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日期: 2022-06-20
浏览次数: 16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2-06-17

“方今国家举行新政,首先铁路为大宗”,这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提议。

以此为背景,潮汕铁路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更是由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所设计。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出资修建这条铁路的人是谁。

他就是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曾被清政府与民国政府先后授予荣誉官衔,并授予三等嘉禾勋章的张煜南,而他的弟弟张鸿南更是成为了印尼的首富。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张煜南(左)张鸿南(右)

而异国他乡的张氏兄弟不但事业有成,更是娶了欧洲的美女做妻子,在当时可谓风头无量。

但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却表明,能有这份成就是有原因的

01、孤身闯南洋

“下南洋”兴起于明清时期。

“南洋”在当时泛指东南亚较深的地区,下南洋没有一个明确的起始点,大致在宋元甚至更早之前就有中国人下南洋的迹象

比如元代就有南昌人汪大渊从泉州出发抵达并宣布龙头城(新加坡)有中国人居住的历史传说,在郑和下西洋时,也与当地的居民有很多往来。

伴随着欧洲列强对南洋一带的诸多国家进行了殖民统治,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殖民者迫切希望有技术的华工来到南洋,于是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奖励粮食,提供土地等

而反观国内战乱四起,百姓们居无定所,当时在福建、广东一带的人,由于生活极度困难,为了谋生,只能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远渡南洋。

那个时候,每一个下南洋的人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或者在家乡找不到更好出路的人。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下南洋”的浪潮中,但绝大多数人只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背井离乡罢了,即便到了南洋,也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劳动,同时还要忍受当地原著居民的歧视,生活也并不如意

但是却有许多商人发现了南洋的商机,他们纷纷来到这里投资建厂,借着政策的优惠发家致富,成为了粤商的翘楚,张煜南正是这经商队伍中的一人。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1851年,张煜南出生在广东梅县,号榕轩。

在年幼时,张煜南的家境十分贫困,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养家糊口,张煜南早早便辍学经商,为家里分担压力

一开始,张煜南就在家附近做米谷粮食的生意,但时局动荡,生意也很快亏损,最后只能关门。

但这次失败的经历,却激发了张煜南的斗志,当时广东一带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已经有很多人前往国外经商,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乡里也是小有名气。

既然别人能成功,那自己也一定行,于是张煜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巴达维亚

刚到异国他乡的张煜南对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好在当时南洋已经有许多华人企业,大家都是中国人,彼此也很照顾,于是张煜南便投身张弼士门下任职,从最底层学起。

张弼士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张裕葡萄酒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正是张弼士于1892年在烟台建立的,从那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各地才陆续有了现地化酒厂,可见张弼士的实力之大。

在跟随张弼士的几年时间里,张煜南学习到了先进的经商理念,同时也有了一点积蓄。

在有了经验与资金后,张煜南果断选择自立门户,他离开了巴达维亚,前往了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棉兰

在共事的几年时间里,张弼士也渐渐发现了张煜南的经营能力,在得知他要独自创业时,张弼士也十分支持。

1878年,张弼士与张煜南合资开办了笠旺公司,专门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

南洋气候湿热,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这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可谓是稳赚不赔。

而在张煜南的经商之路刚刚起步时,他远在老家的父亲却因病离世,没有亲眼见证儿子的发迹

张煜南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其中他与弟弟张鸿南脾气秉性最为相符,最开始的米谷生意也是两人共同经营的。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在父亲去世后,张鸿南也渐渐意识到了凭借清政府的统治,要想出人头地恐怕难如登天,于是他也决心投奔远在南洋的哥哥。

兄弟二人再次见面,已经是今非昔比,曾经在米店的同甘共苦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而多年不见的哥哥如今已经有了一番事业,不禁让人感叹物是人非。

见到弟弟前来投奔自己,张煜南也十分高兴,作为亲兄弟,张煜南对弟弟的能力再清楚不过。

为人细心,老实敦厚一直是弟弟的优点,于是张鸿南便被任命为企业的总管,专门负责财务与账目问题。

当时印度尼西亚被荷兰殖民,殖民者为了加快地区的发展,对当地的华人企业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张氏兄弟也乘风而起,企业快速兴起

而后开设了日里银行,用来协调企业资金的调动,同时又开办了万永昌商号,用来销售各种商品,在10余年的经营时间里,张煜南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华侨社会中的首富。

荷兰政府也是看到了张氏兄弟的实力,于是为了拉拢他们,殖民政府先后授予了“雷珍兰”和“甲必丹”的职衔

甲必丹,即荷兰语的Kapitein,雷珍兰也是lieutenant的音译。

两个职位是葡萄牙及荷兰在印尼和马来西亚殖民地任命的华侨首领,通常由殖民当局指定的巨贾富商担任。

他们会协助处理华侨事务,财产、税收、结婚等一般的民刑诉讼,权力可谓非常大

由此可见荷兰政府对两人的重视,他们也成为了棉兰地区公认的华侨头面人物。

02漂泊在外,心系祖国

事业越做越大,不得不承认粤商的经营头脑,刚来到南洋短短几年,张鸿南就展示了不输给他哥哥的经商天赋。

不仅将旗下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更是接管了荷兰人经营不善的大种植园,并且反过来雇佣了荷兰人成为了园区的总管,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拥有橡胶园并让白人为他工作的侨商

但身在异国他乡,企业又有如此规模,难免招人妒忌,正所谓树大招风。

原本这些南洋商人就是被逼无奈才背井离乡,清道光闽浙总督赵慎珍曾有言:“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福建一带群山绕海,耕地面积少,民众也是食不果腹。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农业大国,土地可谓是当时人们的立身之本,而广东福建一带耕地稀少,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商人们不得以才只能选择离开,但心中仍旧牵挂故土。

可这些远赴南洋讨生活的人却被明清政府认为是“叛国者”。明朝认为他们是逆党,清政府认为他们是反清复明的拥护者,凡是发现有前往南洋者,一律杀头

在国内得不到认可,劳工们不敢回家,但是在南洋的工作同样不如人意。

虽然殖民者对知名的华侨商人十分尊敬,但也只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利用价值,作为那些最底层的劳工,只能从事最辛苦的工作,不但被殖民者剥削,更被当地人排挤。

英国、荷兰等欧洲殖民者为了招揽华工,开出了大量优惠政策,比如给予永久居留权和免费的土地,允许华人建立警察局和公社等等。

如此优惠的政策自然让当地人心里不平衡,即便他们也是被殖民统治的命运,但他们还是对华工充满敌意。

在双重压迫的环境中,南洋劳工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的惨死殖民者的枪口之下,有的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

张鸿南同样心痛华工的遭遇,但是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当时光是福建去往南洋的务工人员就有二十多万,这又如何能照顾得过来。

一切的根源都是清王朝的腐败,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也就不会有人想撇家舍业地来到南洋了,张鸿南深谙这一道理。

而在1897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张弼士应清政府之邀请回国筹办中国通商银行,这也让华侨们看到了回国返乡的希望,但其实,清政府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自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财政贸易也开始出现变化“查中国海关册,自十年来,出口土货与入口洋货相抵外,每年失亏者货项库平多则七千余万两,少亦四千余万两。若非出洋之人赚得款项回华弥补,更何所底止。”

由此可见华侨的重要性,并且当时移民海外的人数众多,渐渐成了气候,清政府更是无暇顾及,于是种种原因之下,对侨政策也逐渐转变为了护侨

在张弼士回国后,他便将所有南洋的事业都交给了张鸿南兄弟打理,这也让张氏兄弟一跃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华侨财团之一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但即便他们在南洋已经是身居高位,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二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清朝海军力量薄弱,他们就出资为海军添购设备。他们曾捐款资助清政府扩充海军力量。

内地发生旱灾,饥荒,张煜南也是倾尽全力地捐钱捐物。

而发达后张鸿南也从没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他捐款4000元作为松口中学的建校费用,而后又独资捐助出版了《光绪嘉应州志》《梅水诗传》十三卷、《海国公余录》十卷等多部文学作品。

并且为给香港大学捐赠款10万元,还给岭南大学捐了一座二层的教学楼,命名为“耀轩楼”,正是用他自己的字号来命名。

而清政府也看到了张氏兄弟的爱国之心与他的经济实力,因此1895年,张鸿南的哥哥继张弼士之后出任中国驻槟榔屿(马来西亚的十三个联邦州之一)副领事,并且先后被清政府授予花翎二品顶戴等头衔,从此张氏兄弟也开始步入仕宦之途。

在张弼士回国后,他不但受到清政府的重用,还先后任命他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并且让他有了得以报效国家的机会,这一切都让张煜南看在眼里。

1903年,在张弼士的劝说和鼓励下,张煜南最终打消了疑虑,决定回国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修建潮汕铁路

03 潮汕铁路的修建

潮汕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南起汕头,北迄潮安,在鸦片战争以后,广东的汕头被辟为通商口岸。

而汕头一带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既连内陆,又通南洋,如果能将汕头与内陆修建一座铁路,那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而当时全国各大铁路均为筹借外款修建,清政府并没有铁路的拥有权,因此朝廷也希望:“其小枝分路,若有华商集股兴办,亦足为保持利权之一助”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而张煜南也是在这时提出修建汕头铁路。他认为汕头“为潮州咽喉要隘”,可以借此召集香港等地区的商人共同出资建立公司,以图大业。

而当时全国各大铁路均为筹借外款修建,清政府并没有铁路的拥有权,因此朝廷也同意了张煜南的请求。

同年12月,潮汕铁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张鸿南也积极响应哥哥的想法,开始筹集资金修建铁路。

1905年,潮汕铁路开始兴建,铁路自潮州府城起筑至汕头干线计24.4公里。加支线、岔道合计约32公里。

并在1907年彻底完工,总投资达300万元。从此,两人也向“实业救国”的理想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如今韩江三角洲平原有一条笔直的公路,贯通潮州和汕头,这条公路的路基,就是当年的潮汕铁路线。

今人樊圃先生《清代华侨精英诗赞》,赞张煜南、张鸿南兄弟建造潮汕铁路诗云:

牵来路轨降人间,龙舞蛇行越岭关。

水鸟衔鱼知自足,彩虹含雨过村山。

足可见两人的功绩,“修桥者,度千万人,铺路者,广利万千人”而为国做出如此贡献的张氏兄弟,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幸福。

因为在印尼当地居住多年,兄弟二人都与欧洲的美女结婚,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幸福,两人的子嗣仍然始终铭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即便他们的长相已经看不出与华人相似。

而后因病于1911年病逝棉兰,享年61岁。在张煜南去世后,棉兰华人甲必丹遗缺由张鸿南继任。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哥哥离世后,张鸿南并没有让张氏集团陷入没落,反而一路高歌猛进,不久后张鸿南又被升为棉兰华人玛腰,被时人称为“雄视一方的张玛腰”

1921年2月8日,张鸿南在棉兰侨居地病逝,而在他事业最巅峰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整个印尼的首富。

如今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占地1200平方英尺的茂榕园内的榕荫堂正是张鸿南的纪念馆。

作为商人,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无数劳工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张煜南曾在棉兰创建一所教本学校,并且还为当地捐建了一所“济安医院”

他还建造了兰日里河大桥,完善了当地的交通,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商人,而是勇敢有良知有善心的企业家。

而作为国人,他同样不遗余力地为祖国的兴盛作出贡献。

“荷兰倚若屏藩,中国资为砥柱”,这是后人对张鸿南的评价。

放眼如今,很多当年的华侨后人都仍然铭记着自己的祖先生于中国的事实,每到年关经常举办大型祭祀,例如马来西亚的许多华人,他们都更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籍,只要海外侨胞永远心系祖国,那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参考文献:

1、《张鸿南》梅县县志

2、《从<张榕轩侍郎荣哀录>看张煜南的跨域人际网络》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