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这辈子最美的时刻是今天

日期: 2019-12-11
浏览次数: 8

来源:《明报月刊》2019年12月

文/金胜华(香港著名翻译家)

既然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未来的日子不会比今天更年轻,那么,何不在每一天中,好好度过每一分每一秒。

今年九月初,刚开学不久,我让硕士班的同学翻译一篇散文诗作为练习,译后在课堂上讨论。一位年轻的同学自告奋勇侃侃而谈,一开口就说:“这是上个世纪发表的作品了,所以翻译用语要用典雅一点。”“上个世纪?”似乎很遥远,闻之令人悠然出神,不免兴起思古之幽情。可她说的是我的好友布迈恪教授的文章呀!那我不也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人吗?想着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层层叠叠如隔崇山峻岭,浩浩淼淼似涉汪洋大海,居然大家还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互相交流,彼此沟通,实在太有意思。望着他们年轻的脸庞,无邪的面容,不禁莞尔。

想起当年刚学成返港,进入中大执教时,所有的学生都有如自己的弟妹,大家年龄相仿,在课里课外打成一片;过了几年,班上的学生转眼间变成自己的子侄一辈了;又是一些时日过去,他们不知不觉间跟我子女同龄了;再过若干年,蓦然回首,放眼望去,怎么一个个青春勃发,朝气洋溢的身影,竟然和我的孙儿相似?

上个星期,下完课在等电梯的时候,跟学生聊天。大家熟稔了,也就变得不太拘束。“你们真是青春无敌呀!”我说。“哎呀!我不青春了,今年二十五了,有危机感呀!网上说,二十五岁应该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了。”一个女孩子答道,似乎在感叹自己年纪不小了,怎么未及创业还在念书。望着她一脸认真的模样,不免又发出会心的微笑。

曾几何时,自己也有过同样的感喟。那一年,刚从美国留学返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宗教哲学系助教,半年后生日的那天,才不过二十六岁,就觉得自己青春不再了。办公室外崇基教堂的斜坡上,影影绰绰的绿荫下,一群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交换计划的年轻助教,对着我隔空唱歌,祝贺我生日快乐,可是当时并不觉得快乐,竟还感到心有戚戚焉,因为慨叹时不予我,岁月匆匆,怎么倏忽间人生已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而自己居然还一事无成?

年轻时,大概最容易多愁善感。记得小学毕业时,大伙儿唱起了李叔同填词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道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歌词的确动人,荡气回肠,年轻孩子受到这种优美辞藻的熏陶,自然而然会爱上典雅的母语中文,然而,文辞的感染力如此强烈,当时边唱边觉心情恻然,才十二三岁的年龄,世事未涉,竟已让离愁别绪涌上心头,难以排遣。

小时候生於上海,因为翻天覆地的时局动荡,离开故地,前往台湾;在台湾生活八年,又因父亲赴港发展,再举家迁往香江;大学毕业后远涉重洋,赴北美留学;返港成家,生儿育女后再负笈西欧,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经历多少次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一年又一年,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敏锐善感的心灵,竟然变得有点坚韧起来。记得四十岁的生日,是一个人在巴黎度过的。那天,搭乘地铁,来到铁塔附近一家名叫Fauchon的咖啡馆,买一杯芳香四溢的咖啡,一块远近驰名的蛋糕,一个人静静站在圆圆的高台盘,慢饮细嚼,一面凝望着远处蔚蓝的天空映衬着高耸的铁塔,为自己庆生,那一刻但觉悠然独处,竟如此洒脱自在。

人的一生,大概越年轻,越有伤春悲秋的感怀。当年事渐长,经历过种种悲欢离合,就会渐渐发现潮起潮落,月圆月缺,原是自然的现象,不可逆,也不必欢;是生命必经的规律,躲不了,也避不开,那又何不坦然面对?尽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年龄重新界定,年轻的岁月似乎增长了,但是不管如何分界,人人都曾年轻过,人人也会渐老去,要紧的是面对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无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境。

年太平洋的萨摩亚人,在文明的欧洲人驾驭白色的大帆船破天而降之前,原是不知道什么是时间的,他们不会因为不够时间而痛苦,不会因为争分夺秒而气急败坏,更不会想到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睿智的酋长说:“我让时间自由来去,爱时间。我从来没没有想把时间折折叠叠,也没有想把时间拆散得七零八落过”(见林月译,《破天而降的文明人》)因此,看透世情之后,就会不再执着,逐渐忘龄,把年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的哀叹,转为云淡风轻逍遥的豁达,甚至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坦然。前些日子,去首尔赏红叶,只见郊区林间,漫山遍野枫艳如霞,斑斓悦目。原来,绿叶美,红叶更美,大自然中红绿相间,才更添妍态。

年少时,来日方长;桑榆龄,去日无多。然而,这又又何妨?既然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未来的日子不会比今天更年轻,那么,何不在每一天中,好好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就算是写一个简单的信封,都得一笔一划写好每一个字,就像余光中先生下笔认真执着,从不苟且那样;哪怕是喝一口水,也可一吞一咽细细尝,就如久渴逢甘露的旅人一般。

慢慢来,好好过,把每一个“今天”过得犹如一颗圆润的珍珠,一颗一颗相联,就会变成一串晶莹夺目的珠链。因此,不管年龄增,无视韶关逝,哪怕外界风急雨骤,雷电交加;或兵荒马乱,烽烟四起,也必须保持内心的澄明与宁静。告诉自己,这辈子最美的时刻是今天!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2024 - 09 -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3日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文/李泽厚我是顽固的挺鲁派,从初中到今日,始终如此。我最近特别高兴读到一些极不相同的人如吴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顾随等都从不同方面认同鲁迅而不认同周作人、胡适。这些人都是认真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并非左翼作家和激进派,却都崇尚鲁迅,鲁迅不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我崇尚鲁迅,觉得他远超其他作家,包括超过张爱玲、沈从文等,当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无法可比的。鲁迅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文体,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来,确实非同凡响。把张爱玲说成比鲁迅更高,实在可笑。艺术鉴赏涉及审美对象诸多因素的把握和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只看文字技巧。张爱玲学《红楼梦》的细致功夫的确不错,但其境界、精神、美学含量等等,与鲁迅相去太远了。要论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动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却远非屠格涅...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