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头条网》 2021-02-24
一个出身书香世家的懵懂少年,参加学生活动被中学除名。
边看边干,他为工人起义制作火药和炸弹;靠自学成才,他发明了地下电台;为躲避叛徒,他跑到苏联学习,成为无线电专家。这还不算完,他曾被周公誉为王牌'红色特工',1955年还成为第一批中科院院士。
他被主席赶鸭子上架,干了27年外贸;主业之余,他在1973年为国家赚了30亿美元外汇;又拿部分外汇进口几十套化肥生产线,提高了粮食产量。
这个堪称'穿越'神剧里的男主,就是红色特科真正的'奇才'李强。
李强事迹
一、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强,原名曾培洪,1905年生于江苏常熟书香世家,6岁进入私塾,8岁转到常熟中西学堂。1920年,15岁的曾培洪进入杭州宗文中学,因为一篇反对旧礼教的小文被开除,转入英文授课的上海南洋路矿中学,打下了很好的外语基础。
1923年,曾培洪进入大学部(今上海东华大学)土木科,在当时第一次大合作的环境影响下,1924年5月,《民国日报》总编叶楚伧介绍他加入了其所在的组织。
1925年,一个名叫恽代英的人改变了曾培洪的方向,他博才善辩,让曾经的偶像叶楚伧相形见绌,而曾培洪逐渐发现与叶楚伧的信仰不同,逐渐走向革命。
1926年,为配合北伐,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赵世炎连续两次在上海组织工人起义,但都失败了。1927年3月,陈独秀、周公也加入上海起义筹备,炸弹、枪支等很难买到,罗亦农就让曾培洪秘密制作制炸药、手榴弹。
曾培洪把试制炸弹的地点选在老家,堂侄曾雍孙的书斋'亦爱庐',这是一座白墙黑瓦的临河民居,非常僻静。炸弹、手榴弹制作好了,就跑到附近山上试爆。制造成功后,还要带出城去,他把手榴弹绑到身前,守卫一般用手摸两侧,涉险过关。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成功,但是被蒋氏窃取成果。1927年,蒋、汪合流,大革命失败。11月,周公组建特科,擅长交际的李强被调到特科。
1923年,18岁的李强
二、天纵奇才的'跨界007'
1928年,特科组建,在武汉余积里12号一座弄堂式房子。
向忠发、周公、顾顺章为核心,下设四个科(股):洪扬生是总务(特务)科长,陈赓是情报科长,顾顺章是行动科长(红队),曾培洪(即李强)是交通科长。
曾培洪进入特科,有几个先天条件:一是少年叛逆,天生'痞气',老干部看他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看他像军人。二是性格开朗郊游广阔,为了工作在黑白红黄各派游走。
最有利也是周公最依赖的,是曾培洪的业务能力,无论制作炸弹还是武器,几乎天纵奇才,无师自通。在武汉,曾培洪搜集了一批枪支,单枪匹马送到叶挺24师的颜昌颐那里。他和特务股还筹集了10万银元,用作上海、南昌等地的经费。
1928年,周公从苏联开完'六大'回国,迫切需要建立地下无线电台。
可是缺少无线电专业人才,周公决定让造出炸药和手榴弹的曾培洪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曾培洪一听这任务有点犯难,大学读的是土木科专业,对无线电几乎一窍不通。更要命的是当局对无线电的管制很严,书店里找不到有关的书籍。
周公如此看重自己,只有硬着头皮上。曾培洪和张沈川、涂作潮住进蔡叔厚的绍敦机电公司,曾培洪买来很多美国版英文书籍,潜心研究。再跑到博物院路私营大华仪器公司弄一台收发报机,反复拆解。然后到洋行购买零件,尝试制作。
几个人按图索骥,不到一年,1929年10月,收发报机研制成功。
李强家乡的'亦爱庐'
三、从港岛到苏联:改名'李强'以明志
有了收发报机,特科把秘密电台选址上海租界赫德路福德坊32号。
他们租了一个三层楼,曾培洪管机务,张沈川管报务。可是当时在上海隐蔽一座电台非常困难,就连冯玉祥、阎锡山的秘密电台,都被当局破坏了。
随着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如星星燎原之势,建立新电台非常急迫。
1929年12月,曾培洪把收发报机藏在行李中,和黄尚英到港岛建立第二个秘密电台。安检花了两块钱小费,安全到达九龙。曾培洪经过多次勘察,选中九龙弥敦道小街一幢楼的四层,由一个姓胡的交通员管理,报务员是黄尚英和一位朝族同志。
1930年1月,沪港两地第一次通报,恰巧邓公路过港岛,就以百色起义成功为消息发送。邓公妻子张锡媛在上海病逝,就是曾培洪安葬,两人从此结识。
但是,报务员工作非常辛苦,一般情况下不能离开,饿了吃冷饭团,有病也要坚守。5月,黄尚英因肺病吐血回上海治疗,8月在杭州去世,年仅20岁。曾培洪派邱德接替工作,这年冬天,电台被特务破坏,邱德也牺牲了,九龙的电波消失了。
1931年3月,顾顺章被捕叛变,周公决定曾培洪去苏联。曾培洪化名'张振声'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王明认为曾培洪与顾顺章关系亲密,不予信任,不让他进东方大学,让他到了无线电训练班。曾培洪没说什么,改名'李强'以明志。
四、位卑未敢忘忧国:万里跋涉回延安
李强没有进入东方大学,是一大遗憾,这所大学堪称干部的摇篮,培养了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王一飞、彭述之、柯庆施等40多人。
但李强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在技术型人才道路上,走上了开挂的人生。
从曾培洪到李强,从'红色特工'到无线电工程师,李强转型很快,学会了俄语,潜心研究无线电理论。在苏联6年成就斐然:《发信菱形天线》论文引起震动,被称为'李强公式';入选苏联邮电委员会通信科学院研究员,位列七位无线电专家之一。
苏联爱护尊敬知识分子,李强的名字也被收入《苏联百科词典》。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心在祖国的李强呆不住了。
1938年初,李强回到延安,被任命为军工局副局长,既是局长也是工人。李强很快进入角色,制造步枪、手榴弹、掷弹筒、迫击炮。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一支'无名氏马步枪'诞生。炸药厂、炼钢厂、制药厂、炼油厂也陆续建成。
李强成为陕甘宁边区唯一'特等劳模'。1944年,主席亲笔为他题词'坚持到底'。不久,李强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沈鸿、钱志道、吴际霖、彭世禄、李鹏、叶选平等等,都出自延安自然科学院。
1944年,主席为李强亲笔题词'坚持到底'
解放时期,李强建造短波广播发射台,把延安的声音传向世界。
建国之初,李强为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局长、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局长。
五、开挂的人生:看到将帅评衔,曾经想改行
李强的开挂人生,在建国以后走上了巅峰。
1950年2月,主席找到李强:'要不,你干外贸吧!'李强没有思想准备,下意识地拒绝了。不久,主管经济的李富春找到他,摆出三大理由:你在苏联6年,懂俄语,懂机械、懂经济,做外贸有优势。李强一向听组织的话,这下答应了。
1950年8月,主席率团访苏,李强随行,为争取156个重大援助项目出力甚多。1952年,李强出任外贸部副部长,由此开始27年的外贸生涯。
1955年,中科院设立学部,李强成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某一天,李强与特科时的两位老战友聂荣臻、陈赓一起畅饮,看到老友一个是国防科委主任、开国元帅,一个是副总长、开国大将,一向淡泊的李强突然有些艳羡了,半开玩笑地提出,把自己调到他们的部门,也要当当将军。
特科时期的陈赓
聂帅笑了:'我这一辈子,就差你李强的才华,否则也是一个学部委员。'陈大将也接过话头:'我军将星如云,可是像你这样的技术型专家凤毛麟角。研制尖端武器,目前急缺外援,能担此大任的,舍你李强其谁?'
半醉的李强与两位老友哈哈大笑。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引发世界货币动荡。经主席决策,李强操作黄金外汇期货,赚30亿美元。又用部分外汇进口十几套型化肥生产线,提高了粮食产量。
1979年,卓有远见的李强顶着非议,力主引进第一条可口可乐生产线。
1983年,77岁的李强退居二线,仍然不忘罗亦农等人的遗嘱,默默照顾'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的后代。
1996年9月29日,91岁的李强逝世,家里财产只有一张6万元的存折,那是中科院的奖金。1997年4月,常熟虞山松风亭旁、面朝尚湖的'李强叶落归根处'纪念墓碑落成。这位'穿越'历史的奇才,终于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