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这两天天气很好,是江南最好的秋日。出去间走,在书店里买得文物出版社新刊的唐怀素《食鱼帖》真迹,非常高兴。这帖只不过草书八行,五十六字。字写得好,文字尤为有趣:「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我读此帖,良久,还是不想放手。其实不过五十六个字,一下子就看完了,但还是看了好半日,也许这是年纪大起来了的原故吧,不过这种习惯,是多年以前就已如此了。欣赏书画,前人每喜用一「读」字,是很有道理的。比起「研究」、「玩索」……这些字眼似乎都要好,它表达的意境要更为丰富而生动,也没有那种「正经气」。不只是专家,就像我这种普通的读者也可以用得。我是不懂草书……一切书道的,但喜欢书法,就如这帖,出于老和尚之手,而且又声明他是在久病之中,但还是写得精神饱满,飞动如意,实在值得佩服。他说,来到长安以后,改食鱼为食肉,这就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弄得很尴尬,以至生了很久的病。怀素是坦率的,他公开承认常常吃肉,白纸黑字,不怕被人抓住小辫子,以触犯佛门清规戒律的罪名揪出来批斗,是很可爱的。在这位老僧看来,和尚戒荤酒这种条条,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殊不值得认真对待。他认为持此种迂见者就是「常流」,也就是习惯势力,他可并不在乎·他表示要扶病参加诸君打算举行的「兴善之会」(也许「兴」字是动词)。这是怎样的会,不得而知。推想不会是什么水陆道场之类的正规仪式,而且必然有肉可吃的吧。不过照此帖看来,食鱼可,食肉则不可。难道吃鱼就不算「杀生」么?我于佛法毫无研究,读来读去也终于不能懂。
此帖原迹藏青岛市博物馆,今用胶版印行。虽然不及珂罗版的精妙,但也可以看得,价钱只要人民币五角,可谓价廉物美。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欣赏艺术珍品的方便,这就是很好的一例。近来各地印行的这种书画名迹,日益增多了。真是值得高兴的事。
此帖后有宋人吴哲于宣和甲辰(徽宗,一一二四年)所作之跋,他写得一笔苏字,十分逼肖,比起明代的吴宽来高明得多,完全可以免于「墨猪」之誚,但究竟比起东坡来天差地远。我们因此可以知道,在北宋末,苏轼的书风是怎样地夙靡了一世。岳飞也曾写得一笔好苏字,也是受了这风气的影响。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曾对此作过说明,可证今傅岳飞书帖确是真迹无疑。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
近读乙之先生文,谈《食鱼帖》,认为印本释文末句误将[会当」二字割裂,实当标作「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义较长。
一九八三年中秋日重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