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商》2011年05期
文/秦梓高
汕头岭东同文学堂由丘逢甲先生创办。他是杰出的爱国抗日志士和教育家。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领导台湾岛民抗议反对,还成立台湾民主国,他被举为副总统兼义勇军统领,并与日血战,后事败含恨返回大陆。
丘逢甲深深感到:“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也。国所以弱,其民之智愚弱也”,于是决心办学救国。他1900年来汕头筹办一所与旧书院性质和内容完全不同的“岭东同文学堂”,在其《办学章程》指出:为了广泛造就人材不分地域,惠潮梅及其它州县人士均可报名入学。并规定对心情浮滑,立心卑贱者,概不收。到学后如有酗酒嗜烟,不从教规即辞退。在课目设置上,也进行改革,除开设文史外,也学化学,生理卫生,数学和外语等,还增设兵式体操科目。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学西欧教育,以启发引导为主的学风,为国家培养出不少有突出贡献人才。
(同文学堂旧址,现为外马三小 张烈华 摄)
同文学堂开办那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加剧年代。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主张深入人心。同文学堂与全国各地一样,起来反抗清廷。1907年驻汕的惠潮嘉道台沈传义要往崎碌出巡,当行至同文学堂门口时,他停行下轿,步入学堂。时学监闻报,仓皇出迎,其他员生则继续上课。沈见迎接场面不热烈,脸色突变,斥责学堂上下如此目无长官,成何体统,不待分辩,拂手而去。第二天竟发来责令:谓该学监办事不善,着即撤职查办,其余失责教习,另候分别查处。师生闻讯十分气愤,并联名上书两广总督岑春煊,提出沈到任三年,从未关心过学堂。此次突临,其时正在上课,仓促之间,何以列队欢迎;且学子志在求学,非专以迎送官长为事。岑知道那时潮流所趋,民愤难压。结果只能把上书为首的蔡卧鸿等三位记过一次,其他人也就不了了之,斗争得到胜利。
(周恩来雕像)
在推翻清王朝,实行共和的风潮影响下,同文学堂也秘密成立“潮州同盟分会汕头同盟会”,策应孙中山,开展“倒清”运动。该学堂在短短七八年间,就为辛亥革命造就出一批骨干力量。其中有: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陆军中将姚雨平,广东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师师长林震,陆军大学代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黄慕松,南北议和团秘书、潮汕第一位哲学博士张竞生,广州武装起义策划和参与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国民党中央检查委员和海外党务委员李次温,广东省议员、黄冈起义的后方指挥官林国英,参与黄冈起义和嘉应州起义筹备者、福建安溪县长李思唐,策划广东水师提督起义并任中路军讨贼司令、国民党中央委员谢良牧,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和驻日全权代表何天炯,中国同盟会早期核心人物、广东旅日支部长何天瀚,参与黄冈和惠州起义、并先后任增城和阳江县长张谷山,早期同盟会骨干会计科长刘维焘,还有广东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曾纠伯和国民政府东征军军法教官陈宗师等人也是同文学堂学生。
泱泱中华大地,百年民国历史,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奋斗几十年,其丰功伟绩如同日月,为全国后人所敬仰和缅怀。那些为推翻清王朝而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先烈,其精神值得钦佩和怀念。而那些为国民革命培养良才悍将的人们,也功不可没,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把进步爱国革命的同文学堂史迹整理出来,是对先贤志士的表彰和纪念,也是对汕头文化积淀的发掘与文化品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