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日期: 2022-05-30
浏览次数: 6

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5-28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他更是一个实干家。

他奉行的思想学派,称为“心学”,提出的“致良知”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影响了后世很多人。

甚至可以说,“心学”无处不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听过的每一首歌,走过的每一段路,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在“心学”范围内。

王阳明,本名叫王云。

没错,就叫王云,和《乡村爱情》里的王云同名。

但是他的故事,可比《乡爱》中的王云传奇得多——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王阳明出生前,他的母亲怀胎14个月……才生下他。虽然有些违背常理,但这不是野史话本,因为他父亲是当朝状元,这些事都被记录下来了。

且,明朝离我们不算年代久远,文献资料颇丰。

他不同于李白出生时的异象,那个时候客居在青莲乡的李客还无人问津,所以李白的事,多半是后来自己吹嘘的。

而王阳明之所以叫王云,是因为他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了一个天神,踩着七彩祥云,怀中抱一赤子下凡。

所以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便给他取名为“云”。

这还不算,王阳明生下来后,到5岁还不会说话,直到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摸了摸他的头——他立马就开了口。

其实14岁月怀胎,受其影响到5岁才会讲话不算奇怪,后面的事,估计就是渲染的。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神童”,参加科考居然两次都落榜了。

以他少年时展现出来的天赋和文采,朝廷内许多大官都判断,这必是状元之材。

所以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

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大思想家,是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两次落榜后,

有人安慰他,有人嘲讽他,可他却认为,不管是同情、还是嘲笑自己的人,他们才是最可悲的。

因他具有这样“叛逆潮流”的性格,王阳明才敢质疑孔孟与朱子,要知道,在当时的士大夫中,有这种思想的人,简直可以被认为是“忤逆”。

但是没关系,他有自己的“心学”,他懂得知行合一。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王阳明生生用自己的理论,平息了很多场叛乱,当时不管是民间叛乱,

或者是宁王朱宸濠造反,以及卢苏、王受起事,只要一听到是王阳明领兵,那真的是浑身抖得跟隔壁吴老二似的。

所以总结来说,王阳明是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特别牛批的一个人。

那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他这么厉害呢?就靠“心学”,后世也有很多人研究“心学”啊!

这个问题非常好。

任何学术思想,都分用在什么人身上,包括《孙子兵法》,可称为奇书,但懦弱无脑的将军学来,一定还是得打败仗。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王阳明这么厉害,是因为他开阔的胸襟,以及广袤36K高清的视界,自然就把事情看得通透。

他有一首诗,足以证明他比别人看得更远,更加富有智慧。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这首诗题为《蔽月山房》,辞藻不华丽,比唐诗宋词名篇,也差了很多,但其意境却可胜过无数经典。

这首诗简单释义为:

山离得近,月亮那么遥远,就因为觉得月亮很小,便会有人说,山是要比月亮大的。

若是人的眼界足够开阔,就会发现山再高,也不能完全遮挡月亮的光辉。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所以王阳明这首诗潜在的含义是,山高月远,但都尽收眼底,人只要不目光短浅、只看眼前,都能包容天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真正的智者往往不会教你怎样去做事,只是告诉你一种法门,让你自己去领悟,如同“心学”一般,得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无上的道理。

就像我们常说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

其实我们读古诗词也是一样的道理,短短几句,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可古人没告诉我们怎么样去赚钱,怎样去维护同事关系,怎样去平衡家庭。

王阳明这首诗,短短28个字,就指出人心为何狭隘,不愧是心学大家

他们只告诉我们一种可能的方法,视为“知”和“行”的内在关系。

当我们的心胸和思想也都足够开阔了,处理任何事,都将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关税战背后,国际秩序的崩溃与重建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梅县松口中学 — 清末崇文重教与革命火种的摇篮
2025 - 04 - 19
来源:凤凰新闻 2025年4月14日1967年,因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案,他被捧为英雄。他的“事迹”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出版连环画,成为大家学习的模范。哪曾想,18年后却被人发现这一切竟是一场阴谋。在那场爆炸案中,他并不是受人敬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无期徒刑的杀人犯。他整整欺骗了我们18年?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冒牌英雄1967年7月,刘学保被调派到甘肃省永登县连城林场工作。林场工作艰苦,每天早出晚归地砍伐树木,而刘学保对自己工作总是不满意。他心比天高,总是想干大事,让自己名扬天下,幸运的是,还真让刘学保等来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1967年12月晚上,一个简单的巡查,让刘学保成为了英雄。这天晚上,刘学保巡查时发现有个影子鬼鬼祟祟的,他便跟在后面一探究竟。可是才跟到大通和桥上,就“砰”的传出一声巨响。周围的解放军战士和林场工人全都被惊醒了,于是他们立马赶来查看情况。只见桥面上趴着...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