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罗素:我为什么喜爱哲学?

日期: 2022-02-09
浏览次数: 8

来源:《凤凰网》 2021-05-21

罗素:我为什么喜爱哲学?

使人们成为哲学家的动机多种多样。最值得尊重的则是了解世界的愿望。这种动机在古代占了优势,当时哲学与科学难分。另一种动机是感性的迷惘,这在古代是一个有力的激励。

诸如这样的问题:彩虹究竟在哪里?事物真的像它们在阳光或月光下显露的那样吗?这个问题较为现代的提法是:事物究竟像肉眼看到的那样或是在显微镜下看见的那样?类似的疑惑很快被更大的问题补充。

当希腊人开始怀疑奥林匹斯山的诸神的时候,便有一些人从哲学中寻求可以取代传统的那些信念。通过上述两种动机的综合,哲学中便出现了一种双重运动:一方面原先日常生活中不少被当作知识的并非真知;另一方面,大多数哲学家认为存在一种更深刻的哲学真理。

对于几乎所有的哲学,疑问一直是鞭策力量,确信则是终极目标。人们对感觉、科学和神学一直存有疑问,一些哲学家对这个疑问更关注,另一些则对那个疑问更留心。他们针对这些疑问提出的解答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怀疑能否给予任何解答。

所有这些传统动机都曾引导我致力于哲学,但有两种对我影响尤深:一是产生最早也持续最久的动机,即渴望能发现某些知识是千真万确的;另一动机是渴望找到对于宗教冲动的某种满足。

我认为促使我对哲学感兴趣的第一件事发生在我11岁的时候(尽管那时我还不知道“哲学”这个词)。由于我的哥哥比我大7岁,我的童年总的说来是孤独的。毫无疑问,孤独的时候多了,于是我变得很严肃,也有许多时间去思考问题,只是没有多少知识可使我的思考派上用场。

罗素:我为什么喜爱哲学?

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论证给我带来乐趣,而且有数学头脑的人往往如此。长大后,我发现别人在这一点上也与我持有同感。我的朋友吉·哈代是位理论数学教授,对论证享有更浓厚的乐趣。

他曾告诉我:假如他能发现我会在5分钟内死去的论据,他当然会因失去我而难过,但是他从论证中得到的乐趣会远远地超过他的悲痛。我完全赞同他的看法,一点没有生气。

在我开始学习几何之前,有人告诉我几何可以求证事物,因此当我哥哥说要教我几何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在那个年代,几何仍是“欧氏”几何学。我哥哥从定义开始,我学的也够快的。可当他接下去教定律时,他说:“这些是不能被证明的,但得以它们为假设,其他的定律才能被证明。”

听到这些话后,我的希望破灭了。我曾想要能发现可以证明的事物该有多好,可结果却要通过没经证明的假设才有可能办到。我有点愤慨地望着哥哥,说道:“如果这些假设不能被证明,我干嘛要承认它们?”

他回答说:“得啦,你要不承认它们,咱们就没法往下进行。”我当时想:先看看往后是怎么回事还是值得的,因此暂时就承认了这些定律吧。

可是,对于这个我曾希望是一清二楚的领域,我一直充满怀疑,迷惑不解。虽有怀疑,可我经常把它们抛在一边,总是设想这些疑问是可以解答的,只不过我尚不知道答案而已。

这样,我从数学中寻找到极大的乐趣——实际上比从其他任何学问得到的乐趣大得多。我喜欢设想将数学应用于物质世界,也曾希望有一天会出现与机械数学同样精确的人类行为数学。

我怀有这个期望是由于我喜欢论证,这心愿更多时候超过了我深切感到的对人的自由意志的渴求。尽管如此,我却从未彻底克服我对数学的确实性的基本怀疑。

罗素:我为什么喜爱哲学?

我开始学习高等数学后,新的困难便向我袭来。老师给我提供一些证明,可我却认为它们是靠不住的;后来我听说它们果然被证实为谬误。当时我不知道,离开剑桥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不知道:德国数学家已发现更好的证明。

因此,对于康德哲学的大胆求证,我一直心领神会。它向我显示了一个崭新的辽阔视野,以前困扰我的种种困难都显得十分琐碎,无足轻重了。只有在我自己深深地陷入玄学的泥潭之后,我才认识到这一切统统都是不可靠的。

促使我转向哲学的则是我对数学的厌恶,因为它过分地专注于考试所需要的技巧。掌握考试技巧的努力使我把数学视为需要巧妙应付和机智对策的东西,总的说来太像纵横填字游戏。

在剑桥大学的第三学年末,当我考完最后一门数学的时候,我曾发誓永远不再理睬数学,而且把所有的数学书籍统统卖掉。在这种心境下,涉猎哲学给予我的喜悦犹如从山谷爬出而见到新的风景一般。我不光从数学寻求肯定的结论,正像笛卡尔(他的著作当时我尚不了解),我认为自身的存在对我自己来说是明确的。

像他一样,我感到可以假定外部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梦。但即便如此,它却是一个真正做过的梦,而且我所经历的梦境仍然真切,历历在目。我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是在16岁的时候,后来听说笛卡尔把这当作他的哲学基础,我感到很高兴。

我在剑桥对哲学的兴趣得到另一动机的刺激。使我对数学都表示怀疑的怀疑主义也使我对宗教的基本教义产生疑问,但是我热切地渴望能找到某种至少可以把宗教信仰保留下来的东西。

15岁到18岁这段时间,我用了许多的时间来思考宗教信仰的问题。我逐个地对基本教义进行考察,真心地希望能找到接受它们的理由,我在一个笔记本里记下我的想法,现在仍然保存着这个本子。

诚然,那些想法粗浅幼稚,但它们所暗示的不可知论当时我却找不到答案。在剑桥,我接触到以往不知的所有思想体系,我也曾一度放弃我在孤独中产生的那些思想。在剑桥,我了解了黑格尔的哲学,在他的19卷深奥的著作里,黑格尔声称已经证明了一些东西,满可视为传统信念经过修正的精致的翻版。

黑格尔认为宇宙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他所谓的宇宙像一块果冻,如果你碰到它的任何一个部位,整个果冻都会颤动;然而它又有不像果冻的地方,不可能真地把它切成几份。

按黑格尔的说法,由几部分组成的表面现象是一个错觉。唯一的真实是绝对理念,即黑格尔的上帝。我曾一度从他的哲学中得到安慰,按他的信徒们向我传授的黑格尔哲学,尤其是我当时的亲密朋友麦克塔格特,黑格尔哲学显得既迷人又可论证。

哲学家麦克塔格特长我6岁,终生都是黑格尔的虔诚信徒。他对同代人的影响颇大,我也曾一度受其影响。使自己相信时间与空间不是真的,物质是幻觉,世界实际上不是由事物而是由精神构成,这样想给人以一种奇妙的喜悦。

然而,当我猝然从门徒转向师傅,却发现黑格尔的学说是堆混乱的大杂烩,在我看来并不比双关语强多少。因此,我放弃了黑格尔哲学。

罗素:我为什么喜爱哲学?

有一段时间我从一种衍自柏拉图思想并有所加工的学说得到满足。我接受的只是这种打了折扣的学说。根据柏拉图的学说,存在一个不变的永恒的思想世界,而现实世界提供给我们感官的则是它的不完善的复制品。

根据这一学说,数学可以反映思想世界,而且还具有确切性及完善性,这是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这种数学的神秘主义由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衍化而来,曾吸引过我。可是最后,我感到也不得不放弃这一学说。从那之后,我从未在我可以接受的任何哲学理论中找到过宗教能给予的满足。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