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日期: 2021-08-25
浏览次数: 8

来源:长光里20210824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不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它们大多数在潮州古城区之中,只有两处在古城区之外。一处是位于饶平三饶镇的全国最大八角形土楼道韵楼,另外一位就是今天的主角:位于潮安区彩塘镇金砂村的从熙公祠。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从熙公祠的外观

这座隐匿在乡间的祠堂,它凭什么成为潮安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    雕

一根石牛绳,竟然成了一种精神。

一种代表潮州传统工艺文化的工匠精神,一种脚踏实地, 一丝不苟,追求精致,精益求精,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理念。

这一根牛绳,指的就是从熙公祠大门右侧的“士农工商图”中的这条石牛索。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石牛索

牛背上牧童手中这根长约5厘米的悬空细牛索便是潮州民间俗语“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由来所在。双股相缠,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索的雕刻是相当难的,在加工时稍有不慎便会扯断,前两个工匠都因此撒手,第三个工匠在失败的经验上采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终于完成任务,这才有了这根让我们惊叹雕刻工艺精湛的“石牛绳”,它既比喻着工艺精细难以完成;也表达了潮人勇于创新、不甘失败、追究精致的人文秉性。

牛背牧童,也只是“士农工商图”的一个局部,整幅“士农工商图”采用多层镂空的石雕工艺,将古代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百态活灵活现地雕刻出来。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士农工商》

这样的多层镂空石雕壁画,在从熙公祠的大门前就有四幅,除了“士农工商图”,还有“渔耕樵读图”“花鸟虫鱼图”“百鸟朝凤图”,每一幅都精美绝伦,意义丰富。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渔耕樵读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花鸟虫鱼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百鸟朝凤

你以为的从熙公祠石雕只是这四幅吗?错!

因为潮州地处沿海,常有台风侵袭,潮州传统建筑的门楼多采用有防潮、防风、防腐蚀的石结构建造,而从熙公祠的石构件,处处皆是潮州建筑石雕的代表。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鱼龙变化的彩色石雕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精雕细成的石水渠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石门楼上的精美石雕

一对顾首相望的卷毛石狮矗立在门楼前,左侧的雌狮抚子,右侧的雄狮戏球;把手伸进石狮的口中轻轻推动,你会发现,石狮口中含着的石球居然是可以滚动的。正门两侧置放着一对触感光滑、颜色乌黑的石鼓,据说在以前,官阶越高门前的石鼓就越大。所以,这对石鼓也是向世人彰显着祠堂族人地位高低的依据之一。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从熙公祠的门口

石鼓两边是一对起柿鸡心线四棱檐柱,屋架采用双面镂空石雕架构,在立柱与梁枋的节点处饰以虾须精美的龙虾、腹甲逼真的螃蟹、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楼台亭榭、表情生动的人物等。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梁上精美的石雕造型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腹甲逼真的螃蟹石雕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虾须清晰精美的龙虾

柱上横梁悬挂着刻工细腻、篾条清晰、层层的倒挂石雕花篮,这些,都是石雕工艺中罕见的精品。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花篮和向日葵石雕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蓝天下的倒挂石雕花篮

从熙公祠是三山门式,正门入口处的大理石板上刻着一朵卧莲,步入祠堂回头往上望,正门石牌匾刻着“从熙公祠”的背面则是刻着“积厚流光”,石匾下是两只安放在大门太平架内侧的“四不像”。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入口处的卧莲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石匾背面的样子

“踩着卧莲走进来,意味着步步高升,每年都有人专门为踩‘卧莲’而来”。在祠堂守护的阿伯边喝茶边说道:“相传这‘四不像’是姜子牙的坐骑,在我国仅有8只,分置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面的‘四不像’便是从熙公祠门楼上的这两只,它寄寓了主人‘太平有象’‘平安是福’的美好愿望。”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四不像”

木    雕

很多人都说,到从熙公祠就是只为了看潮州石雕。那他就大错特错了!从熙公祠的木雕,同样也值得细细品味。

檐角下蜿蜒而上,名为“方骨龙”的构件不仅精美复杂,还因其柱子构造下方是石材,上方却是木材,两者却衔接十分自然、浑然一体。加上一旁的木雕垂花柱头的精美和通透,反而让拜亭更富有厚重的意蕴感。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方骨龙”和木雕花篮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木雕垂花柱头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柱子由石材和木材组合而成,衔接十分自然

檐廊梁架上两只螃蟹用大而有力的蟹钳夹着“毛笔”或花枝,周围旁衬着浪花、水草和各种鱼类,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夹着“毛笔”的螃蟹

拜亭里狮子梁托的造型是卷棚狮墩,外表金漆的掉落丝毫不损狮子作为万兽之王的威严感。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卷棚狮墩

连接着两根梁架的“书卷”是潮州俗语“千斤力不如四两堵”的原型代表。“书卷”虽小,但力量无穷,它既能使两个梁架相连接而变得紧实致密,又能在整体的结构中体现出典雅庄重的美感。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小小的“书卷”

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的木瓜形斗拱,承担起整个房顶的重量的同时又为其他的木雕构件提供了空间。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木瓜形斗拱

此外,大量的珍禽瑞兽、花果虫鱼、亭台楼榭、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民间生活百态等加以塑造,使之变成一幅幅细腻逼真的木雕艺术品,并安置在梁枋、桁柱及各种穿插构件上,让游览的人们在欣赏感叹潮州木雕精湛的同时,领略潮州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特有的民俗特色。与木雕相辅相成的描金漆画大都脱落,但残留的痕迹反而更让人起了想要深究它的心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雕刻精美的房梁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亭台楼榭,人生百态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用木雕讲述各种传说故事

潮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从熙公祠建筑群是典型的潮州祠第合璧式民居建筑,包含了以从熙公祠为中心的数座祠堂府第。

无论是厝局、建筑用料、装饰特色,都是潮州传统建筑的代表。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俯视下的从熙公祠

厝头和屋脊上点缀着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嵌瓷,在阳光的照射下瓷片更显光泽;而飞檐处的顶端与弹簧连接的嵌瓷在风轻拂过时微微颤动,宛若给这古老的祠堂注入了一抹生命的活力。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厝头和屋脊上的嵌瓷

从熙公祠的诞生与磨难

从熙公祠的诞生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特殊时期,从熙公祠得到保护

在文革时期,很多古建筑或古文物在文革时期都被毁坏,但从熙公祠却在村民的保护下保存了下来。曾经,红卫兵也来过从熙公祠准备“破四旧”,门口梁上的倒挂花篮被敲碎了一角,旁边的石雕向日葵有一枝被破坏。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被破坏的石雕

村民纷纷前来阻拦,并通知两个干部前来阻止,干部许诺说等民兵过来处理从熙公祠,趁着将红卫兵劝走带到食堂吃饭时,从村里叫几个老师将毛主席语录抄到纸上,和毛主席像一起贴在门口的石雕上,将其遮挡住;贴不了的地方则是叫民兵挑灰土来涂抹,遮盖住原本的模样,让它变得平平无奇。门口的石狮和石鼓用砖条砌起保护,并在砖头上贴着语录,同时紧闭大门,才将祠堂保存了下来。

真正破坏却在改革开放初期

村民费劲心思保存的从熙祠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至1982年间,因为缺少专门的管理,盗窃者了解文物的上升价值,祠堂内“立体飞凤”、“双龙抢宝”、“飞鱼”、“双凤牡丹”、“蟹篓”等精美木雕被盗走,只留下一个个空空的卯榫位在石柱上,证明它曾经的存在。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留下的卯榫位

“前落原来有16扇闪门,拜亭后面大堂原来有20扇闪门,在南下部队来到潮州时,曾拆下铺在地上,作为床板铺上草捆,供军队休息用,后来因一些原因,没有及时收起,后来就也遗失了……”守护祠堂的阿伯缓缓讲述着从熙祠堂历经的风雨。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拜亭后面,是原来闪门的位置

成为国保,再次被盗

从熙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于2006年6月10日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窃贼再一次“光临”从熙公祠,他们将手伸向了从熙公祠正门石梁上“双凤朝牡丹”和“麻雀戏梅花”这两块巧夺天工的镂空石雕。警方经过紧密侦查,在两块珍贵石雕被盗40多天后成功将其追回,让人嘘嘘不已的是,这两块国宝级石雕在窃贼眼里仅只值1.1万元。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石雕被盗走后留下的痕迹

如今,被盗走的石雕仍保存在博物馆里,等待着专业人士重新将它安装回原处,绽放曾经的光彩。

濬彤公祠

在从熙公祠的南面,还有一座陈旭年为纪念次子江西南康知府陈鼎新而修建的濬彤公祠。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濬彤公祠

但因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濬彤公祠主屋已经坍塌,里面杂草重生,只能透过残缺的门楼石雕,想象着它曾经的辉煌······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濬彤公祠的麒麟照壁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彩塘从熙公祠,凭什么成为国保?!


濬彤公祠的失修破败让我们嘘嘘不已,但它并不是个例,不少散落在乡间的重点文物因经费、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做到真正的保护和修复;但我们仍想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濬彤公祠等其他的文物可以重新焕发曾经的光彩。

或在喧哗闹市中,或在阡陌陋巷里,当你偶然遇见一处古建筑,不妨就走进去看看,去品读那些凝固的文化符号。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