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3-24
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从我们读书起就会学习诗歌。诗歌作为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人人都应该去学习和了解。谈到王维这个诗人,想必大家都对他有所了解,他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一生写下了不少的诗词,流传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位大诗人和他的诗词。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再加上处于一个包容开放的环境,统治者又重视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环境下,为诗歌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一谈到唐代的诗人,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杜甫,王维这些著名的诗人。
王维可能没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但是谈到他大家也知道,因为他同样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王维他除了经历过盛唐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败景象。这样的大变化,其心境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下,他开始过上了隐居的休闲生活,在这期间写下了不少的诗。
王维的诗主要成就就是山水田园诗,他在这一方向是集大成者。山水田园诗主要是以山水自然美景和田园悠闲自得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这类诗歌通常是先描绘景的特点,然后抒发自己的情感,融情于景,从而形成一种别有的意境。王维不仅很会写诗,在绘画上也很有天分,因此在读他的诗时我们常常能读出画面感。
为此,苏轼还评价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盛行于唐朝,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文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很好,当时文人们就经常聚在一起游山玩水,追求情感的放松,这就让山水田园诗一度十分流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因篇幅短小,读来就琅琅上口。他的诗歌全文字数不多,语言简洁优美。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读王维的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篇幅短小,更是因为其中表达的闲情逸致让人心情畅快愉悦。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王维的诗,据说这是王维最美的一首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就是《画》的全文,相信这首诗大家一定都背过。这首诗被纳入了中小学课本,当时是要求背诵的。大家学习这首诗基本是在小学阶段,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很小,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能够背诵,理解深层的含义没有做特殊的要求,所以这首诗到底讲了什么可能我们早已忘记了。
那为什么将《画》这首诗纳入小学的背诵诗文呢?全文就20字,这20个字都十分简单,没有较难的字,对于刚刚在学习汉字的小朋友来说,这首诗是非常适合他们的。其次,读来得很有节奏和韵律,因为诗歌带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后代,人们把一些诗歌改成歌来传唱。
还有这首诗具有画面感,“山,水,花,鸟”这些词无不让人联想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前面我们谈到王维擅长山水田园诗,这一首乍一看好像也是描绘山水的诗,其实仔细读一读,并理解一下,就知道这并不是一首山水诗,而是一首描绘画作的一首诗,恰恰这幅画作里画的是山水。
诗的第一句“远看山有色”,就描写出了山的景色,远处的山长势旺盛,无不呈现出春天勃勃生机的景象。第二句“近听水无声”,前面一句描绘的是山的静态,下一句写到水,走进一听水却没有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带着疑问,继续读下一句。“春去花还在”,这句的意思也很简单,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花儿依旧绽放着。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现实中,行人靠近鸟人,它们往往就会惊慌的飞走,但是这儿却没有。
全文读下来,我们能清楚的知道只有画作才有这样得效果,原来王维不是描绘的真实的自然景物,而是在描绘一幅画。只有画上的山能清晰可见,画中的水走进没有水流声,画中的花永不凋谢,画中的鸟永远不会被惊扰。
其实我们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再加以揣摩和体会,就会感悟其中更深层的含义,表面上是描写一片美好的景象,其实在这美景中暗含着淡淡的忧伤。不知道你感悟出来了吗?王维实际是通过这幅画表达他心中的伤春之感,诗中的画像是代表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可实现已是一种事实,诗人唯有带着丝丝忧愁寄托于物来排遣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以为是王维,因为这首诗的风格和他写诗的风格非常相似。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首诗是他所写的但是在学术上并没有定论,他是不是作者还有待考究,毕竟在唐朝这样一个诗歌繁荣的朝代,也是极有可能弄错的。
后来经过学者的考证发现这是在南宋时期有一个僧人所作的一首诗,而这只是一部分,从全文来看更像是注释佛经的内容,因为僧人是要学习佛家思想的,所以写一首关于佛教思想内容的诗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样的说法大部分人并不是很认同,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这首诗是王维所作。其实愿意相信哪种说法,遵从自己内心就好,不必太过较真。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首诗学习到什么,收获什么。
像《画》无法确定作者的诗有很多,现在我们学习的诗中有写得特别好的可能无法考究作者,也许是作者不出名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作者的名字没有和诗歌一起流传下去。不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诗歌能流传下来供后人欣赏品读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