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由管乔中先生的《从<阿Q正传>看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讲座想开去

日期: 2014-05-29
浏览次数: 822

  这是一个大学讲座,原本没什么稀奇,管乔中先生却旁征博引,把约翰•梅斯菲尔德的《心中不朽的大学》作为开场白:“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有像大学那般的辉煌。当防线崩瘫,价值崩溃,水坝倒塌,洪水为害,前途变得灰暗,古迹沦为泥淖时,只要有大学屹立在那里,它就屹立闪光;只要它存在,人那颗被引导去从事美满探索的自由心灵仍会给人类带来智慧。”当功利主义横扫校园,大学教育变成单纯的职业培训教育时,讲阿Q正传和鲁迅关于国民性批判,还有专心专注的听众吗?

  环顾讲座四周,总算韩师学生比较纯朴,但也有个别学生却在玩手机、看书,睡觉中听完讲座。还有人低声叹息:“大学,我只要一种安身立命的技能就好!”管乔中先生淡淡回应:“这个要求不过分,很合理,但是低了点……”是啊,来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盖上那个章,无论是在校还是在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抱有一颗终生大学生的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历史的闪光,在于更高层次地对健全人格的培养,确立独立的人格。这一次讲座,让我回忆到二十年前的大学生活。好的讲座确实是把启迪思维的钥匙。我感慨!

  我不难明白管乔中先生讲课悠然自在的幸福感,并相信学生们在现实的夹缝中生存,依旧不灭对各种知识的渴望。

  有追求,就不容易流于平淡,当浮躁之风笼罩着整个社会之时,要寻求内心的安宁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现实中像阿Q一样卑怯,惧权的人无数,究其根源依旧是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扶不起成了共识,便是百姓最大的悲哀。文以载道,写小说的更是要提出问题,揭出痛苦,忍受心灵的压抑,追求责任。管乔中先生说,阿Q其实是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人物形象,鲁迅与塞万提斯、乔纳森•斯威夫特笔下几多人物又是几多的相似。文学无国界,人性又是何其的相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的自我批判,是对人性弱点的大暴露,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凛然而竦,时时刻刻解剖反省自己,人最难的莫过于认识自己,对个人是如此,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今谈《阿Q正传》还是具有批判精神与现实意义的,它超越时空而魅力不朽,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国民都具备了健全、正常的人性,形成了一种和民族进步、时代和谐一致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就成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否则,只要我们的国民“劣根性”没有根除,那么我们的国民改造任务就还须继续,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就永远是不可淡忘的精神旗帜,就是警钟长鸣。整个讲座从头到尾,无不体现了管先生对鲁迅小说内容的理解是博大而精深,无处不闪耀着他对鲁迅先生智慧的光芒的折射。先生之于鲁迅的研究之深,足让我们这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汗颜! 

林宇南于韩师笔架山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