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贾岛

日期: 2017-03-01
浏览次数: 580

俞平伯

  书名    《太祖皇帝钦录》一明代抄本。

  书的样子 篮面,黄签,经折式,文皆楷书,有红圈断句。

  这本书里载的都是朱元璋的谕旨,以口旨密旨居多;但亦有长章大篇的,如<祭秦王文>之类是。所记的如分析之,不外下列四顶:

  (1)他的家务(训谕诸王)。

  (2)杀戮臣子。

  (3)关于军政等国事。

  (4)不有重大意义的杂事。

  这不是正式的官文书,乃是明宫的密件。看他训诸王的话,都无非是叫他们怎样防臣下谋逆,尤以封于秦王之死最为寒心。他说秦王是大约被进樱桃煎毒死的,究竟是否如此固是疑问,而他的疑鬼疑神的心理却全然流露了。他在那边告拆诸王挽说,仿佛是这样的:「你们看榜样罢!你们小心些罢!」史称明祖雄猜,是不曾冤枉他的。他的多疑亦非得已,只是骑虎之势不得不然耳。疑今先生说:「古之警毕,人民之畏其上也;今之警毕,在上者之畏其人民也。」 (见《京报副刊》第一一七号)如他之所谓古,只是太古,我不得而证明其非是;若他把秦汉迄明清亦包括在「古」里去,那位疑今先生未免专门会疑今,太不解疑古了。古之皇帝岂能远胜于我们之执政,他正在那边抖瑟瑟的害怕着呢!

  那篇<祭秦王文>是很有趣的文字。祭文我见得很多,无非痛悼赞美不休,真真是「肉麻当有趣」。至于把它们做得和檄文一般的,你们见吗?我想你们还没有见呢。<祭秦王文>就是那么一篇妙文,开首说了-段,我记不大真了,总是说:「你的死是自作自受的。我列举你的罪过,你试听咱!」下面便一条一条的指斥着。每一条首,都标着「一」字,乍然一看,简直不多不少是一篇檄文。而且全文是异常的冗长,更足见朱元璋的令郎是死有余辜的了。这在当年,必也是宫闱秘密,不可外传的家丑,我们今日何幸而得见之。秦王的过失是些什么,仓卒间不能记录,只记得斥他的荒态有一椿最可笑:他使宫人以墨涂面,用大紫茄二枚缀于两肩,使人肩之而行。闭目思之,成何光景?还有秦王暴卒的状况——秦府的原报告——亦记载甚详,惜时促,亦不及记录矣。

  原文入我的札记中只有三节,都是很短的,长的来不及抄。两条是杀人,一条是零碎事,兹各引录。

  奉天门晚朝奏,犯人常升孙恪下家人一十六名,火者七名...... 奉圣旨:「但是男子着王那里都废了,妻子就那里配与人。钦此。」

  火者不知是指什么?是否指的是仆役们?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锦衣卫百户郝进傅奉圣旨:「蓝总兵通着军前卫指挥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造反,凌迟了。着王那里差的当人同郝进去,将会宁侯并他的兄子都凌迟了。家人成丁的也废了, 妇女与晋府配军。马匹多时,牵两三匹回来,其余的交在晋府。家财解来京城。来东胜马匹多。好生机密!着那里不要出号令。钦此。」

  这是一条较为重要。蓝总兵是蓝玉,明朝开国大功臣之一。史称洪武廿六年诛玉,与此合;又称此狱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万五千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与此亦合。王大约是指晋王棡,从下文屡言晋府知之。会宁侯是谁,待考。只这两条,朱元璋的残忍已如见:不出号令,族诛功臣,更觉森然可怖。因此想起「臣罪当诛,天王圣明」这句话,不禁替古人担忧。

  洪武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晚朝,于右顺门钦奉圣旨:「你回去和你王说,祭了杜稷同燕王一同来。着你王差人去和燕王说,弟兄两个一同到京。钦此。

  这是节录的,其上有使者到日及名姓。所谓「你王」,大约亦晋王。其时秦王早死了,只有晋王和燕王封地相接,且在此书中赐晋王谕甚多。按史在二十九年后未言二王入朝,始终未实行耳。

  此书以外,更有原抄本《皇明祖训》一部,用黄绫包裹。我因翻检前书,遂未及看,不知那里讲些什么。按史称洪武二十八年九月颁行《皇明祖训》,并谓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谕;则此书中必有很关重要的朝章国故,惜不能一并阅览之。

  点差的时日是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地点是景阳宫御书房。  

 
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三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