;而家庭想要长久传承,也要守规矩。

一个真正优秀的家庭,一定是家风浓厚,规矩严明的家庭。

没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前段时间,上海某电影院一女子被熊孩子父亲踢成脑震荡,引发全网热议。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受伤的王女士发文称,当日她去看电影,坐在后排的小男孩一直狂踢她的椅子,她多次制止,但男孩根本不听。

当她最后一次制止时,男孩的父亲不仅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反而狠踹王女士的椅子,导致她头部受伤。

王女士当场就和男孩的父亲理论起来,而对方根本就不在乎。

为了不影响其他人观影,她只好换了座位,忍着疼痛,想等到散场,再去讨个说法。

没想到的是,等到散场时,王女士去找这家人沟通时,男孩父亲不仅没有愧疚之意,还冲过来说:“信不信,我一巴掌打死你!”而男孩的母亲也一直对她进行辱骂。

图片

王女士立刻报了警,并到医院进行验伤鉴定:头部外伤,软组织外伤,疑似脑震荡。

之后她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立即引发了网友的愤怒,大家纷纷声援王女士,为她鸣不平。

最后,警方对熊孩子的父亲做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看完这个新闻,我只想说:每一个熊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不守规矩的父母。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从父母的言行开始。

好的习惯不一定会被孩子学习,但是坏的毛病一定会被孩子模仿。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规矩,孩子就会对规则缺乏敬畏,父母亦是如此。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

“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爱孩子,不是事事顺着孩子,对他一味地放纵与溺爱,而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心有敬畏,依矩行事。

只有家庭有规矩,父母有原则,孩子才会守规矩。

要知道,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还可怕。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是爱与规矩并行

《规矩和爱》一书中说:“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就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教育路上,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会冲突,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既可以给孩子足够的爱,也会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严格执行。

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可谓是才华横溢,备受世人推崇。

他之所以能够学术臻至顶峰,与他两位父亲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关系。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钱钟书的伯父钱基成因为膝下无子,所以他从小便被过继到伯父名下,由此一来,钱基成也就成了钱钟书的第一任“父亲”。

钱基成性格笃厚,待人随和,从小对钱钟书便十分疼爱,也不给钱钟书立规矩,几乎事事都随着钱钟书。

无论是上茶馆还是去听书,父子俩总是在一起。他还常常花两个铜板去书店租小说给钱钟书看,这使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得到很好的启蒙。

钱钟书幼时天真烂漫,随性自然的性格就和钱基成很十分相似。

等到钱钟书9岁时,钱基成病逝,钱钟书改由生父钱基博抚养。和钱基成不同,钱基博处事严肃认真,对钱钟书的要求十分严格。

看到钱钟书在慈兄的“溺爱”下,养成了贪睡贪玩、胡说八道的习惯,钱基博心中很是着急,便给钱钟书立下家规,严加管束,并亲自规划他的学业和成长。

不仅要求钱钟书早睡早起,还让钱钟书系统地读古文名篇,更是为他改字“默存”,希望钱钟书多一些沉默。

在钱基博立下的家规训导下,钱钟书逐渐改掉了之前的坏毛病,发奋读书,慢慢走上了学术道路,更是成为了声名显赫的大学者。

两位父亲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钱钟书后来的成长历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没有钱基成对其文学兴趣的培养,可能就不会有写出《围城》的钱钟书;而没有钱基博严苛的家规,也就不会有考证严谨,学贯中西的钱钟书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立规矩是教育孩子的责任。

《颜氏家训》曾说: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息慢生焉。”

为人父母,既不能过于溺爱孩子,也不能对孩子过于苛责。

凡事都讲究一个“度”,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一个优秀的家庭,一定是既有温暖,又有规矩。

只有爱与规矩并行,才能让孩子既有原则,又懂感恩。

懂得立规矩的父母,才能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教育学家李玫瑾说过:

“三岁之前有恩与他,三到六岁立威与他,威就是规矩。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期望。

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规矩。

懂得立规矩的父母,才能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那么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1、立规矩应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立规矩亦是如此。

孩子接受规矩,遵守规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父母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孩子成功。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不同,父母在制定规矩时,要尊重孩子间的差异,尽可能符合孩子的自身状况,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

2、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潘多拉效应”。

意思是:对越是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就越是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我们就越想接触。

在面对父母的强烈禁止时,孩子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很可能为了探究为什么而跨越禁区,而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理由,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帮助孩子理解规矩,尊重规矩。

3、给孩子立规矩,父母必须统一战线,做好示范。

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个人成长。

规矩的执行者不仅仅是孩子,更应该是父母。

只有父母统一战线,严格遵守,以身作则,这样的规矩才更有权威,孩子也更能自控。

4、适当的惩罚机制,是规矩的有效辅助手段。

复旦教授钱文忠曾在演讲中说: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教育需要有惩罚手段,而立规矩更是如此。

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孩子对规矩的重视程度不高,规矩也就失去了权威。

适当的惩罚,能够让孩子对规则产生敬畏,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更容易适应和遵守规则。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梁启超曾言:“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幼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父母必须规范孩子的言行,及时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下面这十条家规,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收藏起来,让孩子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

1、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立自强。

2、礼貌:见人主动打招呼,受人恩惠要感谢。

3、坚持: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4、诚信:做人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毁诺。

5、节俭:不浪费任何食物,学会珍惜粮食。

6、大气:好的东西学会分享,做人不吝啬。

7、智慧:遇到问题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8、热情:乐于助人,积极主动帮助弱小。

9、反思:承认责任,做错主动道歉。

10、认知:大胆尝试,坦然接受失败。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

古语说:

“生而不养,父母之罪;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不善,父母之过。”

每个孩子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作画人,多一笔,少一笔,孩子的未来就会截然不同。

想要孩子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从小给孩子立下规矩。

一个真正有爱的家庭,也一定是一个有规矩的家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9
来源:视频号“心之所系在云大”——云南大学老一辈教师系列访谈 今日关注:杨振昆教授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