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日期: 2024-01-10
浏览次数: 2

来源 | 最华人(ID:wcweekly)

作者 | 牧龙闲人

“只要我没死,就一定还清所有债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他公司破产,欠下了数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他没有跑路,也没有做老赖,而是一步步努力经营,奇迹般地还清了所有欠款。

之后,他出家为僧,在深山中苦修。

他叫邱威功,是一名泰国华裔,一生都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

作为泰国最大的工业地产商,邱威功手握泰国和越南5大工业园区,有来自全球的上千家工厂和30万员工驻扎其中,产值一度占到泰国GDP的11%。

他在Facebook拥有3000多万粉丝,每次泰国总理大选,都有极大的呼声支持他当总理;就连泰国前总理阿南也推荐他做曼谷市长,认为他当市长后,曼谷一定会有很多好的变化。

但这些都被他以“不喜欢从政”为由拒绝了。

如今,70岁的邱威功签署了一份“裸捐”遗嘱,表示要在自己死后,将99%的资产——约200亿泰铢(折合人民币41亿元)全部捐出。

他说:“我出生时空手而来,以后也将空手而去,我应为社会创造并留下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让社会永远充满美好。”

邱威功祖籍广东潮州,1953年出生于泰国北碧府。

他的曾祖父是客家人,早年为谋生计闯荡南洋,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在泰国建起了一个甘蔗园,由此在泰国定居下来。

为了不忘本,家族规定每个人都要学习中文。

所以,邱威功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邱威功很小就开始在甘蔗园里干活,抽水浇地、拔草施肥,还帮着父亲管理300个工人,统计每块地砍下的甘蔗数量、检查甘蔗是否补种齐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勤劳乖巧的孩子,却每天忍受着父亲的毒打。

父亲风流成性,在外面有23个私生子,并且脾气特别暴躁,常常稍不顺意,就对邱威功和母亲拳脚相加,有时候会往死里打,几次把邱威功差点打到残废。

邱威功清楚记得,11岁那年,自己开着甘蔗园的皮卡车,给工人们运送甘蔗苗和肥料。

由于刚学会开车不久,操作不熟练,一不小心撞坏了汽车的前机盖。

父亲凶神恶煞般地赶来,没有问他受没受伤,抡起电棒就朝他重重砸了过来。

他下意识闪躲,电棒擦着他的小腿掠过,“嘭”的一声砸在车架上断成了两截。

邱威功吓懵了,事后他回想,如果当时躲得慢一些,断掉的一定是自己的腿。

还有一次,邱威功干活时出了错,父亲不问青红皂白,照着他的脸就是狠狠一巴掌,直接将他抽翻在地。

他倒在地上,整个脸都麻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紧接着嘴里泛起浓重的血腥味。

弟弟妹妹们被吓得浑身发抖,连哭都不敢发出声音。他却没有哭,也没有示弱,支撑着身体爬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出了院子。

嘴里和衣服上都是血,他一边脱下衣服放到池子里洗,一边想为何自己每天干那么多活,却还是常常被打得半死。

他委屈极了,那一刻,他与父亲之间产生了再也无法弥补的裂痕。

“那时的我走投无路,为了逃脱父亲的魔爪,我甚至自杀过3次。我觉得父亲就不像我父亲一样。”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年轻时的邱威功

15岁那年,邱威功来到中国台湾读书,在台湾大学读机械工程。

也是从这一年,他和父亲因为一些矛盾彻底决裂。

他被赶出家门,学费生活费也被断掉了。

为了继续完成学业,邱威功一边上学,一边努力赚钱。

他低价收购一些破旧的自行车,修理后贴上自己设计的商标,租出去换钱。

寒暑假时则从泰国买一些首饰,偷偷拿到台湾出售。

这些首饰很受欢迎,一条几百泰铢的项链,能卖到1000多泰铢,价格直接翻倍。

这让邱威功意识到,进出口行业有很大的赚钱机会。

于是,他频频光顾商品展会,调查哪些商品最受欢迎,并联络进出口公司,把泰国的水牛皮、黄牛皮、木薯等卖到台湾。

由于精通泰语和中文两种语言,他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到大四时,已经攒下了4万多台币。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一年,邱威功刚满19岁。

靠着大学期间攒下的这笔钱,邱威功毕业后回到泰国,创办了自己的贸易公司——

安美德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贸易。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1971年,邱威功创办安美德有限责任公司

一次,他参加台大校友会,有校友见他对中国和泰国都非常了解,就建议他在中泰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建一个工业园,并承诺一定带头到他的工业园投资办厂。

邱威功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于是经过考察后,1988年,他筹资470万美元,买下了曼谷东海岸的120英亩土地,打造了邦巴功工业园。

靠着泰国得天独厚的贸易枢纽地位,邦巴功工业园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许多巨头公司如丰田、日立、三菱、索尼等,都在园区内建立了工厂。

之后,邱威功如法炮制,多方筹资贷款,先是在越南建立了雅美达工业园,一年后又在曼谷建立了罗勇工业园。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罗勇工业园

坐拥三大工业园,邱威功成了东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工业地产大亨,一时间名声大噪。

生意上的顺风顺水,让邱威功非常得意,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子,认为赚钱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叫乐极生悲,就在邱威功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他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灾难。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的快速扩张,以及高倍数的杠杆操作,给他的事业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大批企业工厂接连倒闭,摧毁了邱威功的工业园区,同时也让他在印度开发的土地项目毁于一旦。

他一下子欠了几亿美元的债务。

“那时整个泰国几乎破产,我也破产了。”

从天堂到深渊的落差,让邱威功近乎崩溃,一夜之间从“富翁”变成了“负翁”。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面对找上门来的债主们,他没有逃避,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绝不会赖账,一定会还清全部债款。

此后,邱威功着手缩减业务、拍卖资产,除了日常必要开销,他将全部进账都用来还债。

同时,他满世界跑业务,游说各企业到泰国办厂。亚洲跑遍了,又飞往欧洲,就连德国宝马都跟他建立了合作,在他的园区内开设了工厂。

最终,用了5年时间,邱威功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游北京胡同

这次危机,让邱威功沉稳了很多,他放慢步子,不再一味追求盲目扩张,而是精耕现有客户,努力把工业园的服务做到极致。

一般来说,工业园只要做好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等,就足够了。

但邱威功并不满足于此。

他将自己的工业园称为“城”,里边有顶级的医疗会所、度假酒店、商场超市、高尔夫球场等,甚至为了方便“城”里的公司和家庭,专门建造了医院、学校和银行。

他说:“很多外国人在这里居住3年,就不想回家了,因为他们在这里不仅能赚钱,还能生活得很快乐。”

2003年,在过完自己的50岁生日后,邱威功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惊讶的决定——抛下亿万身家,出家为僧。

他把公司交给下属打理,自己跑到深山里建了一座小屋,每天在山中静坐冥想,在小屋里写作。

这是他人生中最纯粹、最简单的一段时光,完全摆脱了世俗烦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衣布鞋,每天睡足8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冥想和写作。

静谧的环境让他完全安静下来,不再因物欲而奔忙,学会了感悟生命、知足常乐。

几个月的修行后,他彻底喜欢上了这种生活,从此以后,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这座小屋里度过。

他用十几年的时间,写下了21本书,其中自传《做一个好人》大卖,成了泰国最畅销的书籍之一,深受包括泰国国王在内的很多人喜爱。

这本自传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Fair Amata,寓意“永不熄灭的燃烧之火”,在东南亚多地播出。

他的书都卖得很便宜,每本折合人民币约4块钱,保证连乞丐都买得起。因为他写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传授经验,帮更多的人走出困境。

“我希望给予年轻人的是,如何用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财富,这样他们前半生或许艰辛,但后半生就能享受自己打拼出来的财富了。”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在长春新华书店签字赠书

2011年,为了找寻写作灵感,邱威功决定环游亚洲。

此时的他每年公司分红几个亿,这些钱足够支撑他做任何事。

他组建了一支10人车队,开着亲自设计的4辆房车,穿越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中国等地。

并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威功看世界》《亚洲的崛起》,希望通过镜头,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亚洲,将东方文化和价值观推向全球。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登上八达岭长城

在中国,他用了超过4个月的时间,走遍北京、上海、云南、江苏、黑龙江等21个省市。

他并非简单游乐,每到一处,都会接受当地政府的邀请,参加相关的投资推介会,以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拓展中泰两国的贸易合作。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游历中国

在他的工业园区内,讲华语的工厂有100多个,其中从中国大陆来的占到了9成。

他说,在泰国居住和工作的华裔有很多,能在泰国建设一座中国工业城,华人就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一盘散沙各做各的,而是能有一个基地,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如今的邱威功已有70岁,今年3月,在自己的生日宴上,他签下了一份“裸捐”遗嘱。

他表示,要在自己去世后,将个人资产的99%,约200亿泰铢全部捐出。

这些钱将用于资助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完成学业,并为泰国的文学和艺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也许是父亲给他的童年留下了太多阴影,邱威功一生没要孩子,无儿无女。

多年来,他一直对23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非常照顾,在感情上视如己出。

他把自己30亩地的村庄,细分给弟弟妹妹们盖房子,并留出两块空地,计划着等侄子侄女们长大了盖楼房,一层住一家。

同时,他也计划着建造一座养老院,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弟弟妹妹们如果愿意,都可以搬过来居住。

当被问到是否因巨额财产无人继承而感到遗憾时,邱威功说:

“自己从未遗憾,自己的钱本就取之于民,理所当然该用之于民,捐款能帮助更多人,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亿万富豪,3次自杀,50岁出家,70岁裸捐

邱威功在政界商界都有很多朋友,不止一次有人提出,希望他能竞选泰国总理。

但邱威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对政治实在没什么兴趣。”

他从不热衷权力,他坦言,像闲云野鹤般生活,是最让他快乐的事情。

前半生努力打拼,后半生享受生活,这大概是人这辈子最好的活法了。

只是很少有人能像邱威功一样,能如此从容地从金钱与权力中抽身而退。

知足者贫穷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这是邱威功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智慧。

在他看来,那远离浮世的一间深山小屋,足以成为心灵最安稳的栖息处。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