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被撕裂的乡村两代

日期: 2016-03-04
浏览次数: 185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2月19日  

 文/李一戈

  江南农村给很多大城市人的意象之一,是灿烂的油菜花。

  没错,小时候每到初春,我们村周边的田里,油菜花连畴接陇,虽然说不上是一望无际,但足够今日的文青们惊叹忘返。记得我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春节回去还能看到零星的油菜花,最近几年回家却一棵也没有了。

  现在城里人想看金灿灿的油菜花,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江西婺源。不同的是,想必婺源的油菜花大都是用来观赏的,而我们当年种油菜花的功用是,油菜花梗叶可以作肥料,油菜花籽可以榨取菜油——但现在村人吃的油都是调和油。

  不仅油菜花,很多经济作物也没人种了。我们村前有一块肥沃的河套冲积地,大约几十亩,夏季西瓜,秋季花生、甘蔗,曾经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所在,如今你猜怎么着?居然全栽上了松树。倒是一劳永逸了。

  “现在种田比以前轻松多了。”留在村里种地的村人告诉我。小时候在水田插秧,最害怕的是蚂蟥,现在,几乎一只蚂蟥也没有了,都被农药杀绝了。“除草剂一撒,草也不长了。”还有了小型收割机,哗哗哗,水稻几天就收割完了。

  我们老家那边的情况是,70后以后的青年,基本都去打工了,“他们不愿意也不会种田”,那一套农活全都不会。打工最差哪怕一年只能净挣几千块钱,也比呆在家里种地强。国家针对农业的税收是60年来最低的,可是,刨去农药化肥和人工,还是没有什么收成。去年老家由于雨水太多,种地都是亏本。

  “只有没本事的,才留在农村。”我的一位远房亲戚不无粗鲁地说。他们两口子在外面打工超过20年了,早在1998年就在老家建了三层楼房,但外立面没有装修,因为难得回来一次,勉强回来也只住几天而已。我想,他口气这么大,恐怕是因为,他在外面混得还不错,光房子就买了好几套。是的,房子好几套,听到这句话,我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说起买房,去年下半年以来,有一批省份和城市,发文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政府鼓励,在外面打工的农民能买得起的也会买;现在你鼓励了,他们买不起的照样买不起。譬如深圳房价去年涨成那个样子,有几个打工的能买得起?

  买不买房,主要看收入。有个表妹,为了孩子上学,去年差点在苏州买房。但那边房价涨得实在太快,被吓住了。可是,即使买了房,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务工人员也没把自己视为城里人。他们自己开个小店的,一般是做服务类工作,譬如制作销售食品糕点,卖服装鞋帽、化妆品。到工厂打工的,也有做到领班、部门经理的。但是,哪怕收入比大学生高,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城里人”。他们的子女,即使跟随在当地读书,也仍然是“外地仔”。

  有些城市出台了入户政策,有固定居所或稳定工作即可申请入户,但我的亲友里,哪怕买了几套房的,也压根没动过加入当地户籍的心思。可你要是说他们是农民,他们心里也未必承认。他们与留在村里的60后及以上的长辈,有太大的不同。不止一位年轻的打工亲友对我说,回到村里有一种“陌生感”。

  出去打工的,如果70后、80后算一代,90后算另一代,那么,从文化的层面看,他们是被撕裂的两代,游走在城市与乡村的夹心层。今年,00后也将加入打工队伍。“考不上高中,就去打工。”我一位表弟对他的儿子说,“反正即使考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

  过年更像是一次民俗意义上的探亲。正月初七,与其他上班的白领一样,他们的大多数也同步踏上打工的归程。我有时会想,看起来我有份正式的工作,但也是个打工的,与老家这些兄弟姐妹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农民的定义,仍然仅仅源于他们的身份证?

  70后、80后这两代人已经不会种地了。当留守在村里的60后以上这批乡亲,终于干不动农活了,大片耕地怎么办?总不能都栽上松树吧。在平原地区,由于规模化效应,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还能有一定效益,但丘陵地区(更不用说山区)的效应则要低得多。村支书告诉我,我们所在的地级市有个从事土地流转的公司,加上政府的补贴,去年还是亏损。

  英国纺织工业兴起后,发生了被我们教科书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工业发展圈占农业用地,被认为是难以逾越的阶段。如今的中国,中低端的制造业虽然也已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且有大批污染性企业落户于包括我老家在内的农村,但这种以大量占用农地为标志的工业,已趋于衰落。

  因此,即便未来集体土地实行大比例流转,鉴于水稻玉米种植的低收益,必须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像我老家那种远离大城市的中部乡村地区,既不能做房地产开发,从事旅游开发的价值也很低,当最后一代种地农民老去,发展怎样的产业,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