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网》 2022-06-19
中国古代有一部神话小说,至今人们还爱看,并对里面的历史故事深信不疑。
这就是明代的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
因为这部小说里除了讲到先秦时期,这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历史时代,还涉及到中国古老的三教:阐教、截教、西方教。
里面的人物都是中国神话里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至今仍想一探究竟的神仙。
有人对封神演义的故事深信不疑,但是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封神演义火了多少年,他就被黑了多少年。
这人就是据说被九尾狐妖苏妲己迷惑,残暴不堪,最后搞的国破家亡的商纣王。
掐指一算,自纣王时期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了,他着实被冤枉的有些可怜。
仔细看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再结合封神演义,会有新的感触。
商纣王名叫帝辛,出生时间不详,后人推断大约是在公元前1105年。
他的姓氏是上古姓氏之一的子姓,也是殷商时期的国姓。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子姓的诸侯国里主要是宋国。
帝辛卒于公元前1046年,上古商朝的末代君王,世封“纣”,人称纣王。
根据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其在位时间为三十年,公元前1075年至前1046年。
帝辛继位后,建了国都“朝歌”。
帝辛是个有才华的君王,体格也健壮,属于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人。
《史记》中记载:
“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荀子》中也赞过他:
“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由此可见,真实的纣王首先不是个不学无术之人,不是小说中那么昏庸。
纣王尊重先人,在位时严格了周祭的制度,下令祭祀父亲文武帝乙,适逢大乙的翌祭之日,他又连续三日举行祭礼。
他懂得为人善用,改变了先王的用人政策。对外,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
帝辛十年,他征伐夷方,商军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与攸国攸侯喜合兵进攻,击败夷方军,历时约九个月。
帝辛十五年,他复征夷方,又耗时九个月。
除了打仗,帝辛还重农桑,制定了严刑峻法来治国。表面这些举动看起来,帝辛都是个好君王。
那封神演义为何要把他写的那么不堪呢?
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有过苛捐杂税的行为,百姓形容过高的赋税为“苛捐杂税猛如虎”。
君王要打仗,要大兴土木,就得花钱,钱从哪来呢,必然是赋税。
帝辛四处征战,又修建朝歌,只能加重赋税敛收,再加上他的严刑酷法,统治集团内部必然出现矛盾。
内部产生裂痕,统治根基就会动摇。
商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七窍之心,是他被人诟病最大的轶事。
但是他这些罪行的虚实是有争议的。
先秦时,子贡就怀疑帝辛的罪行是因为他后来被姬发打败,被强加的。
《路史》中认为桀纣二君的事迹有部分重合,存在夸大事实的成分,朱熹也称帝辛在位时有善政。
而对帝辛罪行的指控,从《尚书》的六项,到战国时增加二十项,西汉又增加二十一项,东晋还给增加了十三项。
就是说这些罪行都是后人添油加醋累积上去的,时间越长,越不可信。
郭沫若也曾说:“武王克殷实侥幸,万恶朝宗集纣躯。”并呼吁:“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历代君王都会以各种方法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武王伐纣这件事,并不是小说中写的那么冠冕堂皇。
姬发最后能赢,《商代史》中认为,帝辛和父亲帝乙两代君王的征战,虽然大多是殷商取胜,但是战争伤害了经济和百姓,透支了国力,才给后来周武王留下了可乘之机。
《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牧野之战确切时间不详,说法各异,周武王率诸侯联军进攻,帝辛战死,殷商灭亡。
时间越长,对纣王的争议,却越大了,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封神演义真的将纣王过于黑化,而将武王过于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