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日期: 2020-08-10
浏览次数: 2

来源:《凤凰新闻》2020年8月8日

如果问人们,在中国,

有什么好看的情景喜剧?

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品评,

答案里肯定都会有《我爱我家》。

虽然距离这部剧集首播,

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

可人们还是对它念念不忘。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2016年“葛优躺”的爆红,

更是让人惊叹《我爱我家》,

跨越时空制造流行的能力,

它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可是在《我爱我家》中,

有这样一个配角,

他出场次数不多,是不起眼的跑龙套。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可是你知道吗?

这个跑龙套的人,可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实在太不一般了,

他的背后还藏着一个中国最神奇的家族,

而他的身上,竟还藏着,

一件不可思议的惊天大秘密!

他,就是英若诚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在说他的故事之前,

不得不提他那显赫的家庭背景。

英氏家族,

是百余年来中国少有的文化世家,

也是中国很神奇的一个家族。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幻,

从清末开始,这个家族,

就都能避开各种政治漩涡,

成功保住名门望族的地位。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英达,英千里,英若诚,英敛之(英家四代)

而英氏家族的传奇,

要从他的爷爷英敛之说起:

英敛之,只是一个摇煤球的旗人,

意外被一个道士诱拐为徒,

在路上,遇到一位教书先生,

先生觉得道士不靠谱,就把他拦下,

他又成了这位先生的书童,

陪同先生给皇亲家的千金上课,

一来二去,他和主人家的女儿相爱,

最终居然成了爱新觉罗家族的乘龙快婿。

英敛之只活了58岁,却干了三件大事:

一是,创办香山孤儿院;

二是,创办北京辅仁大学,

令人钦佩的是,在创办大学之初,

他就意识到既要,

“介绍西欧新的科学文化之精”,

也不可舍弃,

“中国旧有文学美术之最善者”;

三是,创办了《大公报》,

自创办伊始,《大公报》就以,

“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

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

它是1949年前,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也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英敛之先生全家

英敛之的儿子名叫,英千里,

年仅13岁时,英敛之就把他,

送到英国学习强国之术,

英千里自英国回国后,

便投身教育事业,还娶了,

北洋大学创始人、北洋政府教育总长,

蔡儒楷的女儿蔡葆真为妻,

他是个奇才,精通英、法、

西班牙、拉丁语四种语言,

尤其是英语,钱钟书曾这样说过:

全中国真懂英文的,加起来只有两个半,

一个我自己,半个是复旦大学的林同济,

另一个,是辅仁大学的英千里。

而在外国人心目中,

他则被公认为是英语最好的中国人。

众所周知,马英九是给蒋经国,

当英文秘书起家的,

而马英九的英文就是他教出来的。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英千里

1929年6月21日,英千里的长子出生了,

他请史学泰斗陈垣先生亲自为儿子取名,

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

英若诚。

从出生起,他就注定不同寻常,

他的童年是王公贵族式的,

因为父亲的原因,他从小住的就是王府,

这个王府也不是一般的王府,

而是著名晚清权臣庆亲王的王府,

在庆亲王之前,

这个府第属于大名鼎鼎的和珅。

他在庆王府住了七年之久,

我们小时候玩的是泥巴,

他每天的日常是,和兄弟姐妹们,

在无价的古董和珍宝间玩耍嬉戏。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北京庆王府

难得可贵的是,他虽家世显赫,

可并不贪图享受,

还有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

他在学习上从不肯懈怠,少年时,

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

在这里,他刻苦学习,

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

当他从中学毕业后,

便已获得进入剑桥大学的资格,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父亲却找到他说:

“当初你爷爷把我送出去,

是希望我从小就学习西方文化,

从根本上了解西方世界的科技和文明,

将来好为自己的国家做事。

可你爷爷万万没有想到,

这造成我一生无法弥补的欠缺。

我12岁出国,24岁回来,

完全不了解中国社会,

很多应该做,又很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

去剑桥,不仅能在世界顶级学府学习,

还可以享受优越的西方生活,

可听完父亲这话,他毅然决定:

放弃剑桥,改在国内上大学!

1945年,他又以优异成绩,

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

钱钟书成了他的老师。

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酷爱戏剧,

进入大学后,他决定,

将舞台艺术活动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在大学里,他还遇到了一生挚爱:

吴世良,她同样出身不凡,

父亲吴保丰,是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奠基人,

后来长期担任交通大学校长。

而她自己也是一个不凡的奇女子,

才华出众,却从不炫耀,

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后来,

担任过曹禺的秘书,周总理的翻译。

第一次见到吴世良,他就动心了,

在这世上,碰到喜欢的人不容易,

碰到自己喜欢,恰好对方也喜欢自己的,

更不容易,而他就是那幸运的少数。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1950年,两人在北京低调结婚,

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海誓山盟,

他只是对她温柔地承诺道:

“我会让你笑一辈子。”

这段美丽的爱情浪漫有情致,

让人羡慕不已。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英若诚和吴世良在意大利

因为同样酷爱戏剧,他和妻子吴世良,

之后双双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

由此,开启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辉煌人生。

那时,

他被称为“奇才奇艺”的艺术家,

几乎无所不能。

曾出演老舍名剧《茶馆》里的刘麻子,

一举成名之后,他出演了电影,

《白求恩大夫》、《小活佛》、

《末代皇帝》等等,

其中《末代皇帝》还拿下了奥斯卡奖。

他还出演了电视剧《马可·波罗》、

《围城》和《我爱我家》等,

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粉丝,

是表演艺术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末代皇帝》剧照 英若诚饰监狱长

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话剧导演,

先后导演了《上帝的宠儿》、《家》、

《芭芭拉少校》、《十五贯》等中外名剧,

并与美国当代戏剧大师,

阿瑟·米勒共同执导了《推销员之死》。

同时,他还是兼职的剧作家,

这还没完,他还是一位戏剧教授,

在美国密苏里大学任永久性教授,

专开一门:中国戏剧课

……

他拿下许许多多奖项,

拥有太多太多标签,

可其中最让人钦佩的,

是他翻译家的身份。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他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他的英语地道、流利,

甚至对英语中的美国音、黑人音,

以及许多地方俚语都了如指掌。

大学还没毕业,

他就曾翻译了爱森斯坦的《电影感》。

之后,又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

《奥赛罗,导演计划》,

这部译著至今,

仍是表演艺术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岁月蹉跎,

当初毅然决定留在国内读书的少年,

脸上已布满沧桑,身份也大不相同,

可在他内心,

从未动摇过为祖国出力的念头。

他说:我经常遇见双方的无知,

我们对外国的无知,

和外国对我们的无知。

我看了好些书,对咱们中国有用的书……

我觉得它是外国文化的精华,

但是光我一个人知道有什么用?

我得要让中国人都知道,

那我就得把它翻译出来。

所以,他先后将莎士比亚、

费尔汀等的著名剧作译成中文,

《推销员之死》、《哗变》、《请君入瓮》、

等一流西方大师之作都是由他翻译,

然后再引进中国外国戏。

同时,他也将我国著名作家,

老舍和曹禺等的剧作译成英文,

将中国戏剧带向世界,

他的功劳绝不可莫。

当他翻译时,有人说:

你应当把中国说成好而又好,

革命灯塔、世界乐园、人间天堂,

这便是爱国……

而他说:我们提倡爱国主义,

首先要让青少年知道中国与世界的现状,

加以对比,祖国才可爱。

盲目的好之又好这种说法太片面,

经不起比较和事实的检验,

往往连真正的伟大之处,

也被后代轻易否定……

什么叫爱国?

就是‘要在他的领域里赢得他的尊敬!

世界上什么事都有一套公认的规则,

不能关上门,老子天下第一”。

而他对待翻译如此认真,

就是想在这个领域赢得西方人的尊敬。

美国当代戏剧大师米勒,

说起他的翻译才能,赞叹不已:

“英若诚的翻译即时,口语化,

有他在边上为我翻译,

我都忘了我不懂中文。

他的翻译出口迅速,毫不迟疑。”

国外大师在和他交谈后,

纷纷被他的语言才华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费里莎· 朗德利教授在日记中,

这样描述他:“英若诚是位杰出的人,

他的思想极为深邃。”

可如此才华横溢,倾尽全力爱国的他,

却曾在文革期间,突然就失踪了三年,

家人说:

也不知他是干了特务还是反革命,

反正让人民政府给抓起来了。

那是1968年,他被捕入狱后,

妻子第二天也被抓了,

才16岁的女儿被送到内蒙古插队,

7岁的儿子英达先是跟奶奶生活,

后来被迫流浪街头,

住在下水道里,在街头要饭。

身为王公贵族的后代,

闻名中外的大艺术家,

他从未遭遇过如此境况,

这是他一生最黑暗的时光。

三年后,他又被无罪释放了,

出来后,他整个人都变形了,

瘦得亲朋好友都不认识。

经历过如此劫难,

可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

重新登上舞台给其他人带去欢乐。

再之后他还成了文化部副部长,

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个在副部长任上,

仍坚持在舞台上表演的人。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英若诚与戴安娜王妃在《末代皇帝》英国首映式

到了晚年,他还是活到老学到老,

看到年轻人用电脑,就去请了电脑老师,

开始一点一点学电脑,

再后来,他因为肝病,

多次被医院下病危通知书。

但他还是十分开朗,总是“不服输”,

经常与友人偷偷“逃离”病房外出吃饭,

而他临终前在病床上,

还口述了一本自传,

英文版叫《Voices Carry》,

是“人已去,声宛在”的意思,

中文版名为《水流云在》。

这本自传当初是由美国人康开丽,

根据他的英文自述整理而成的。

一般人的自传,

都是从自己出生开始讲起,

而他的自传,

就是先从自己那三年的监狱生活开始的。

当年落入监狱后,

他曾亲眼看见犯人或疯了,或自杀,

暗无天日的监狱时时刻刻都让人窒息,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的却是:

我绝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

我要在监狱里吸收有用的东西,

靠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生存下去。

他给自己计划每天要做的事,

先是从学习做勺子开始。

他绞尽脑汁,寻找做勺子用的材料,

最终,在有限的条件下,

仅用木头和碎玻璃,

就真的做出了一把漂亮勺子。

之后,他又开始捣鼓起做毛笔……

一般人被关到监狱,

肯定都是浑浑噩噩度日,

可他非但没有意志消沉,

还努力学习一切能学的。

他虚心向犯人们请教,

学习他们所会的技能和身上的智慧。

有位从香港来的工程师懂电,

他就从他那里学习了,

怎样发电,怎么储存所发的电,

怎样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建造浴室。

监狱长经常会把犯人们,

集合在院子里,通常是因为,

需要会某样手艺的人。

有次,他们被集合在院子里,

监狱长问:

你们当中谁会干水泥活?

他第一个举手。

不久,他们又被集合在院子里,

监狱长问:

你们当中谁会做腌青椒?

又是他第一个举手。

监狱长很惊讶:这你也会?

他答:“我会!”

最终,他做的腌青椒很不错,

还改善了监狱里的伙食。

无论需要什么样的手艺人,

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只为了能尽早离开牢房,

回到家人的身边。

生活是一场悲剧,

可他却当喜剧去演。

鄙视绝望,拥抱希望,

当一个人在最没有幽默感、

最没有尊严的情况下,

依旧保持幽默,乐观,

充满希望和创意,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而在中文版的这本书中,

他娓娓地讲述自己如何为争取,

多得到一点儿自由而揽活干,

如何对诸如秘制手工艺品上了瘾,

跟狱友学手艺,

以便“没有时间胡思乱想钻牛角尖”……

他自动将在狱中不愉快的经历全部过滤,

记下的只有给自己找事儿干的自娱自乐,

有好东西和狱友相互分享时的患难与共。

说得如此轻松而又好玩,

以至于他的儿子英达听到这段经历,

以为他就是去“玩了几年”,甚至非常向往。

看过这本中文版书的人都说,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非常愉悦的,

有时感觉就像是大师在说话,

有时又感觉好像是一北京老头在絮叨,

时而正襟危坐,时而嬉笑怒骂。

真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应该说在这里讲述的他,

是他愿意示人的一面。

然而就他在临终前,

他却用英文吐露了,

一个真实的惊天大秘密,

而这个秘密在中文版中是漏译的。

就此所有人才知道,原来,

他曾经为国家安全部门工作过,

为国家做情报搜集工作,

贯穿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因为他外语流利,

在西方社交圈内游刃有余,

1952年,政府找到了他,

秘密授命他利用自己的海外关系,

了解西方动向,为组织搜集情报,

满怀爱国心的他,没有多想,

立刻激动地就答应了,

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的“潜伏”。

他经常招待外国友人到家中做客,

与他们把酒言欢之后,

晚上就会和妻子写出,

一份长长的报告交给安全部门。

每天都认真为组织写报告,

60多年前,一桩富布莱特学者间谍案,

轰动大洋两岸,两名美国人入狱,

鲜为人知的是,

这两个美国人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

就是他所提供的。

在《Voices Carry》的“前言”中,

他向康开丽坦陈不愿在传记中,

讲自己做情报搜集的工作。

因为担心这样会把别人牵涉到危险之中,

他“不希望自己的回忆录造成麻烦,

尤其不能影响到英氏家族”。

后来英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

也曾说过:“我父亲一生有保密的习惯”,

“很多话题在当时是很危险的”

......

而我们今天很难想象,

以他这样学养深厚,

贯通中西的大艺术家,

为什么甘愿做间谍?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这其中的原由一定有很多他的难言之隐,

今天也已很难再说的清楚了。

但他做情报搜集工作的原因,

恐怕最主要还是与他的信仰有关。

他曾说过:外国人怎么能理解,

在日本侵略下生活多年的中国人的心理?

他们怎么能理解,

我是多么心甘情愿为新政权服务?

是啊,那个时代所有历经过,

日本侵华战争的知识分子,

其内心深处,都涌动着强大的家国情怀。

为了祖国的强大与光荣,

这些知识分子都放弃了,

其最珍视的个人自由与个人权利。

这样的人除了他还有很多......

他们都有着家国情怀。

康开丽也曾说过:他做情报搜集工作,

及“文革”后本可以离开,

而没有离开中国大陆的原因,

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

他热爱这片土地,

这个他的祖父帮助建设,

他的父亲被迫流亡的地方。

后来英达在接受专访时,也曾表达过:

父亲至死仍为信仰说假话。

英达说:“他在这本书里,

还在为他认为值得维护的东西说假话,

比如他说监狱里不打人,顶多就是罚跪。

但是他的难友们跟我提到过,

我父亲挨过很重的打,

多数还是为别人,

有些刑罚可以说是惨绝人寰。”

也许这些他曾经受过的屈辱与折磨,

还有那些做“情报工作”的日日夜夜,

都是他不愿示人的。

后来的他在“戏”中,淡去了所有的灰暗,

努力为我们展现其生命的华彩。

晚年的他在病魔面前,

总是以乐观心态,多次化险为夷,

可2003年的这一次,

他怎么都挺不过去了。

其实在这次住院前,

他就强烈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于是住院期间,他打算,

把《哈姆雷特》重新翻译一遍。

他过去也翻译过这本书,

可他仍觉得不满意,

认为过去的译作不够舞台化,

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翻译本就是一件苦差,

更何况对于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

他经常因病神志不清,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就赶紧趁自己清醒时记下闪现的灵感。

终于,他在弥留之际完成了,

新《哈姆雷特》的翻译工作,

还自己做完了所有终校工作。

最后弥留之际在医院病得糊涂时,

还常说一些极具政治色彩的话。

康开丽在“后记”中曾经记述道:

“他有时把医生们当作外国间谍,

当英达进病房时,他就会说:

‘唉,你来救我了,他们都是间谍。

我跑不了,他们把我的裤子拿走了!’”

......

2003年12月27日,

他再也没能醒来,

永远的告别了这个世界。

遵照他的遗嘱,

不办任何追悼活动,一切从简。

 牵动中美的间谍大案,真实的潜伏,真没想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他竟是间谍

他曾说:

我不希望我与这个世界,

这段历史的告别像是灰飞烟灭。

我要走得有风格,有气派。

历史上有那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

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是啊,他的人生,

已足够精彩绝伦,复杂传奇,

梁启超曾说: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

生活才有价值。

不管他遭遇的那个复杂时代下,

当时是怎样的无奈和选择,

而他,

能在困苦中保持风趣,

能在艰难中保持乐观。

终其一生,

活成了一个精彩传奇的人物,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

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国,

这样的艺术家,这样的中国人,

就足以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2024 - 09 -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3日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文/李泽厚我是顽固的挺鲁派,从初中到今日,始终如此。我最近特别高兴读到一些极不相同的人如吴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顾随等都从不同方面认同鲁迅而不认同周作人、胡适。这些人都是认真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并非左翼作家和激进派,却都崇尚鲁迅,鲁迅不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我崇尚鲁迅,觉得他远超其他作家,包括超过张爱玲、沈从文等,当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无法可比的。鲁迅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文体,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来,确实非同凡响。把张爱玲说成比鲁迅更高,实在可笑。艺术鉴赏涉及审美对象诸多因素的把握和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只看文字技巧。张爱玲学《红楼梦》的细致功夫的确不错,但其境界、精神、美学含量等等,与鲁迅相去太远了。要论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动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却远非屠格涅...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