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日期: 2020-11-23
浏览次数: 9

来源:凤凰新闻20200806

在中国多民族的语言中,满语属于不完善的小语种。满语为满洲人使用的语言,其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汉语对满语的影响

满语中存在着大量来自汉语、蒙古语、藏语、梵语等语言的借词,其中尤以汉语借词数量巨大,有一种观点认为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满语词汇的三分之一左右。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说到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可追溯到满语的前身女真语。明代的《华夷译语》中,收录了八百多个女真词语,均用汉语标音,其中汉语借词约占10%。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至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并自称满洲。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从辽阳迁都沈阳,整个辽东全部划入后金版图。清太宗天聪十年(1636年),建大清国,改元崇德。直至1644年入关前,这一个甲子的时间,是满族形成,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期。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满族作为一个新兴民族,充满活力,蓬勃向上,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接受新鲜事务,学习了不少新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适应自己的发展,向其他先进民族学习、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满语中大量汉语借词的出现,是顺应这种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满清入主中原后,曾想在全国普及满语,但却没能成功。原因很简单,由于满语的词汇量不够,满清皇帝在治国理政时,很多号令用满语根本无法表达,朝廷为此十分尴尬。为了方便处理国事,满清皇族不得不向汉人学习汉语。

民族的融合逐渐改变着满语的地位,汉语日渐在汉满语言接触中处于强势地位。清军入关后,虽然朝廷力主满族人要说满语,但是北京话的影响力太大,没过几年,在北京住下来的很多满族人就以会说北京话为体面了。到康熙朝,满族人一张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康熙皇上看到汉语的普及,意识到会导致满语的失传,为此专门下旨要求满族官吏要学满语,但似乎效果不大,因为皇上自己个儿就喜欢汉语,做得好诗写得好文。康熙他爹顺治皇上的生母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汉族大臣佟图赖的女儿,是汉军八旗,所以,康熙身上有满、蒙、汉三种血统,汉族占了一半。所以,他喜欢汉语也是有原因的。康熙的儿子雍正帝胤禛十分喜欢汉文化,他自幼学习并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而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更是对汉文化钟爱有加,他的汉文化修养甚至远超一般汉族官员。

到了清朝末年,会说满语的人还有,但懂满文的人就已然凤毛麟角了。20世纪80年代,要成立北京满文书院,有关人士对全国会满文的人进行了统计,全国不到100人,北京仅有30多人,而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

两种语言接触后影响是互相的,只不过在满语和汉语的接触中,汉语处于强势地位,满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不等于说满语对汉语完全没有影响。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呈区域化的,女真族乃至后来的满族入关前一直聚居在东北,后来清军入关,又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因此,满语对汉语造成影响较大的地方主要就在这两块区域。随着民族的融合,满族和汉语难免互相碰撞,并在碰撞的过程相互渗透最后达到了融合。

我们通用的普通话,按照百科的解释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满语作为底层语言遗留在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中,这是满语对东北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满族对汉语普通话乃至世界语言宝库的一大贡献。

在如今的东北话和北京话中,仍然留着满语的痕迹。

北京语音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轻声和“儿”化韵。这个其实就是受到了满语的发音习惯以及音素的影响。轻声是因为满语是无声调语言,但是有轻重音的变化,而这个轻重音的变化规律就是“重轻”或者“重轻重”。“儿”化韵 是由于满语的音素比汉语的发音位置靠后并且有小舌颤音。

满语中一些深入生活的个别词汇,至今仍在北方方言中有所保留。例如,普通话中的膝盖,东北方言则为啵棱盖儿,是满语音”pelegar“音译过来的;普通话中意为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孩子,东北方言为老嘎达,是满语音”lokata“音译过来的;普通话意为变质,东北方言为哈喇,如”剩菜隔夜了,都有哈喇味了“,是满语音”xar“音译来的。等等。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一些东北地区的人们至今仍称猪后腿上的距骨为“嘎拉哈”,称小米饭为“星星布达”,称高粱米饭为“苏苏布达“,称坐为“特”,称走为“牙布”,称勇士为“巴图鲁”。而满语音”japu“音译来的压马路(轧马路),随着汉语的发扬光大,甚至成了南方谈恋爱的代名词。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满语词汇在汉语中的保存

如今,满语虽然几乎消亡,但它的一些词汇被汉语借用,由于生产生活、地名等的沿袭,这些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汉语中。

一、地名

哈尔滨:满语原义为“晒网场”;

齐齐哈尔:旧称“卜奎”,满语是摔跤手之意。也有一说认为,齐齐哈尔是满语“皙陈嘎拉”的音译;

佳木斯:满语意为“驿丞村”或“站官屯”;

伊春:满语意为“皮毛之乡”;

吉林:源于“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现在称吉林其实就是使用了汉语的略称,如果意译的话,叫沿江就不好听,音译叫吉林江也不好听,还是吉林好;

鸭绿江:满语音”yalu ula“,yalu意指田地的边端。鸭绿为音译;

塘沽:满语音”tanggu“,意指百,据说是因为塘沽离京有一百里。

二、名词

嬷嬷:汉语意为乳、奶,现转意指乳母;

饽饽:指糕点,饼干,汉语又将其发挥,如你真是一个香饽饽;

萨其马: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现各大超市有售,也叫沙琪玛;

嘎达、疙瘩(ga da):汉意地方、区域。比如赵本山就是大城市铁岭那嘎达的;

妞:满语音为“nionio”,女孩儿的意思,这个传播得挺广,试问哪位不喜欢小妞?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三、动词

咋呼: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在东北话里则是瞎喊、不礼貌或不文明的意思;

呵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汉意为责备、斥责;

剋:满语意思指打,北方方言则引用为指责,如挨剋了;

克扣:源自满语”keike“,意同汉语敲竹杠、揩油,比如军阀克扣军饷;

磨蹭: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汉意为繁琐缓慢,拖拖拉拉;

胳肢;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人发痒、发笑,这个女孩子好像最喜欢这样,汉语发扬光大又在后面加了个”窝“字,就成了名词,至于指哪儿,你抬起胳膊去闻闻。

四、形容词

埋汰:满语”mai tai“,肮赃的意思;

磨叽:也有说墨迹,满语”moduo“,指办事拖拉,如”那个人真磨叽,一碗饭吃了俩小时“;

各色:也有说个色,指性格特殊,不合群;

白: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这个流传很广,如白干了、白辛苦、白跑一趟等;

挺: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我们常用,如做女人挺好,做男人要挺起来。

......

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汉语中保存的满语词汇,有哪些?

其他的如影视剧中保留的也有很多且为人们熟知,如阿玛、额娘、阿哥、格格、额驸、包衣等等。

由于古汉语博大精深,且满语中原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因而有些被误认为是保存于汉语中的满语借词,实际上原本就是汉语,比较难以区分。

如”邋遢“,就是地地道道的汉语。

眼见得路迢遥,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风鞭瘦马。——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

汉语中的满语词汇远不只以上所举的例子,只不过随着满汉民族融合的加深,一些词语早已被人们忘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语并没有消亡,它还活在方言中,活在汉语的细枝末节中。现在虽然已经难以找出会说完整的满语的人,但是满语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存活了下来。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