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文学中的历史回溯——欧阳修《新五代史》中的文气纵横

日期: 2013-05-10
浏览次数: 1618

文章转自2013年3月4日《香港文汇报》 记者 徐全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中国吉州庐陵(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曾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他以文气的理论,展现王朝兴衰的图景,以及知识分子道统担当的决心。     

  在强调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今天,文学的作品还有多大的历史回溯与警惕功能,已经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反省的问题。文学不仅仅是愉悦身心的方式,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古对历史和往昔生活经验的总结。家国天下,亘古如此。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自身将文气的理论运用于《新五代史》的编纂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警醒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亲贤臣、远小人。以古非今,似有可议之处,但箇中良苦用心,令人动容。

  文气的理论演进    

  文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以气为主」。 作家的气质才情决定作品的风格特色,气质禀赋论(由王充发展而来)。刘勰《文心雕龙》认为:作家的气是根本性的,它是才能和志意的基础,作品风格有刚柔之分,是由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气质。与曹丕的观点一脉相承,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才气和学习两者必须配合。作品的风貌来自作者的气质禀赋,而作品的骨力着重于语言的运用。同时期的锺嵘等人也提到过文气。总的来说,文气可以泛指作品的气貌和风格,也可以专指刚健的气貌和旺盛的气势。     

  唐宋时期,在气貌之外还加入了关于作者思想道德的内容,在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家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说来,就是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思想基础的浩然正气。道是更为根本的东西,道决定气,气决定文。例如,文天祥的《正气歌》,便是以道德、大义的担当来彰显出气的价值和精神。于是,这一时期把「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发展成为「文以理为主」     

  在元明清时代,文气的概念又发生了演化——「文以神为主」。这里的神也指作家的才智性格,与之前的气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过如刘大櫆批评了「专以理为主」的说法,思想需要配合神气、音节、字句。也就是说,神气是虚的,要通过音节字句来体现。所以,用文气说来分析具体的文章,主要可以从作家的思想、作品的风格、遣词造句等几个方面来看。

 

欧阳修的文学观

  欧阳修四岁丧父,由其母郑氏教养。为人勤学聪颖,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官馆阁校勘,景佑三年(1036年),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曾致书高若讷《与高司谏书》,责其不谏,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翰林学士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欧阳修个性固执,不懂变通。     

  欧阳修身体不好,晚年隐居颖州,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乃指珍藏的书本一万卷,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共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与自己一老翁也。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西昆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其散文代表作有洒脱玲珑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评定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辙称其文「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文理自胜」(《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清代袁枚说:「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

  有宋一代:中国历史观的转向    

  宋朝建立后,非常重视对于史书的编修,特别是当代史的编修。这主要表现在宋朝政府不仅设置专门史官负责编修史书,而且也不禁止私人修史,有一套分工明确、相接有序的修史体系和制度。宋代的史学领域有新的开拓,宋代史学家对史实的评论,也散见于他们的各类史着当中,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以「臣光曰」开头所注明的对史事的评论,欧阳修《新五代史》中以「呜呼」开头的史实附论等。这些评论,或短短一句,或洋洋千言,内容极为广泛、丰富,是著作者历史观、政治观的鲜明体现。     

  直书实录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治史原则,从中国古代史学纵向发展过程看,宋以前的史学基本上是以叙事为大宗,以确立事实的「实录」作为史学的重要任务,而不是以解释历史和讨论历史哲理为重。进入宋代,伴随着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理学对史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就是引起史学理学化和哲理化的倾向。首先追求的是道义的真实,而把史料的真实放在次要地位。     

  正是由于宋代史学的理学化、哲理化,导致了宋代史论风气的活跃,使宋代许多史评著作、史着中的史论,大都以道德为本位去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讨论历史的盛衰。欧阳修是北宋理学思潮的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欧阳修的大成之作:《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北宋欧阳修撰,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成书。乾隆时,因薛居正《旧五代史》列为正史,欧史改称《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踵孔子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寓褒贬,重议论。并强调君臣封建思想,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反对保守落后的史学传统,不立《五行志》,只立《司天考》以记天象和历法。他驳斥了鬼神能降福于人的邪说,断言祸福的发生取决于人事不取决于天,「专人事,则天地鬼神之道废,参焉则人事惑」,「治乱在人而天不与者」。认为以天参会妨碍人们正确地处理问题,总结历史经验。  

  评价一个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史学家对这个时期的总体估价如何。他强调忠孝。欧阳修的忠孝观说到底是为他的尊王思想服务的,而尊王思想又是为地主阶级政治服务的。由此可见,欧阳修评价五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其其他史学思想决非没有联系,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统一体。尽管欧阳修还从攘夷、贪廉、爱民、能政等角度,评价过历史人物,但最主要最核心的却是「忠孝标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