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中产阶级为何如此焦虑?

日期: 2018-06-15
浏览次数: 737

来源:《多维》20183294月号

/张明

中国的中产阶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可能是世界上心理最焦虑的一个群体。随便列举一下,目前社交媒体上流行的「35岁危机」、「财务自由」、学区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无不深深渗透中产阶级的焦虑。

中国中产阶级核心焦虑有二,一是自身收入与财富水平缩水的焦虑,二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然而归根结底,其实都是自己或孩子不能继续实现阶层跃迁、甚至可能面临阶层下滑的焦虑。换言之,当前中产阶级的焦虑感,与中国目前阶层之间流动性的显着下滑关系密切。

三件心头事

身边的中产阶级朋友们平时除了日常工作,大致在忙三件事情。

一是如何提升自己。看书、看报,听有声读物,他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过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不落伍」。又如很多朋友开始投身于健身、健走与长跑。不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抗压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投身于工作。再如,不少朋友纷纷去上学费昂贵的名校EMBA课程,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习,而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第二是如何更好地配置家庭资产。朋友们聚会,讨论更多的话题往往是房子、股票、基金、理财产品。比如在咖啡厅,越来越多客人谈话的焦点已基本转换到私募、A轮、估值、对赌、退出的问题上来。虽然自身资产未必很多,但很多朋友都在考虑海外资产配置、房地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问题。

第三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竞争力。这又包括:第一,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由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这个问题就演化成是否要买学区房,以及如何买到更好的学区房;第二,要让孩子在有限的课外时间,更高效地分布到各种兴趣班,恨不能把孩子塑造成「经天纬地」的全才;第三,不断地给孩子加压。由此造成的结果,似乎是孩子们的早熟与早衰。知识面固然广了,独立思考能力却似乎下降。孩子的简历的确看似丰富了,独立生活与抗压的能力却下降了。

「凤凰男」之变

中国中产阶级如此忙活,核心逻辑是害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当前中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自身都经历了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迁的过程。姑且举个例子。在1980年代与1990年代,一个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高考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当时上大学学费不贵、还有补贴,上大学之时,就是家庭减负之日。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自身完成了从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跃迁,这个过程被形容为「鲤鱼跳龙门」。而且,一个人进城,可能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进城,这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阶层属性,而且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在这个时期,草根阶层出身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为城市中的中坚阶层甚至精英阶层。由于阶层之间流动性很强,这个时期年轻人的焦虑感并不强。

然而过去十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是造成草根阶层的年轻人,要转换自己的阶层属性,变得越来越困难。首先,农村家庭的孩子现在要考上重点大学已越来越难。原因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其次,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现实是,学校越差,学费越贵。因此这个孩子上大学之时,可能就是家庭举债之日。

再次,大学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即使这个学生好不容易找了不错的工作,自己进了城,然而在当前的社会里,一个成功进城的年轻人想带着弟弟妹妹进城,遭遇的压力巨大。而且,社会风气有了微妙的变化。按照现在的网络语言,这样的年轻男子被称之为「凤凰男」。30年前大学生大多是「凤凰男」,被认为是人生赢家,而当下社会流传的是「嫁人不嫁凤凰男」。即使一个草根阶层的年轻人成功地转化成了城市里的中产阶级,他的焦虑感非但不会减轻,而且极有可能加剧。例如,他马上会面临是否购买房产、购买哪儿的房产、借多少钱、从哪儿借钱等重重考验。即使买了房,成家立业之后,又会面临是否要为子女教育而换房,特别是换学区房的考验。子女教育刚安顿下来,通常老人的健康问题又接踵而来。换言之,成为中产阶级之后,自然会面临中产阶级的一大堆困扰。即使那些已经做得非常成功的人,也会由于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做得更成功的人的案例,而不得不继续焦虑、继续拼搏。

文中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阶层间流动性由强转弱的故事。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出身草根阶层的年轻人,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阶层跃迁的概率明显下降的故事。试想,如果一个人通过自己努力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与命运,这个人的焦虑感自然会越来越强。其实,社会里流行的俗语也能够反映上述变迁。在1980年代与1990年代,社会上流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这说的其实就是通过教育完成阶层跃迁的故事。而在当前社会流行「拼爹」的说法,这说的其实就是子女这一代人的阶层属性取决于父母那一代人的阶层属性的故事。

跃迁的「梯子」去哪儿了

那么,是谁抽掉了从草根阶层向中坚阶层跃迁的「梯子」呢?房地产与教育,可能是降低阶层流动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由于过去十多年间房价的飞涨,中国事实上已经形成「有房阶层」与「无房阶层」两个群体,房价飚升是造成过去十多年来财富分配差距加剧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其次,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优质初等与中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优质职业教育的稀缺,也是加剧年轻人完成阶层属性切换的很重要障碍。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果说,对低收入阶层而言,减贫至关重要的话,那么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如何重塑阶层间的流动性,如何降低中产阶级的焦虑感,就变得非常重要。

要重塑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至少有三方面的政策需要出台:第一,如何通过更加完善的收入再分配机制避免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第二,如何通过多种手段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而不要让所有人都去追逐商品房;第三,如何让草根阶层的民众以较低成本能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中国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少说也已经有三年了,但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中产阶级焦虑」才是萦绕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2024 - 09 -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3日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文/李泽厚我是顽固的挺鲁派,从初中到今日,始终如此。我最近特别高兴读到一些极不相同的人如吴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顾随等都从不同方面认同鲁迅而不认同周作人、胡适。这些人都是认真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并非左翼作家和激进派,却都崇尚鲁迅,鲁迅不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我崇尚鲁迅,觉得他远超其他作家,包括超过张爱玲、沈从文等,当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无法可比的。鲁迅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文体,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来,确实非同凡响。把张爱玲说成比鲁迅更高,实在可笑。艺术鉴赏涉及审美对象诸多因素的把握和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只看文字技巧。张爱玲学《红楼梦》的细致功夫的确不错,但其境界、精神、美学含量等等,与鲁迅相去太远了。要论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动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却远非屠格涅...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哲学教会我的10件事(上)什么是哲学 ?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