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从民国广东匪患说到镖局

日期: 2017-06-29
浏览次数: 1186

 来源:《羊城晚报》

2017年06月17日

文/李开周

 

镖局博物馆的摆设

  一 广东多海盗,四川多水匪

  1926年11月26日,在厦门教书的鲁迅给在广州教书的许广平写信,提到一桩海盗劫船的案子:

  同年11月15日,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一艘从上海开往香港的客货两用轮船在距离香港八十英里的地方遭逢海盗,四十名海盗荷枪实弹上船,打伤了船员,洗劫了乘客,临走还放了把火,把舵楼给烧了。

  这桩案子发生以后,香港当局和广东政府联合发文,饬令水警增派巡逻船只,保护过往商旅。公文是这么写的:

  粤港之间盗匪强悍,各渔船开出洋面即遭盗劫,人船并遭掳掠,并闻有杀害情形。且此种被劫情形非仅渔船为然,即商船、航船被劫亦为时有。自今每遇大帮商船、渔船出海,水警须随同保护,并得酌收护船费。

  公文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大帮商船”,二是“酌收护船费”。言外之意,小帮商船很可能轮不到被保护,因为警力不够。如果轮到被保护,这种保护也是有偿的,水警可以酌情收你的保护费,具体数额由双方协商。不过货主和轮船公司为了安全起见,应该还是愿意出这笔钱的。

  民国广东,盗匪横行,无论人还是货物,无论水路还是陆路,途中均有被劫可能。早在民国初年,广东司法司对此现象曾记述说:广东盗匪多,拦路抢劫和入室绑票的案件每天都有几十起。不是政府和司法机关不作为,而是逮不胜逮,防不胜防,广东司法司刚成立没几天,相关案件的卷宗就摞到一尺多高了,抓到的罪犯几乎挤满了监狱。

  当然,不单是广东多匪患,整个民国都不安全。1922年9月,北大教授吴虞从成都老家回北京,刚开始坐的是轮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准备到汉口换乘火车。船还没到重庆呢,就遇上了劫匪——行经猫儿峡,水路变窄,几十个头裹红布的劫匪站在江边往船上飞铁钩,试图让轮船搁浅,然后任由他们洗劫。幸好那艘船马力够大,拉脱了钩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二 新式的保商会取代了旧式的镖局

  广东多海盗,四川多水匪,笔者老家在豫东平原,那里曾经是绑匪的天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也就是日本鬼子占领中原的时期,我的曾祖父、一个拥有两百亩农田的小地主,睡梦中被绑匪堵住嘴巴装进麻袋,运到了他们的巢穴里。他们把曾祖的双眼用黑布蒙住,往耳朵里灌满糨糊,准备派一个马仔去我家索要赎款。我曾祖趁看守不注意,偷偷地解开绳索,用坎肩和裹腿布拴成绳套,半夜里翻墙而出,逃回了家中……

  民国多匪,原因很多。第一,国家不统一,政令不统一,盗匪流窜,无法根治;第二,内战频仍,军纪败坏,兵匪不分,兵就是匪;第三,农业产量低,苛捐杂税多,穷人吃不饱饭,又不甘心饿死,于是铤而走险,沦为盗匪;第四,交通和科技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千八百里路程,人要走一星期,货要走半个月,盗匪们下手的机会太多了,而落网的风险又太小了。

  也就是说,要想从根子上消灭盗匪,就得让内战停火、国家统一、产量提高、科技飞跃。可是,民国政府没有这个能力,普通国民更没有这个本事,治本是不可能了,只能治标——加强防范措施,不让盗匪抢劫。

  1940年,广州沦陷期间,日伪政府靠不住,番禺商人曾经联合成立过一个“保商联防队”,专门护送本地的车队与商船。上世纪三十年代,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山西商人也曾经成立“山西保商会”,凡参与该会者,可以在货物与钱钞运输中获得保护,免遭盗匪抢劫。晋商生意遍布全国,山西商界富甲天下,山西保商会财大气粗,除了买枪雇人保护商队,居然还设了银行,开了旅店,建了仓库,办了学校,很快成为全国最大并且最有影响力的保商会。

  山西保商会,番禺保商联防队,其主要职能其实就相当于古代的镖局。那干吗不直接成立镖局呢?因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镖局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没错,盗匪横行,商旅需要保护,可是传统意义上的镖局效率太低,装备太次,火车一天能运到的货物,镖局人拉马驮得走半个月,途中遭遇抢劫的风险更大。

  老舍《断魂枪》说得好:“火车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的,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成了昨夜的。”民国是火车和火枪的时代,保商会的枪手取代了沙子龙这样的武林高手,新式的保商会和邮局取代了旧式的镖局。

  三 镖局的正确写法可能是“标局”才对

  旧式镖局在历史上存续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按卫聚贤《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局产生于明末清初,是顾炎武、傅青主等反清复明义士在从事贩运的过程中创办的。也有人说明朝繁盛时期已然出现镖局,如《金瓶梅》第六十六回,西门庆问朋友韩道国:“客伙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西门庆家里开着两个绸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进的利钱也委的无数。”文中“标船”即是镖船,“标行”即是镖行。又有人据此推断说,西门庆的商业帝国中包括镖局,西门大官人或许就是中国民营快递行业的开山祖。

  其实《金瓶梅》里的标船和标行跟镖局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按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明朝松江织造工艺盖压全国,棉布光洁细密,可为天下布匹之冠,故此在商界有“标布”之称,并把运送松江棉布的货船称为“标船”,贩卖松江棉布的店铺称为“标行”,贩卖松江棉布的商贩称为“标客”。西门庆既开绸缎铺,又开标行,他确实是个标客,但他这种标客绝对不是在江湖上走镖的镖客。

  有意思的是,虽然《金瓶梅》里的标行与镖局无关,但镖局的“镖”最初的确被写成“标”。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某些士兵脱离部队,或落草为寇,当了响马,或受人雇佣,给人保镖。这些人骑骏马,佩弓箭,射术高超,百发百中,给富商大贾保镖时,在醒目位置竖起红色标记,故称“标兵”。卫聚贤《山西票号史》收录有1844年8月发出的一份商业函件,山西平遥蔚泰厚票号致信京师分号,说运送银元途中有“标局”护驾,随带“标兵”三人。在这里,标局正是镖局,标兵正是镖师。

  清末许指严《十叶野闻》记载,四川某知县任满回乡,怕遇到劫匪,请武功高强的蔡氏兄弟做保镖。蔡氏兄弟说道:“我两人故保标者也。某年在京师有布标银三十万,欲保赴苏州,标行难其人,非蔡氏兄弟不可。”你看,将保镖写成“保标”,将镖银写成“标银”,将镖行写成“标行”,应该是当时的惯例。换句话说,镖局的正确写法可能是“标局”才对。

  镖局的“镖”是很不合理的。按明代商旅指南《程途一览》描述,达官与商贾出远门,随从携带最多的防身武器是弓箭,其次是棍棒和短刀。弓箭能远射,刀棍可近攻,用飞镖防身那是小说家言,听起来很酷,但是准头、射程和杀伤力离弓箭真是差得太远了。正像前文魏禧《兵迹》中写的那样,无论是“标兵”护镖还是“响马”劫镖,所用武器都不是飞镖,而是弓箭。《清稗类钞》第六册中有一则杨老光杀盗贼的故事,湖南镖师杨老光“终身保标”,他的拿手武器还是弓箭,从来不会用飞镖拒敌。

  既然镖师不用镖,那为什么会被称为镖师呢?我估计与清朝末年公案小说及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传播有很大关系。这两种小说都经常写到镖局,而此时镖局又已经消亡殆尽,写书人不知道真实的镖局是什么样子,为了吸引受众,生造出一个金镖闪闪的江湖世界,于是保标成了保镖,标行成了镖局。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9
来源:视频号“心之所系在云大”——云南大学老一辈教师系列访谈 今日关注:杨振昆教授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