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清华大学一组偷拍照流出后,我才理解那个歧视普通高校的面试官

日期: 2022-09-22
浏览次数: 9

来源:《洞见muye》2022年9月20日

清华大学一组偷拍照流出后,我才理解那个歧视普通高校的面试官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前两天,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几条清华大学的视频。

早晨六点,当绝大多数人还在睡觉时,清华学子们就已经起床,骑车准备去教室学习了。

深夜十点半的图书馆,座无虚席,三个小时内,没有一个人玩手机。

课堂上,也没有一个人睡觉、玩手机,更没有人旷课。

你会发现,越优秀的人对知识越是渴望,他们愿意抓住所有时间充实、提升自己。

清华学子的故事,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档节目《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节目里,一个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大学生,愤愤不平地质问大型企业资深面试官:

“我们和985、211的毕业生一样都没有工作经验,为什么不能考虑我们?”

面试官毫不客气地反驳说:

“你的英语刚过四级,而985的同学根本不会用四六级来评判英语水平,他们只会说,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

其次你的计算机水平,刚过国二。但我们技术部招来的985学生,已经精通编程,他们组织三四个人,就能开发出一款APP。

你是学金融的,每天只是在学校闭门造车。但985的同学早在大三的时候,已经开始参加大型金融集团的实习了。”

一字一句,有理有据,怼的这位大学生哑口无言。

当你踏入社会,就会看到残酷的现实:学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人生走向。

对普通人而言,学历上差一点,人生就差一截。

01

你进入什么圈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中,有个著名的“人才共生效应”:

在一个群体里面,每个人都会受到其他成员习惯、智慧、能力等等的影响,从而收获激励。

反过来,如果你混迹在浑噩不堪的环境里,即便你是一支潜力股,也会被消磨殆尽。

博主@张桐分享过一段个人经历。

张桐在高中时期,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两人成绩排名在整个年级都是靠前的。

但到了高考的时候,朋友稳定发挥,考上了清华大学。

张桐因为发挥失常,上了一个普通本科。

朋友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去留学读了硕士和博士,回国后加入了某大厂。

而张桐在上了大学后,室友都喜欢打游戏,在这种氛围下,他也逐渐变得懒散起来,只要是老师不点名的课,他就不去教室上课。

大学毕业后,因为学校普通、成绩普通,张桐进入了一家普通科技公司当程序员。

提起当年的好友,张桐是这样说的:

“上大学之后,因为心理的落差,我很少主动和他联系。从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他的格局,以及目前从事的事业,远远不是我所能及的。”

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圈子,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曾经有两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一张是晚上8点36分,华中师范大学的食堂里,挤满了埋头学习的人。

清华大学一组偷拍照流出后,我才理解那个歧视普通高校的面试官

另外一张,是在一个普通院校,很多学生在上课中途偷溜回宿舍,去打游戏了。

清华大学一组偷拍照流出后,我才理解那个歧视普通高校的面试官

《精进》中写道,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是致命的。

当你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以他们为标杆,慢慢靠近他们。

可如果周围人都浑浑噩噩,你也会跟着堕落。

你选择的不只是学校,更是具有同一频率的圈子,而这个圈子,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走向。

02

你进入什么学校,将直接决定你毕业后的价值。

新周刊曾经报道过一个叫小天的大学生求职的经历。

毕业前,小天在学校看到一家著名国企的招聘信息。

小天觉得国企机会不错,于是投了简历,并且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以为工作有了着落的小天,等了三周,依然没有收到offer。

他打电话询问HR,然后被告知他的学校不是双一流,没有办法跟他签合同了。

小天感慨说:“因为我的敲门砖不够硬,就把我拒之门外了。”

在网上,我也看到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发帖说,参加一家名企的招聘会,招聘者第一句话就是:

“我们招聘的对象是985、211的学生,非985、211的学生可以离场了,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

考研名师张雪峰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学历越高,进入名企的概率越大。

因为很多大型企业,根本不会去普通大学招聘。

优秀的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学历会是第一道坎,如果你没有好的学历,就连这第一道坎都跨不过去。

财富中国2017年数据表明,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普通大学:

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8.7%的应届生获得了企业offer;

211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尚未获得offer;

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有74%尚未获得offer。

有人也曾统计过各行业公司管理层的学历,结果发现:

在教育行业排名前100名公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管理者来自北大;

在环保行业,毕业于清华的管理者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金融行业,人大和中财毕业的校友是高层管理者的主力。

为什么要上名校?

因为名校的学历,是你进入大公司最好的入场券。

当你从名校毕业,就比别人获得了更高的起点,人生自动进入了快车道。

而你在名校获取的人脉资源,更会让你在之后的晋升之路中,走得更高更远。

03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先来看一张图片。

清华大学一组偷拍照流出后,我才理解那个歧视普通高校的面试官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学校和能力呈现出一一对应关系。

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已经把学历和能力划上了等号。

曾任腾讯副总裁的吴军,在走访了英美两国的名校后也发现,名校教给学生最核心、最重要的教育,并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习能力。

知识、技能总会陈旧过时,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会让你永不落伍。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开学第一天,他和室友一起去上课,教授讲了十分钟,就布置了一个与物理模型理论相关的作业,要求第三天早上交。

几个人面面相觑,教授你都没讲什么知识,怎么让我们做作业?

吐槽归吐槽,几个人回去就立刻分工合作,有人上网查资料,有人去图书馆翻书。

四个人花了整整两天两夜,终于弄懂了物理模型的理论知识,并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一份内容翔实的PPT报告。

整个过程,从启蒙到学习到掌握,没有任何人监督、督促。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名校毕业的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求学路上,养成了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学习能力。

毕业以后,他们会把这种学习能力,带到未来的工作中。

企业家沈凌开了一家高分子材料公司,有一次,他从国外引进了一个机器。

这个机器对所有员工来说都很陌生,说明书也是全英文的。

结果三个985毕业的学生,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机器研究的门清。

沈凌发现,名校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学东西上手都很快,而且遇到困难,喜欢钻研、琢磨。

在名校学习深造过程中,你所养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将会使你受益终身。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大的稳定不是现在持有的能力,而是终生学习的能力。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如果你家境普通,家里没矿,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读书,进入985、211;

如果你所读的大学是普通院校,必要时通过考研进入985、211,你会少吃很多苦。”

人生这场比赛,拼的不止是耐力,更是关键节点的选择。

上半场选择对的路,后半场就轻松多了。

而走进名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恰恰是那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