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日期: 2021-06-28
浏览次数: 6

来源:今天头条20200406

作为福建最另类的民系,闽西客家人因“地利”而至“人和”,“天时”在这里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福建号称是中国的方言博物馆,吴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均有分布,与吴语、赣语仅小片区分布不同,在闽语一家独大的大环境中,客家话能独占整个闽西实在难得,当然这份难得并非来之不易,而是福建地形的必然。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中国汉语方言

在“客家”一词被创造并应用在这群具有明显汉族民系特征的人群前,闽西人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自称为“客家”,因为他们从唐代开始,便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且有统一且识别度极高的代称,“汀州人”。

随着汀州八县被分属于三明和龙岩两市后,客家人的叫法反而后来居上,成了闽西人的代名词,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因此更加浓烈。

故而说起闽西客家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把目光瞄向一山之隔的江西南部-赣州,那里能找到闽西的源头,而不是在福建其他三区中苦苦寻觅。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福建方言

江西,是一个被现代人淡忘的“古代望省”,她本是江南的成员之一,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发过强光和强热。

当福建还是闽越蛮夷时,江西已然是长江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福建还在苦苦追求衣冠南渡充实人口时,江西已然是解决温饱奔小康的世外桃源;当福建在宋代引领中国科教之风时,唯有江西能让福建甘拜下风。

故而,纵然武夷山脉高如天堑难以逾越,但只要些许辐射,便足够闽西迎来大发展了。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江西地形图

闽西的近邻赣州,被中原王朝发现的年代极早,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岭南时,便有一路军队镇守庾岭界,并因此设置了南壄(yě)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赣南发展迅速,南壄(yě)县以东分别设置了赣县和雩(yú)都县,其中雩(yú)都县与福建比邻,此三县便是赣州西、中、东三个方向所有建置县的源头。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由南壄(yě)改名而成的南野县分出南安县(后成南康县),以赣县西北地设平阳县,析雩(yú)都白鹿营地置阳都县(后改宁都县)。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于雩都县南设安远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唐永淳元年(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设信丰县。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南康县上犹场为上犹县,隔年(953年)析信丰县置龙南县,升雩都县瑞金监为瑞金县,升宁都县(时为虔化县)石城场升为石城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原废平阳县地设兴国县,划雩都县东南六乡置会昌县。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分上犹、大庾、南康三县设崇义县,隆庆三年(1569年)析信丰县置定南县,万历四年(1576年)析安远15堡建寻乌县。

从以上建置顺序可知,以赣江为交通纽带,由北而来的汉人向逐步攀升的地貌南行,他们最早在秦汉之际于章、贡二水汇流处分成三县聚集而居,其东雩都县以贡水为凭,其西南壄县以章水为倚,中间赣县以二水为核.

和东吴人开发闽北同期,赣州北部的宁都、兴国、南康因靠近移民源头而优先被建置。之后,在漫长的六朝及隋唐时期,赣南的发展仅集中在与广东交界的西南部,与福建相邻的东部地区或许与福建状况类似,正是蛮獠最强盛之时,汉人的进入颇显坎坷。进入五代后,随着地方割据加剧,汉人南迁有了产生了规模效应,与福建相邻的东部,瑞金县、石城县同时出现,初入北宋时,最后的会昌县也成立了。

这里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闽西南蛮獠的分布区为中心,其西界的赣南和其东界的闽南同时在五代时期迎来人口的疯狂增长,以至于两边的建置县频频亮相并达到今日的格局,以之为标记,由东西两方向闽西地区的人口输入便开始了。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福建地形图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在唐开元年间,闽西宁化县、长汀县和汀州府的成立又是何处而来?

显然,赣南和闽南的影响是薄弱的,他的来源应是同处福建第一阶梯的闽北以及从闽江缺口西进的闽东,否则《太平寰宇记》在记载汀州风俗时,特别标注的“与福州同”就难以解释了。

也就是说,唐代的汀州,还未客家化,那时的汀州可能是以躲避在此的汉人为基础设置的机构,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想要马上向南、向东拓展,故而在不久龙岩县由汀州划归漳州后,龙岩竟会是地道的闽南文化区。

从闽南一路西进的征程中,我们看到闽南的影响力被博平岭一挡便是近千年,那么五代以后,赣南对闽西的影响又将会是如何呢?

且从闽西的建置说起。

闽西地区,最早为新罗县,除了玳瑁山以东的苦草镇因九龙江的影响长盛不衰外,其他地方谈不上有任何好的发展,新罗县很快就被废置了。

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唐大历福建建置图

到了唐乾封二年(667年),官方势力从沙溪逆流而上,开辟了黄连峒,并在此建立军事机构黄连镇,这可以理解为泉潮间蛮獠啸乱在闽北方向设置的前哨,到开元十三年(725年),蛮獠镇压初显成效后,黄连镇升为黄连县(后改名宁化县)。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福建经略使沿沙溪的另一个源头,经连城顺汀江而入,继续开辟福、抚二州之间的山洞,从中发现了不少避乱的汉人,于是就势在此设置汀州,并于百姓较为聚集的地方再设辖县,如苦草镇所在地为什罗县,府治所在地为长汀县,同时在汀江偏下游的蛮獠大量聚集区设置两个军事要塞,南安镇和武平镇。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长汀县武平场为武平县、上杭场为上杭县,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县东部设置清流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以长汀县东部增设莲城县。

明成化六年(1470年),以宁化、清流、将乐、沙县交界设置归化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析上杭县博平岭西侧地为永定县。

闽西在地势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东侧是闽西天堑玳瑁山和博平岭,其间有两山之间狭长的山谷相通;西侧为武夷山脉与赣州的石城、瑞金和会昌相连。

在南北走向的山区盆地中大致分成两块相对独立的分区,北部为沙溪上游的宁化和清流,南部为汀江中上游的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二者经由连城所在的谷底相连。基于这种稍有联系的地貌,宁化在初建置时,便是闽北最晚开发的沙溪流域沙县几度兴废的最终结果;而长汀则可能同时拥有沙溪和瑞金绵水两个方向的移民。

进入宋代后,随着赣南靠近闽西三个县的瞬间出现,由江西石城县琴江进入宁化,瑞金县绵水进入长汀的通道被正式打通。

从此经由沙溪进入闽西这条福建最为艰险的“水路”便慢慢沦为次要的选择,从此汀州便迎来了人口疯狂增长,以至于像武平和上杭这样的蛮獠人口重镇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官府正式收税的县地。

随着闽西南北两区的加速融合,大量的蛮獠(此时已改称畲客)被纳入闽西户口中,那些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畲客则被迫沿着汀江进入广东和福建最后的栖息地-博平岭。

其结果便是在明代中期,因畲客的四处迁徙引发了闽粤赣大规模的畲乱,最终促使了闽西最后一个建置县永定县的成立,与之相关的,则是沿着博平岭在同期设置的漳平、宁洋和平和县。

故而说,闽西的宋代腾飞,间接促使了博平岭在明代的不太平,而正因为博平岭的乱纷纷,才导致福建土楼在此地的爆发式传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