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一家出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全靠这12条家训

日期: 2023-01-25
浏览次数: 6

来源:《今日头条》 2022-12-23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志士。这些人不仅自己知识渊博,对于后代的教育也是各显神通。有一个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家族,因12条家训,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军和55位尚书。这个家族就是山西运城裴柏村中的裴氏家族。自东汉开始这个家族经历百余代以后,成功跻身名门望族,更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出了17位宰相。

一家出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全靠这12条家训

让裴氏整个家族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了如此庞大繁荣的家族得益于裴氏的家训。家训融合了几代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是家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的精神内核。

一家出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全靠这12条家训

裴氏家训一共有12条,大概分四个方面即“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

第一条,敬奉祖先。第二条,孝顺父母。这两条家训放在首要位置,代表了家族的开端需要对祖先的恭敬,对父母的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这种基本的品德都做不到,那更谈不上心怀民生了。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常常自己用野菜做饭,却背着大米从百里之外回家孝敬父母。这足以看出对父母的孝敬,是人们修身修心的基础,像仲由这样的贤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普通人了。

第三条,友爱兄弟。第四条,协和宗族。第五条,敦睦邻里。这三条意思相近,是嘱托后人要以和为贵,对待兄弟、宗族和邻居都要亲和,不可与之争吵。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一家出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全靠这12条家训

例如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出自司马迁撰写的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老将廉颇认为自己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蔺相如却只凭借他的口才就得到了在自己之上的官位,心中很是不服气,觉得不公平,就放出豪言如果再看到蔺相如就会狠狠羞辱他。蔺相如听到此话就告假不上朝,避免与廉颇碰面,他的门客们都十分不解。蔺相如告诉他们要以国家为重,现在国家正是需要廉颇守护的时候,私人恩怨不足为提。廉颇听后觉得很惭愧,于是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后,一文一武将国家带向了繁荣。所以可以看出“以和为贵”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家族、朝堂甚至时代带向繁荣。

第六条,立身谨厚。第七条,居家勤俭。第八条,严教子孙。第九条,读书明德。第十条,惇厚戚朋。第十一条,慎重言语。第十二条,讲求公德。剩下的这7条家训是对后人品德的要求。首先对后代们的要求是行事说话要谦虚谨慎,时刻要牢记祸从口出,切忌狂妄自大。历史上也有不少因说错话而失去官位乃至性命的人。

像在《后汉书.梁冀传》有这样一段记载,东汉时期,以梁冀为首的外戚强势并把持了朝政,9岁的汉质帝刘缵对此很是不满,便说他是跋扈将军,后来直接被强行灌下一杯毒酒。由此可见,9岁的汉质帝刘缵并不懂“祸从口出”的道理。行走江湖,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像帝王这样身处权利的顶端有时都不能随心所欲,更何况没有权利的我们。

还有就是要求后代们勤俭节约,这点在平时生活中看起来容易,但在官场上则十分不易。在官场上会有很多诱惑,比如财富比如权利,要求后代们勤俭节约的意思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的欲望迷了双眼。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在处事方面要讲究以德服人。要重视后人的教育,严格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更好地修身养性。对待亲戚朋友要亲厚,他们遇到麻烦时候能帮则帮。

裴氏家族牢记祖先留下的家训,所以不曾出过大奸大恶之人。《裴氏世谱·列传》更是记载了裴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贡献,其中不乏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世清、军事家裴行俭和政治家裴休等等。这些名人的成功离不开裴氏这12条家训。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的文人志士。这些人不仅自己知识渊博,对于后代的教育也是各显神通。有一个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家族,因12条家训,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军和55位尚书。这个家族就是山西运城裴柏村中的裴氏家族。自东汉开始这个家族经历百余代以后,成功跻身名门望族,更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出了17位宰相。

让裴氏整个家族得以保存,并发展成为了如此庞大繁荣的家族得益于裴氏的家训。家训融合了几代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是家族文化的精髓,更是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的精神内核。

裴氏家训一共有12条,大概分四个方面即“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

第一条,敬奉祖先。第二条,孝顺父母。这两条家训放在首要位置,代表了家族的开端需要对祖先的恭敬,对父母的孝顺,所谓“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这种基本的品德都做不到,那更谈不上心怀民生了。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仲由,字子路,常常自己用野菜做饭,却背着大米从百里之外回家孝敬父母。这足以看出对父母的孝敬,是人们修身修心的基础,像仲由这样的贤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普通人了。

第三条,友爱兄弟。第四条,协和宗族。第五条,敦睦邻里。这三条意思相近,是嘱托后人要以和为贵,对待兄弟、宗族和邻居都要亲和,不可与之争吵。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以和为贵”的重要性。

例如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出自司马迁撰写的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老将廉颇认为自己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蔺相如却只凭借他的口才就得到了在自己之上的官位,心中很是不服气,觉得不公平,就放出豪言如果再看到蔺相如就会狠狠羞辱他。蔺相如听到此话就告假不上朝,避免与廉颇碰面,他的门客们都十分不解。蔺相如告诉他们要以国家为重,现在国家正是需要廉颇守护的时候,私人恩怨不足为提。廉颇听后觉得很惭愧,于是负荆请罪,两人和好后,一文一武将国家带向了繁荣。所以可以看出“以和为贵”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家族、朝堂甚至时代带向繁荣。

第六条,立身谨厚。第七条,居家勤俭。第八条,严教子孙。第九条,读书明德。第十条,惇厚戚朋。第十一条,慎重言语。第十二条,讲求公德。剩下的这7条家训是对后人品德的要求。首先对后代们的要求是行事说话要谦虚谨慎,时刻要牢记祸从口出,切忌狂妄自大。历史上也有不少因说错话而失去官位乃至性命的人。

像在《后汉书.梁冀传》有这样一段记载,东汉时期,以梁冀为首的外戚强势并把持了朝政,9岁的汉质帝刘缵对此很是不满,便说他是跋扈将军,后来直接被强行灌下一杯毒酒。由此可见,9岁的汉质帝刘缵并不懂“祸从口出”的道理。行走江湖,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像帝王这样身处权利的顶端有时都不能随心所欲,更何况没有权利的我们。

还有就是要求后代们勤俭节约,这点在平时生活中看起来容易,但在官场上则十分不易。在官场上会有很多诱惑,比如财富比如权利,要求后代们勤俭节约的意思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心,不被世俗的欲望迷了双眼。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在处事方面要讲究以德服人。要重视后人的教育,严格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更好地修身养性。对待亲戚朋友要亲厚,他们遇到麻烦时候能帮则帮。

裴氏家族牢记祖先留下的家训,所以不曾出过大奸大恶之人。《裴氏世谱·列传》更是记载了裴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贡献,其中不乏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世清、军事家裴行俭和政治家裴休等等。这些名人的成功离不开裴氏这12条家训。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9
来源:视频号“心之所系在云大”——云南大学老一辈教师系列访谈 今日关注:杨振昆教授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