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文学中的历史回溯——欧阳修《新五代史》中的文气纵横

日期: 2013-05-10
浏览次数: 1618

文章转自2013年3月4日《香港文汇报》 记者 徐全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中国吉州庐陵(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曾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他以文气的理论,展现王朝兴衰的图景,以及知识分子道统担当的决心。     

  在强调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今天,文学的作品还有多大的历史回溯与警惕功能,已经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反省的问题。文学不仅仅是愉悦身心的方式,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古对历史和往昔生活经验的总结。家国天下,亘古如此。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自身将文气的理论运用于《新五代史》的编纂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警醒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亲贤臣、远小人。以古非今,似有可议之处,但箇中良苦用心,令人动容。

  文气的理论演进    

  文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以气为主」。 作家的气质才情决定作品的风格特色,气质禀赋论(由王充发展而来)。刘勰《文心雕龙》认为:作家的气是根本性的,它是才能和志意的基础,作品风格有刚柔之分,是由于作家具有不同的气质。与曹丕的观点一脉相承,不过他同时也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才气和学习两者必须配合。作品的风貌来自作者的气质禀赋,而作品的骨力着重于语言的运用。同时期的锺嵘等人也提到过文气。总的来说,文气可以泛指作品的气貌和风格,也可以专指刚健的气貌和旺盛的气势。     

  唐宋时期,在气貌之外还加入了关于作者思想道德的内容,在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家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说来,就是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思想基础的浩然正气。道是更为根本的东西,道决定气,气决定文。例如,文天祥的《正气歌》,便是以道德、大义的担当来彰显出气的价值和精神。于是,这一时期把「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发展成为「文以理为主」     

  在元明清时代,文气的概念又发生了演化——「文以神为主」。这里的神也指作家的才智性格,与之前的气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不过如刘大櫆批评了「专以理为主」的说法,思想需要配合神气、音节、字句。也就是说,神气是虚的,要通过音节字句来体现。所以,用文气说来分析具体的文章,主要可以从作家的思想、作品的风格、遣词造句等几个方面来看。

 

欧阳修的文学观

  欧阳修四岁丧父,由其母郑氏教养。为人勤学聪颖,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官馆阁校勘,景佑三年(1036年),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曾致书高若讷《与高司谏书》,责其不谏,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翰林学士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欧阳修个性固执,不懂变通。     

  欧阳修身体不好,晚年隐居颖州,自号六一居士。六一乃指珍藏的书本一万卷,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共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与自己一老翁也。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西昆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其散文代表作有洒脱玲珑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评定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辙称其文「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文理自胜」(《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清代袁枚说:「欧公学韩文,而所作文全不似韩,此八家中所以独树一帜也。」

  有宋一代:中国历史观的转向    

  宋朝建立后,非常重视对于史书的编修,特别是当代史的编修。这主要表现在宋朝政府不仅设置专门史官负责编修史书,而且也不禁止私人修史,有一套分工明确、相接有序的修史体系和制度。宋代的史学领域有新的开拓,宋代史学家对史实的评论,也散见于他们的各类史着当中,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以「臣光曰」开头所注明的对史事的评论,欧阳修《新五代史》中以「呜呼」开头的史实附论等。这些评论,或短短一句,或洋洋千言,内容极为广泛、丰富,是著作者历史观、政治观的鲜明体现。     

  直书实录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治史原则,从中国古代史学纵向发展过程看,宋以前的史学基本上是以叙事为大宗,以确立事实的「实录」作为史学的重要任务,而不是以解释历史和讨论历史哲理为重。进入宋代,伴随着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理学对史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就是引起史学理学化和哲理化的倾向。首先追求的是道义的真实,而把史料的真实放在次要地位。     

  正是由于宋代史学的理学化、哲理化,导致了宋代史论风气的活跃,使宋代许多史评著作、史着中的史论,大都以道德为本位去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讨论历史的盛衰。欧阳修是北宋理学思潮的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欧阳修的大成之作:《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北宋欧阳修撰,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成书。乾隆时,因薛居正《旧五代史》列为正史,欧史改称《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踵孔子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寓褒贬,重议论。并强调君臣封建思想,史论常用「呜呼」二字发端,发表感慨议论。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反对保守落后的史学传统,不立《五行志》,只立《司天考》以记天象和历法。他驳斥了鬼神能降福于人的邪说,断言祸福的发生取决于人事不取决于天,「专人事,则天地鬼神之道废,参焉则人事惑」,「治乱在人而天不与者」。认为以天参会妨碍人们正确地处理问题,总结历史经验。  

  评价一个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史学家对这个时期的总体估价如何。他强调忠孝。欧阳修的忠孝观说到底是为他的尊王思想服务的,而尊王思想又是为地主阶级政治服务的。由此可见,欧阳修评价五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其其他史学思想决非没有联系,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统一体。尽管欧阳修还从攘夷、贪廉、爱民、能政等角度,评价过历史人物,但最主要最核心的却是「忠孝标准」。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