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日期: 2024-06-11
浏览次数: 5

转载自WeLens 2018年3月23日

说到张嘉璈,许多人恐怕很陌生,但如果提到徐志摩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熟悉的人想必就多了。这个张嘉璈便是张幼仪的四哥,也是徐张这段姻缘的撮合者。张嘉璈和张幼仪出自清末上海嘉定的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兄妹12人,很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其中四儿子张嘉璈聪慧好学,是个全能奇才,他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是民国期间一个有性格、有故事的人物。

张嘉璈从小接受私塾教育,1906年留学日本攻读货币银行学和政治经济学。1909年,因为意外事件导致学费中断,他提前一年回国,在北京的两家报社任职,1914年他回到上海,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了副经理。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05成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国家银行——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张嘉璈用他在日本学到的金融知识,对中国银行落后的地方加以改革,让其走向了现代化。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中国银行成立处,今上海汉口路50号

回到上海的第二年,张嘉璈发起了由各行经理参加的“星期五聚餐会”,交流金融信息,联络感情。这个聚餐会的成员,很多都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后来聚餐会逐渐扩大,演变成了上海银行工会。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当时一片混乱的中国,存在巨大的革新空间,却也随时可能爆发危机。

1916年5月12日,为了给军队留存现银,袁世凯政府发出“停兑令”,要求中、交两行“所有已发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停兑令”原文

停兑令一出引发社会恐慌,大批储户涌向中国银行,形成挤兑之势。张嘉璈的日记中提到过这个场面:“余自寓所到行,距址三条马路,人已挤满,勉强挤到门口,则挤兑者争先恐后,撞门攀窗,几乎不顾生死。”

张嘉璈后来在“自述”中提道:“我与经理宋汉章接读电令后,惊惶万分。详细计议后,认为如遵照命令执行,则中国之银行将从此信用扫地,永无恢复之望。而中国整个金融组织亦将无由脱离外商银行之桎梏。”思忖再三,两人决定抗命。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上海当年的挤兑场景

张嘉璈曾写过一篇名为“银行员的本职——做生意”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银行亦系商店之一种,出卖的是’信用’和’服务’。存户相信银行,所以去存款,就是买它的’信用’。亦即银行出售它的’信用’。”面对挤兑风波,张嘉璈采取的便是稳定“信用”这种简单方法。

5月13日,人们继续在中行门口挤兑,人数完全没有减少的迹象。14日是星期六,本来只营业半天,中行上海分行特意延长营业时间,下午照常开门,人数开始减少,大概只剩400多人。15日星期天,照例全天停业,上海分行特意开门半天,前来挤兑的人流明显减少,只剩100多人。这个时候银行的现金其实几乎消耗殆尽,如果后一天还那样挤兑,就维持不下去了。幸好到了16日,人们对中行的信心已经恢复,挤兑风潮就自己这样平息了。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中国银行在《申报》刊登的继续兑换的广告

实际上,张嘉璈自己曾这样总结他在中国银行的岁月:“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乱世中或许充满了从不可能中寻找突破的喜悦,但也满是身不由己和才华无处可施的无奈。

“停兑令”风波过后不久,时局转移,张嘉璈也调任中国银行副总裁,那一年中,总裁随权力更迭不断频繁,他这个副总裁实际上成为了中流砥柱。为抗拒军阀强行借款,他动了很多脑子,比如各处发行钞票的印版、颜色、地名都不同。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上任第一年,张嘉璈就进行了环球之旅,

图为他在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和员工合影

1924年10月,吴佩孚在出兵与张作霖开战前夕,把张嘉璈请到办公室,迫令中国银行借款五百万元。他只回答了几个字:“无力承借。”因此被扣留到深夜,仍告诉对方尽可以派军队到银行强劫。秀才出身的吴佩孚不想用武力强迫的手段,最后只好送他回家。

直系战败下台,1925年10月底,他又遇上了奉系军阀张作霖。胡子出身的张作霖威胁他说:“中国银行应领导先认大数,否则将采取非常手段。”他拒不答复。张交代军需将他带到一个办公室进行胁迫,最后经人调解,才把他释放了。

正是和军阀之间这些不快的接触,使张嘉璈对南方的国民党抱有一定好感,认为国民党新政是国家走向稳定、秩序的机会。然而随着和蒋介石接触加深,张、蒋二人之间也出现了摩擦。最厉害的一次是在1928年9月,起因是蒋约他到南京面谈,他生怕蒋要他出任下任财政部长,于是复电说:如有事可嘱财政部长转达。蒋又来电催促,他还是没有答应,蒋于是大怒,随即提出查封中国银行库存,并下令通缉张嘉璈。大家知道这不过是因为生气,便提议安排一次茶会,见面说开了事。可张嘉璈认为,蒋的态度,不是对待赤诚拥护国民革命军的金融家之道,拒绝参加茶会,当即请假,不到银行办公。最后蒋来信向他解释,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1928年的一个晚上,张嘉璈在随笔中愤然写道:“一切循天演公例,努力推进,何事不可追步欧美,甚或后来居上。”

【中行先辈】张嘉璈:中国现代银行的先行者

到了1935年,国民政府在中国银行中注入官股,蒋介石就趁机想让性格特殊的张嘉璈出局。这之后,张嘉璈终于被排挤出了工作了23年的中国银行。他伤感地说:“况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手裁的美丽花枝,何必常放在自己室内……所惋惜者,自民国成立后,希望以中行之力,辅助政府建立一完善之中央准备银行……此志未遂,斯为憾事。”

正是有张嘉璈这样的银行家在建立之初奠定的制度、胆识、信任和精神基础,中国银行才在随后的岁月中不畏历史沉浮,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连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从1912年2月5日到2016年2月5日,它的发展历程缩影了中国金融业一个世纪的风雨。百年中的人和事,以及尚存的风物,尽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2024 - 09 - 10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3日关于中国现代诸作家文/李泽厚我是顽固的挺鲁派,从初中到今日,始终如此。我最近特别高兴读到一些极不相同的人如吴冠中、周汝昌、徐梵澄、顾随等都从不同方面认同鲁迅而不认同周作人、胡适。这些人都是认真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并非左翼作家和激进派,却都崇尚鲁迅,鲁迅不仅思想好、人品好,文章也最好。我崇尚鲁迅,觉得他远超其他作家,包括超过张爱玲、沈从文等,当然也是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无法可比的。鲁迅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巨大的思想深度,又用自己创造的独特文体,把思想化作情感迸射出来,确实非同凡响。把张爱玲说成比鲁迅更高,实在可笑。艺术鉴赏涉及审美对象诸多因素的把握和综合性的“判断”,不能只看文字技巧。张爱玲学《红楼梦》的细致功夫的确不错,但其境界、精神、美学含量等等,与鲁迅相去太远了。要论文字,陀思妥耶夫斯基恐怕不如屠格涅夫,但他的思想力度所推动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却远非屠格涅...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哲学教会我的10件事(上)什么是哲学 ?
2024 - 09 - 10
来源:视频号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