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我不喜欢桑伯格这个小姑娘

日期: 2019-10-30
浏览次数: 10

来源:《凤凰新闻》20191022

我不喜欢桑伯格这个小姑娘 

01  

老实说,我真是不喜欢桑伯格这个小姑娘。  

这倒不是说我反对环境保护。我就是从看新闻的第一眼,就特别单纯、特别朴素地不喜欢这个小姑娘。  

主要是因为她的某些姿态和表情,让我联想起了红小兵。支持她的人说那是“真诚的表情,灼热的目光”,但我看了以后,总脑补她手里拎着一根铜头皮带的样子。  

很多中国人不喜欢这个小姑娘,可能都跟这种联想有关。  

外国人没有经过那段历史,可能不太容易引发这种联想。但至少对我来说,她确实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个形象:  

挥着红宝书,怼天怼地,批判别人不够革命的红小兵。  

你们这些修正主义分子以及牛鬼蛇神,满脑子没有革命都是钱!你们干的一切都是错的!谁给你们的狗胆!  

当然,这很可能是一种刻板偏见。所以我又去查了关于这个小姑娘的信息,看我是否误会人家了。  

查完了以后,我觉得有些地方是误会人家了。比如她没有我第一印象中那么糟糕,并不总是那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桑伯格说话也并不总是那么咄咄逼人,有的时候她温和有礼,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但我还是不喜欢她。  

02  

先简单说说桑伯格这个人。  

她出生在2003年。妈妈是个歌唱家,爸爸是个演员,生活比较优越。8岁的时候,她第一次听说有气候问题,知道人类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温度上升和环境危机。从那以后,她对环境问题越来越担心,但还没有把它当成生活的重心。  

在11岁的时候,桑伯格发病了。  

桑伯格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某种形式的自闭症),还有强迫症和选择性缄默症。她忽然不肯吃饭,不肯说话,天天昏昏欲睡。  

对一个家庭来说,这当然是天都要塌下来。在桑伯格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她渐渐走出了危机,大致恢复了健康。  

但是这次患病对桑伯格带来巨大变化。  

这就像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耶稣在荒漠中受到魔鬼诱惑,从那之后,她整个人都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  

桑伯格要求全家都吃素,因为吃肉不但不道德,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她有时候还要求都把家里的灯全都关掉,因为那会消耗能源。  

桑伯格的爸爸有次只是看了一眼豪华轿车,她就大发脾气,觉得正是爸爸的这种消费主义破坏了环境。  

她要求家人不再坐飞机,而是改用其他交通工具,因为坐飞机的碳排放量更高。桑伯格妈妈是有名的歌唱家,经常要到海外演唱。在女儿的要求下,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不再坐飞机。这件事在瑞典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8年,桑伯格开始举行“气候罢课”活动。  

一开始并没有人注意到她。她只能一个人罢课。  

但是几个月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瑞典正好赶上了两百年多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气候变化成了热门话题。当时的媒体也注意到了桑伯格,开始大篇幅报道她。于是,桑伯格成了公众人物,开始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她的罢课也变得比较温和,只在每周的周五这一天罢课,所以她的学业并没受到太大影响。  

2019年,她参加了联合国的气候行动峰会。  

她乘坐一艘零排放的帆船横渡大西洋。这趟行程用了15天,船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淋浴。桑格伯遭了十五天的罪。  

这次横渡大西洋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当年甘地为了抗议英国收盐税,步行走到海边,取了一些盐,然后卖掉。这件事在当时对英国造成很大冲击。桑伯格的行为就有点像当年的甘地。  

但是这事的细节经不起推敲。  

比如为了组织这次“零排放”的很多大西洋,好几个人专门到纽约来做安排,来回坐的都是飞机。桑伯格要是肯老老实实坐飞机到纽约,导致的碳排放量肯定要少很多。  

9月23日,桑伯格发表了著名的“howdareyou”演讲,并给予特朗普一记“死亡凝视”。  

特朗普在推特上说:“她一看就是个非常快乐的年轻姑娘!正期待着美好的未来。真好!”  

很多人认为这是嘲讽。  

桑伯格把自己的签名改成“一个期待美好未来的快乐姑娘”。她用这种手法表示自己不在乎。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事儿。但大致来说,桑格伯的故事就是这些。  

03  

了解到这些故事以后,我有没有喜欢起这个小姑娘呢?  

我心问口,口问心,只能说一句:不喜欢。  

当然了,喜欢不喜欢只是我的个人好恶,关键是我认为她的很多言论完全是错的。  

全球变暖这个说法倒没错。环境也确实需要保护。  

现在网上也有一些争议。很多人说压根就没这回事。  

变暖什么变暖?气候是个复杂系统,那点二氧化碳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工业化带来的其他效应还会降温呢!地球气温本来就忽高忽低,用现在的数据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很可能人类马上面临一个小冰河时代呢!  

怎么说呢。对这些说法,我无法反驳,但也无法相信。  

气候确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算是专业科学家也很难彻底弄明白。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多少能力做判断。在这一点上,桑伯格确实说得很对。她说我们应该多听听科学家的话。  

根据我的了解,目前科学家的主流看法,还是认为人类活动推动了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非常危险。那我就相信他们的话。  

当然,他们也可能是错的,但那就不是我能判断的事情了。  

而且,我也知道历史上确实有很多文明死于环境崩溃;我也知道一个文明在崩溃前是没有崩溃的,所以以前很多危机被证明是子虚乌有,并不意味这次危机一定也是子虚乌有;我也知道推动环境保护需要一个科斯产权环境。  

所以我既不反对环境保护,也不反对巴黎协定。  

但是,我支持环保,并不代表我支持桑格伯。  

因为在我看来,她有些话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  

04  

在那个“howdareyou”演讲中,桑伯格双眉倒竖地说:  

“我们正处于大规模灭绝的开始,你们能谈论的只有金钱和永恒经济增长的神话?你们怎么敢这样!你们已经用空洞的言语,偷走了我的梦想和童年。”  

请问这不是胡说八道又是啥?  

桑伯格是一个瑞典小姑娘。谁偷走她的梦想和童年了?  

一定要说有的话,那也是疾病或者是性格,而绝不是某个政客,或者某个资本集团。  

事实上,正是“金钱和永恒经济增长”,保卫了桑伯格的童年。  

正是“金钱和永恒经济增长”,桑伯格让这样一个患有多种疾病的孩子,也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位叫罗斯林的瑞典作家写了一本书,叫《事实》。他描述了自己的家族生活。罗斯林的母亲出生在1921年。那个时候瑞典人生活水平是什么样子呢?可以说是赤贫。总体来说跟现在的赞比亚差不多。  

作者的四位祖父母都不会读书,也不会写信。祖母一辈子都要靠双手来洗全家的衣物。直到晚年,她才第一次用了自来水。到了1950年代,瑞典还到处都是开放的下水道,不时有孩子掉进下水道淹死。  

在作者四岁的时候,家里第一次用上了洗衣机,那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奶奶也赶来观看这一盛典。有了洗衣机以后,作者的母亲才有时间带他去图书馆,给他讲书里面的故事。  

罗斯林成为家庭内第一个上大学的人。三十岁那年,他被诊断出癌症,免费得到治疗,生存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帮助瑞典人摆脱赤贫,让罗斯林活了下来?就是该死的金钱和不断的经济增长。作者对这一切充满了感激。感激发电站,感激钢铁厂,感激生产化学品的工厂,感激工业化。  

虽然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  

如果没有工业化,没有该死的金钱,没有经济增长,一个疾病缠身的瑞典小姑娘又有什么机会站在纽约,痛斥大人偷走了她的童年?  

被偷走童年的不是桑伯格,而是没有经历工业化、没有经历经济增长国家的小朋友,是那些碳排放接近于零的小朋友。  

瑞典人一代又一代地努力奋斗,追求金钱,追求经济增长,最后他们创造出了奇迹,改善了生活,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可是孩子却对他们竖起了中指,说:  

你们偷走了我的童年!你们对不起我!  

这不让人寒心么?  

05  

当然,以往的生产模式需要改进,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也要落实巴黎协定,可难道这就给了桑伯格胡说八道的权利吗?  

桑伯格说:“人们正在遭受痛苦,人们正在死去”。  

这不是胡说是什么?这几十年里,几乎在全世界各地,人均寿命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哪怕在非洲,人们也有了更长的寿命。  

事实上,如果桑伯格的理想成真,可能反而会有更多的人遭受痛苦,更多的人会死去。  

因为她对经济增长的理解完全是错的。  

公平点说,桑格伯并没有要求贫困国家也马上减少碳排放量。她认为富裕国家应该率先减少消费,减少碳排放量,不要追求不断经济增长。很多类似桑伯格的环保人士,还提出了富裕国家的“零增长”说法。  

可现在是全球化经济。贫困国家发展起来往往就是靠对富裕国家的大量出口,靠富裕国家的大量投资。我们中国当年就是靠的这种模式。  

富裕国家的消费需求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如果富裕国家消费萎缩,停止了增长,贫困国家根本无法幸免。它们的经济会随之停滞,大量贫困国家的儿童会因此而死亡。  

如果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变为零,那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变得萧条和绝望。  

首当其冲的,就是贫穷国家的穷人。  

因为桑伯格穷得起,而真正的穷人穷不起。  

有人说,她只是一个小姑娘呀,何必对她吹毛求疵。可是她现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姑娘。她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有人为她的荒唐言论鼓掌的时候,当然就需要有人反驳她。  

她确实引发了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我承认这一点。  

但是因此我们就得支持她么?这是很糟糕的想法。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什么主义不主义。  

什么理想都不是胡说八道的豁免证。  

不是说你觉得自己是环保主义者,反对你的人就都是寡廉鲜耻的破坏环境分子。  

就像国内有些女权主义者,她们好像一旦觉得自己女权主义了,就天然地正确。反对自己的人就不言而喻变成了大男子主义沙猪。  

这都是幻觉。  

06  

桑伯格和父母的关系也让人吃惊。  

我在前面说了,桑伯格反对坐飞机,母亲就放弃了自己在国外的事业;桑伯格反对吃肉,父母就变成了素食主义者。  

桑伯格描述了这个过程:  

我和父母讨论这些问题,一开始他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后来,我让他们感到内疚,产生负罪感。我告诉他们,他们偷走了我们的未来。于是,他们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爸爸成了素食主义者,妈妈也成了90%的素食主义者  

桑格伯的妈妈用一种崇拜的口气提到女儿:哦,她能用肉眼看到排到空中的碳….  

桑伯格的父母是真的被女儿说服了?还是被女儿那次发病吓着了,所以事事顺着她?这种事情外人确实很难猜度。  

不过我看了对桑伯格的一次采访,当时她爸爸也在场,那个场景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桑伯格和她的爸爸  

桑伯格的爸爸是个演员,在桑伯格出生以后,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  

爸爸:我的妻子比我有名的多,而且她经常要去海外工作。所以当孩子一出生,我基本上就是个——  

(桑格伯插嘴:家庭主妇)  

爸爸:是的,家庭主妇。  

主持人:在您女儿绝食的危机中,您如何抚养女儿以面对这个世界的?  

爸爸:我的妻子去日本办音乐会。您知道,这很重要,她不得不去环游世界。等她回家以后,格雷塔给她算了一笔账,算她这次出门花了多少吨二氧化碳。她基本上就是这样面对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就意识到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您知道,我们必须停止这些事情。她让自己变得更快乐,而且她改变了很多。所以,是的。  

主持人:她如何改变您的生活方式?  

爸爸:嗯,情况变了。我妻子放弃了歌剧事业。我必须去吃素。我应该是个素食主义者,所以我必须吃素。我确实想念奶酪,我承认。但这不是我的意思,我是说……  

主持人:什么?  

爸爸:没什么。  

主持人:您说到了奶酪…..  

爸爸:没什么。这完全没什么。我的意思是说,你知道,我们面临着可怕的灾难,而我以前没有意识到…..  

主持人:那么格雷塔,你怎么改变父母的?  

桑格塔:我说什么,他们会真的去倾听。有人倾听的感觉真好。  

我不知道你看了这些对话有什么感觉。但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场景。  

一个语无伦次的爸爸,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充满了内疚。一个镇定自若的女儿,充满自信地安排父母的生活。  

她的自信是哪儿来的呢?  

在这次采访里,桑格塔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喜欢撒谎。我看事物只有黑色和白色。  

看事物只有黑色和白色,也许这就是她力量的来源。  

07  

有人说桑格塔的母亲事业陷入了瓶颈,所以才策划了这件事,靠女儿作秀来赚钱。我一点儿都不相信这种说法。  

但说实话,如果真是那样,我反而会觉得那样的家庭更正常一些。  

至少比采访中呈现的这个家庭更正常。  

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个小姑娘?  

看到这样的采访,我真的喜欢不起来。  

她让我有一种惊恐感。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2024 - 09 -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3日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文/李泽厚我是顽固的挺鲁派,从初中到今日,始终如此。我最近特别高兴读到一些极不相同的人如吴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顾随等都从不同方面认同鲁迅而不认同周作人、胡适。这些人都是认真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并非左翼作家和激进派,却都崇尚鲁迅,鲁迅不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我崇尚鲁迅,觉得他远超其他作家,包括超过张爱玲、沈从文等,当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无法可比的。鲁迅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文体,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来,确实非同凡响。把张爱玲说成比鲁迅更高,实在可笑。艺术鉴赏涉及审美对象诸多因素的把握和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只看文字技巧。张爱玲学《红楼梦》的细致功夫的确不错,但其境界、精神、美学含量等等,与鲁迅相去太远了。要论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动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却远非屠格涅...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