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缅怀杨忠礼点滴二三事

日期: 2017-12-18
浏览次数: 1066

来源:《亚洲周刊》2017年11月5日

文/杨锦麟

  马来西亚企业家、丹斯里杨忠礼博士逝世。他热衷社会公益、华文教育事业,长期关注两岸时局,对“去中国化”言论深恶痛绝,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杨忠礼:YTL集团创始人

  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丹斯里杨忠礼博士逝世的消息,震撼了马来西亚,同时也震撼了东南亚及华人世界。他及他的子女们共同创建的YTL机构集团,除了商业领域骄人的成就之外,同时也为世界华商树立了迄今为止“富过三代”、永续发展传承的成功范例。

  杨忠礼灵堂前,前来拜祭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代表络绎不绝于道。其中来自故乡金门、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社会各界的吊唁花篮、唁电等格外引人瞩目,不乏有文化教育、公益慈善领域里的各界人士和团体代表。这表明,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令马来西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对大中华文化圈的关注与投入亦有与众不同的慷慨输将,更有未必为外界所熟悉的影响力。

  我专程从香港飞往吉隆坡,在杨老前辈遗像前深深鞠躬,瞻仰遗容,缅怀他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追忆他教诲鼓励和劝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已。

  我没有按照当地习俗敬献花篮,也没有在当地报刊上刊登吊唁广告,唯以这样一篇短文,追忆老前辈生前与我互动交往的数件小事,表达对这位“情系中华文化”、“华人社会楷模与典范”的无限哀思和悼念。

  我与杨忠礼夫妇相识结缘于二零零四年,时在凤凰卫视八周年晚会上。老人家是我主持栏目的忠实粉丝,我主持过的所有节目,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出,赞赏有加。返回香港后不久,就收到了老人家亲笔撰写的信函,邀请我再度造访马来西亚,并亲自陪同我到雪州州立小学、巴生兴华中学以及他的故乡等地参观,和我多次分享他的祖辈以及他自己艰苦创业的历程,分享杨忠礼集团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发展的成就,也分享了自己在最艰困时刻的坚持与守望,在获得成功之后的宽厚与谦卑。在他那本传记中,我也学习了更多,他创业艰辛却坚持不懈,努力打拼,一直是我人生的楷模。

  与老前辈的结缘,就是两代人的“忘年交”,我视之为杨家前辈,亦为师长,亦为挚友,交往互动过程中,他或真诚以待,或直言不讳,或苦口婆心,或严厉批评,体现的就是一个真,就是善意与宽容,他从不把我当成“外人”,我们之间跨越年龄限制的情谊,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考虑,也没有任何出于私心功利的交往,交往互动就是一个“纯粹”。他与我之间任何一次电话或当面对话,每次都以闽南方言称我“亲欸”,那就是一种让人永远铭记的温暖,持续十多年而不辍,也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情系中华文化,故国乡土文化不敢忘怀,是老一辈海外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特质,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特质,是特殊历史经验的沉淀,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国籍、宗教信仰的改变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杨忠礼伉俪对子女儿孙独具特色的言传身教,维系大家族的和谐相处,培养教育子女儿孙的方式方法,是杨忠礼家族企业布局全球、永续发展的成功路径,可成为现代跨国企业管理的特殊范例,其核心价值提取,正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独特呈现,是老一辈华人企业家世代传承、根部滴灌的熏陶与教化。他的独一无二,已成为某种时代的引领,我和很多朋友都期待,在杨忠礼之后,仍会有更长远的世代传承。

  杨忠礼集团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投资,但对于两岸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输将,不遗余力。比如九十年代初的华东水灾、二零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台湾的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灾……杨忠礼伉俪的名字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捐助捐献名单的榜首。大陆或台湾地区的宗亲联谊活动、认祖归宗祭拜仪式,马来西亚、金门以及陕西凤翔等地的杨氏宗亲活动,老前辈任何时候都出力甚多,有口皆碑。他曾带着我驱车百余公里,到马来西亚某个州参加当地杨氏宗亲会的年会活动,数千名杨氏宗亲聚集一堂,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对于马来西亚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亦是不甘人后。坚持二十多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二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春节团拜活动”,即是对大马社会各界的回馈,也是维系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煞费苦心。

  杨忠礼前辈长期关注两岸时局,他政治立场不偏不倚,在两岸政商界都有广泛的人脉,长期保持友好的互动关系,所有涉及两岸关系的电视节目,他几乎都没有落下,且随时有自己的观察心得。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民进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忧心,对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各种“去中国化”的倾向深恶痛绝,直斥其非。这些年来,他重视、关注、了解中国大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既看到了进步成就,也对一些负面现象有很直接了当的意见表达。他对马来西亚坚定不移的国家认同无容置疑,但对于近些年时局的纷纷扰扰,曾对我表达过诸多的焦虑与叹息。

  热心华文教育与社会公益,在杨忠礼“功成名就”之前,已是马国华社的“口碑相传”,“功成名就”之后,他的热心不减,努力不懈,雪州华文学校、巴生兴华中学的建设发展,无不浸透杨忠礼伉俪的心血;他出任国立马来西亚大学荣誉校长,可谓尽心尽责;他对金门大学,以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多次慷慨大方捐赠,毫无保留的奉献,获得了海外华人广泛的赞誉,他多次称,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女们接受华文教育的时间太少,使用华文交流沟通的机会太少,对中国大陆的了解仍不够深入全面。也许他增加对两岸多所高等院校的捐赠和加强合作交流,多少有一点弥补遗憾的成分,我更希望的是,在老人辞世之后,杨忠礼集团新的掌舵人仍会继续支持、关注马国的华文教育,关注海内外中华文化教育的传播,相信这也是杨忠礼老前辈仍未圆满的夙愿。

  我每次到吉隆坡,老前辈总会亲自到我入住的酒店探望我,带着我去吉隆坡、巴生港最普通的大排档吃肉骨茶及各种马来、印度小吃,不讲排场,毫无矜持,如此接地气的亿万富翁,是我今生今世唯一的经历,那种谦和宽厚、毫无架子作派,令周围市民对老人家发自内心的尊敬,溢于言表。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是永远珍藏的记忆,时刻成为楷模的参照坐标。

  记得我与杨忠礼老前辈相识交往不久,为了一位素昧平生、已故的大陆学者多部学术著作出版筹款之事,我在筹款无门、焦头烂额之际,无奈之下向老前辈开口,老人家问我,“与你素昧平生,何以热心筹款”,我坦然告知缘由,他二话不说,当即答允,次日将善款汇入账户。记得我将出版后的书籍送给他时,他微笑着对我说,我信任你,你做得对。人之相知,贵在诚信,诚信无价,终生难忘。

  那年夏天,陪老前辈参加金门大学某项重要活动,返回厦门。当晚晚餐席间,我的讲话中,不经意地说了几句粗鄙话语,老前辈当着大家的面,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当时我真的是羞愧难当,即刻承认自己的过失,事后还专门致函表示歉意,今年二月我们在邦戈佬岛见面谈话时,我重提此事,再度感谢教诲,老前辈颔首微笑,这是他与我交往十多年间唯一一次批评我。从粗鄙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文明教养是终身学习的课程,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在心。

  今年二月中下旬,杨忠礼老前辈亲自飞往邦戈佬岛渡假村,参加小女婚礼并在现场发表祝福讲话,次日我送他往岛上的直升飞机场,登机之前他和我合影留念,问我何时再来看望他。我回答,想念你就飞来吉隆坡看望你。我们相约在他九十大寿再热热闹闹聚一聚,未曾想到,这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很多熟悉的朋友迄今对杨忠礼老前辈的去世仍难以接受,悲痛万分是多数人共同的心情……

  老前辈生前,曾很认真地和我交换过他和夫人宗教信仰选择的问题。他尊重所有子女的宗教信仰选择,但自己对宗教皈依仍无最后定见,他当然也忆及当年创业最艰难时刻的“求助无门,人情薄凉”,若无坚韧不拔的意志、绝不放弃的毅力,则无法度过难关……这次专程前来吊唁,发现他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皈依,但我也发现,在追思吊唁现场,不少细微之处,仍有传统文化习俗的明显印记,至少证明,他的后人仍不会忘记“根”文化的来龙去脉,即便这样的印记在未来岁月或将渐次模糊,但“黄皮肤,黑头发”以及父辈的言传身教,仍旧是不可磨灭,代代相传!就此而论,足以宽慰。

  与杨忠礼老前辈及夫人的结缘,是我人生的一段难能可贵的传奇。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咒语

  杨忠礼艰苦创业的不凡历程,杨忠礼伉俪悉心培养子女儿孙的用心良苦,杨忠礼集团用具有说服力的实践业绩打破了世界华商“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以及杨忠礼老前辈为人处世备受称誉的品格,皆有传世口碑,其核心价值和本质就是情系中华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

  永生与不朽是人类的梦想。永生和不朽的则包括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与杨忠礼老前辈十多年持续不辍的交往经历,我认为他不仅是可遇不可求的传奇,他也是我人生中永远的楷模,称之为海内外华人的典范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是不朽的。

  谨以此文,缅怀追忆,寄托哀思。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于吉隆坡

  (本文应马来西亚巴生兴华中学署理董事长、拿督李平福先生之请而作)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09 - 19
来源:视频号“心之所系在云大”——云南大学老一辈教师系列访谈 今日关注:杨振昆教授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9月15日她1966年8月刚被毛主席接见,1969年便被发配农场劳动,她16岁参与革命,建国后行政级别12级,70岁高龄时却窝在一处不足6㎡的小屋中,没用生活费没有医疗费,所有的工作单位拒绝接纳,捡烂菜叶子充饥。她就是曾经红卫兵的五大领袖之一,1983年被判刑,活到2019年,享年98岁。她的兄长是河南的早期共产党员1921年4月5日,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父亲是当地的名医,也是当地的富绅,所以她的家境较为不错,而且她的父兄长是聂真,是河南早期的共产党员,曾倾尽家财建了滑县的工农革命政权,还曾担任红军29师38旅的政委。因为受到乃兄的影响,因为受到彼时革命思潮的冲击,在1937年,16岁的聂元梓便有了入党的冲动,跑到太原去参加军训班,后来在1938年成功入党,在1939年被送往延安学习。在延安时期,聂元梓邂逅了人生的第一段姻缘,跟当时中央党校的干事吴弘毅结婚了,两个人步...
2024 - 09 - 18
来源:凤凰新闻2024年5月3日1970年9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陈独秀58岁的女儿身绑5只油筒,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大海......陈独秀的女儿名叫陈子美,是他和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陈独秀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平日里很少与子女交流,可陈子美却是个例外。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还算空闲,那便是陈子美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陈子美知道父亲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书房,这让她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一天,陈独秀正在书房里忙碌,陈子美便从半掩的门缝里溜了进去,她终于见到了父亲的天地是什么样子。正当她看得专注时,却被陈独秀发现了,于是她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父亲的训斥。陈独秀可她没想到,父亲不但没有训斥她,还给了她一个温柔的眼神,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他的工作。陈子美的内心突然被暖流浸润,她直直走过去,伸出手向父亲讨要点心和糖果吃。陈独秀随手拉开抽屉,将一些果糖放在了桌子上。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独秀仍然...
2024 - 09 - 10
‌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在1946年宪法法案前,在1923年宪法法案废除后的宪法规定主要包括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草案,于1918年8月由国会通过。这部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人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时期约法》于1931年5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这部法律旨在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规定在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并设立了五院制政府结构。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阶段。[1]中华民国宪法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