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沉痛悼念!五天内痛失12位两院院士!​

日期: 2022-12-27
浏览次数: 12

来源:《腾讯新闻网》 2022-12-27

沉痛悼念!五天内我国痛失12位两院院士!

12月21日,稀有稀土金属冶金专家张国成、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逝世。

12月22日,著名材料学专家顾真安院士、土木工程与结构力学专家龙驭球院士在北京逝世。

12月23日,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院士、药学家蒋华良院士及著名野生动物管理学家马建章院士逝世。

12月24日,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张金哲院士逝世。

12月25日,我国著名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王仲奇院士逝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童坦君院士

1934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7月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历任本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12月至1981年8月期间作为教育部公派52名我国首批访美学者之一赴美留学。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沉痛悼念!五天内痛失12位两院院士!

1982年童坦君教授建立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衰老分子机理研究室,将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念与技术系统地引入到我国衰老医学基础研究中。2004年3月,以童坦君教授实验室为主体,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童坦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童坦君教授主攻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建立了一套国际公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理论研究和药物抗衰效果评价;系统揭示了p16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及信号转导,证实环境因素不仅可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引发基因变化间接影响衰老;课题组还发现并克隆了多个衰老相关新基因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功能分析和机制研究。

童坦君教授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攻关课题等,科研成果先后获得15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和荣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在童坦君教授的带领下,衰老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衰老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童坦君教授自1964年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坚守在医学基础教育的一线已50余年。童坦君教授重视教学改革,2006年就我国博士后教育制度改革和建设向国务院提交建议。其在教学过程中主编或参编《生物化学》等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30余种,2003年主编的五年制生物化学教材2011年由台湾合记书局再版,现为海峡两岸该领域唯一简、繁体并存的中文教科书。为了更好地向全社会展示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和衰老领域的前沿进展,童坦君教授积极筹备并倡导建立了“中华健康老年网”,无偿地向专业学者与广大民众普及衰老理论和抗衰老知识。

童坦君教授是德高望重的师者,同时也是勤奋创新的学者,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仍旧在探索衰老奥秘的科研道路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奋战至最后一刻。童坦君教授这种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学者精神值得每一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学习践行并传承发扬。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我们沉痛悼念童坦君院士!

张金哲院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原副院长、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金哲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4日17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沉痛悼念!五天内痛失12位两院院士!

张金哲院士从医七十余载,为我国小儿外科创建与发展奋斗一生。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我国小儿外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蒋华良院士

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蒋华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点54分在上海逝世,终年57岁。

沉痛悼念!五天内痛失12位两院院士!

蒋华良,男,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药物科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7年蒋华良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担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首任院长;2013年至201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1月当选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蒋华良主要从事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

张友尚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张友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沉痛悼念!五天内痛失12位两院院士!

张友尚,1925年11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