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0月7日
文/叶文影
《美声人质》(图:GoldenScene)
《美声人质》(BelCanto)
导演:保罗·韦兹
编剧﹕保罗·韦兹、安东尼·韦特拉拔
原著﹕安·帕契特
本片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只道是南美某国家,但从当地的总统有个日本的姓氏,不难推断是秘鲁。实情也是如此,电影是根据安·帕契特的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小说则取材自发生在秘鲁的真实事件——武装反政府游击队闯入当地日本大使馆,挟持人质,要求政府释放被囚禁的异见分子。
改编后的电影故事增添了许多不同国籍及背景的角色,加强了不少戏剧性,内容讲述一群武装革命分子占领富商的豪华大宅,挟持大宅内的世界著名女高智歌唱家露珊·歌丝(茱莉安·摩亚饰)和政要人物作人质。露珊·歌丝拥有天使般的歌喉(电影中由著名歌唱家云妮·弗莱明代唱),武装分子更安排她到露台演唱,以「艺术手法」争取民众支持。另一重要人质是有力凭投资改善当地经济的日本富商细川(渡边谦饰),他是露珊·歌丝的歌迷,该次大宅的慈善演出也是他一手促成的。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音乐改变了众人的关系。导演把挟持者与人质之间的互动和角力描绘得丝丝入扣,而且借着一个带点荒诞的处境,呈现人性的本质,对敌友、对错、公义等传统观念提出质疑。最后,学者形容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状况出现,人质开始同情甚至认同挟持者,「逃生」变得不再重要。但政府的观点是不惜以武力解决事情,对恐怖分子更是杀无赦,至于给人质带来的损害,就当成是「附带损害」(collateraldamage)。
记得去年有一部声称题旨是「音乐改变人生」的香港电影,戏中的小混混负责看管女人质,最后受她创作的一首流行歌曲感动而爱上音乐,人质得以伺机逃脱,相比之下,本片的题旨比较「大气」,更能理解音乐的感染力。导演保罗·韦兹明显受到西班牙电影大师刘易斯·布纽尔(LuisBsuel)作品的影响,颂扬人性的光辉时,不忘狠狠鞭挞既得利益者及当权派的丑陋脸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