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28日
1953年4月15日,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这一天,中南海怀仁堂前,几排摆成弯月型的留影架上,错落有致地站着一排排英姿飒爽的女同胞。她们都是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现在正翘首期待着毛主席来与她们合影留念。
一、
随着一阵掌声骤然响起,毛泽东含着微笑,大踏步地向女代表们健步走来。女代表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纷纷向主席招手致意。
毛泽东一边鼓掌,眼光也在一个个代表的脸上掠过。突然主席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的乡音,指着第二排的一位代表大声问道:“你是不是那个阿曾?!”
这位女代表显然没有料到主席会在人群中一眼认出自己,激动得脸都红了。她大步迎上前,一个标准的立正之后,用同样的湖南乡音大声答道:“报告主席,我是那个阿曾嘞!”
毛泽东握着阿曾的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发问:“阿曾嘞,你们的这支娘子军怕是打不过曾文正公的那支湘军吧?”
“打得过,打得过!肯定是打得过!”阿曾充满自信地回答。看着她一脸严肃的样子,毛泽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合影结束后,阿曾向毛泽东告别。毛泽东用责备的口吻对阿曾说:“进了城了,你们也不来看我,我们见面少喽。这一见,你都变成老曾喽!”
“主席工作忙,不便打扰。”阿曾向毛泽东解释道。
毛泽东故作生气地板起了脸:“不对吧,我看你是认为自己食量大,怕吃穷了我吧?虽然我没你家老祖宗那么有钱,但请你吃一顿家乡的饭菜还是请得起的嘞!"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阿曾”的女同志,便是曾经的黄埔校花,同时也是叶帅的前妻,她的名字叫做曾宪植。
二、
1910年,曾宪植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他的高祖父,是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荃。
曾国荃是清朝湘军著名将领,人称 “九帅 ”。因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有功,官至两江总督, 署理礼部尚书, 封一等威毅伯 ,死后谥号称“忠襄 ”。
作为一名大家闺秀,曾宪植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她6岁时,便被家里送进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后又进入徐特立担任校长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习。
曾宪植长得异常秀丽,鸭蛋型的脸庞轮廓分明,一双大眼晴明亮传神。更难得的是,她聪敏好学,开朗活泼,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多才多艺,能唱得一口好京戏,篮球也打得很好。每逢学校开联欢会,她都要扮成包公登台表演京戏,让同学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连徐特立校长也夸奖她是“女唱男腔,北戏南移,别开生面”。
当时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在徐特立的倡导下,成立了一支女子篮球队。活泼爱动曾宪植很快成了球队中的主力。由于投篮很准,还得到了一个“曾木兰”的外号。
曾宪植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1926年黄埔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首招女生,在徐特立的鼓励下,16岁的曾宪植前去投考,在 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与赵一曼、谢冰莹等人一起,被录取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员。
三、
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曾宪植因为成绩优异,长相甜美,被同学们评为“黄埔校花”。她也引起了一个青年军官的注意,这个军官便是时任国民党第一军第二十师第二团团长的叶剑英。
当时的叶剑英,是一位意气风发,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青年才俊,也是武汉分校很多女学员的偶像。对于叶剑英的追求,与之有着共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曾宪植自然没有理由不同意,两颗心就这样碰撞在了一起。
1927年春,曾宪植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教导团工作。不久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腥风血雨中,和她一起分到第二军的很多女兵,都选择脱下军装,回家过安稳日子。只有曾宪杆不顾家人的劝阻,随部队从武汉千里跋涉到达广州,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与曾宪植一起流亡香港,并在香港正式结为伉俪。
1928年春,已加入党组织的曾宪植,被组织上派往上海从事地下活动。 1929年 5月,她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党派她到日本留学。赴日不久,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中的共产党人进行大搜捕,曾宪植再次因叛徒出卖,被日本人关进了监狱。
日本人迫不及待地提审曾宪植,想从曾宪植她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曾宪植在审讯中告诉对方,自己是被人诬陷的,她是曾国荃的后人,并如数家珍般地把家族的历史向日本人讲述了一遍。日本人听完她的陈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冲着这位“大清帝国”的名门之后鞠了个九十度的躬身大礼。第二天便将她放出了监狱。
出狱后,曾宪植于1931年回到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香港,她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叶剑英。从1928年被派到上海算起,两人已有近三年没有见面了。
不久后,两人接到组织的命令,一起前往中央苏区。由于前往苏区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两人只得分开行动,想办法乔装打扮后混入苏区。遗憾的是,最终叶剑英成功到达苏区,而曾宪植却失败了,不得不返回了香港。
这一别就是七年,直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曾宪植于1938年初被组织上调往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后,两人才再次见面。
当时的叶剑英,已是八路军的参谋长,身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武汉只呆了几天,便又离开武汉,去西安协助周恩来进行统战工作了。
就在这短短的几天相见中,曾宪植怀上了两人爱情的结晶。
1938年10月,曾宪植产下一个儿子,取名叶选平。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曾宪植只好将叶选宁送到老家湖南双峰县,让父母帮忙抚养。
四、
曾宪植虽然是个革命意志很坚定的女性,但她的身上也有些女性的细腻情感。她并没有第一时间把生了儿子的事告诉叶剑英,而是想等两人再次重逢时,给叶剑英一个惊喜。殊不知她的这个做法,后来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1941年秋,曾宪植奉命来到延安,进入中央敌工部工作。
有一天,毛泽东来敌工部检查工作,得知曾宪植是曾家的后人之后,拉着曾宪植的手说:“小老乡,你的祖宗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啊!”
众所周知,毛泽东十分推崇曾国藩。他曾在给自己的的老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在延安,毛泽东也曾向高级干部建议,要大家多读一点曾国藩的书,学一点曾国藩的治兵之道。
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人物,但毛泽东敬重他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一名文人,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能迅速抓住了对手“唯天主之教方可从”、“孔孟之道尽行禁”这个弱点,动员了士大夫阶层和“乡野老实之人参军参战”,并提出了“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的政治观点和“以主待客,后发制人;奇正互用,虚实结合;集中兵力,以十攻一”等一系列战略战术,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见毛泽东如此推崇自己的祖先,曾宪植自然十分开心。从那以后,她经常去毛泽东的住处串门,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后来干脆不喊她的名字,而以“阿曾”来代替。
1941年底,叶剑英返回延安。令曾宪植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叶剑英的身边,出现了另一位女性,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儿。
虽然内心十分难过,但曾宪植没有哭闹,也没有纠缠不休,而是选择独自抚养叶选宁长大。
五、
开国大典时,曾宪植也应毛主席之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直到这时,曾宪植才把12岁的儿子叶选宁从娘家接到北京,送进北京的学校上学。
也许是遗传了曾家读书的基因,叶选宁刚来北京时演习基础很差,可一年后,他便赶了上来,并在期末考试中成为全校第一。之后,叶选宁从没跌出过前三名,一路升入初中、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一所名牌大学,成为华罗庚教授的学生。
叶选平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经过努力,他后来在部队当上了少将,并担任过政协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一直在全国妇联工作,先后担任过副秘书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1958年,她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1966年夏,曾宪植遭到林彪 、康生一伙的诬陷,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很多人都记得,花甲之年的曾宪植,每天清晨支撑着衰弱的身子,拉着沉重的水车送水,白天背起粪筐,手持粪铲,清理着干校和村里的厕所。严冬时节,粪便冻得像铁疙瘩,待五六个粪坑清理干净,她已是大汗淋漓。她只得蹲靠在墙边,一支接一支抽着劣质的卷烟,待体力稍稍恢复后,再把沉甸甸的大粪一筐筐背到远处的粪场。
得知母亲的遭遇后,叶选宁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向毛主席报告了母亲的处境和日益恶化的身体状况,请求毛主席批准母亲回北京治病。
毛泽东收信后,当即在信的右上角用红铅笔做了如下批示:“同意请求,请恩来同志予以安排。”
处境得到一些好转后,曾宪植没有忘记那些仍处在逆境中的部下。当她了解到妇联干部黄甘英与丈夫一起受到审查,他们3岁的女儿无人照料后,便把这孩子接到自己家来,为她做饭,哄她睡觉,还买玩具让她玩; 妇联干部王云的婆婆没人照顾,曾宪植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一年,直到王云结束审查回家,才将老人送了回去。
1989年10月11日,曾宪植在广州病逝,享年79岁。叶选平亲自为母亲撰写了一幅挽联,总结了母亲的一生: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参考资料:
《中国妇运》:《名门后裔曾宪植》
抗日战争纪念网:《黄埔军校六期曾宪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