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缅怀杨忠礼点滴二三事

日期: 2017-12-18
浏览次数: 1066

来源:《亚洲周刊》2017年11月5日

文/杨锦麟

  马来西亚企业家、丹斯里杨忠礼博士逝世。他热衷社会公益、华文教育事业,长期关注两岸时局,对“去中国化”言论深恶痛绝,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杨忠礼:YTL集团创始人

  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丹斯里杨忠礼博士逝世的消息,震撼了马来西亚,同时也震撼了东南亚及华人世界。他及他的子女们共同创建的YTL机构集团,除了商业领域骄人的成就之外,同时也为世界华商树立了迄今为止“富过三代”、永续发展传承的成功范例。

  杨忠礼灵堂前,前来拜祭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代表络绎不绝于道。其中来自故乡金门、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社会各界的吊唁花篮、唁电等格外引人瞩目,不乏有文化教育、公益慈善领域里的各界人士和团体代表。这表明,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令马来西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对大中华文化圈的关注与投入亦有与众不同的慷慨输将,更有未必为外界所熟悉的影响力。

  我专程从香港飞往吉隆坡,在杨老前辈遗像前深深鞠躬,瞻仰遗容,缅怀他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追忆他教诲鼓励和劝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已。

  我没有按照当地习俗敬献花篮,也没有在当地报刊上刊登吊唁广告,唯以这样一篇短文,追忆老前辈生前与我互动交往的数件小事,表达对这位“情系中华文化”、“华人社会楷模与典范”的无限哀思和悼念。

  我与杨忠礼夫妇相识结缘于二零零四年,时在凤凰卫视八周年晚会上。老人家是我主持栏目的忠实粉丝,我主持过的所有节目,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出,赞赏有加。返回香港后不久,就收到了老人家亲笔撰写的信函,邀请我再度造访马来西亚,并亲自陪同我到雪州州立小学、巴生兴华中学以及他的故乡等地参观,和我多次分享他的祖辈以及他自己艰苦创业的历程,分享杨忠礼集团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发展的成就,也分享了自己在最艰困时刻的坚持与守望,在获得成功之后的宽厚与谦卑。在他那本传记中,我也学习了更多,他创业艰辛却坚持不懈,努力打拼,一直是我人生的楷模。

  与老前辈的结缘,就是两代人的“忘年交”,我视之为杨家前辈,亦为师长,亦为挚友,交往互动过程中,他或真诚以待,或直言不讳,或苦口婆心,或严厉批评,体现的就是一个真,就是善意与宽容,他从不把我当成“外人”,我们之间跨越年龄限制的情谊,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考虑,也没有任何出于私心功利的交往,交往互动就是一个“纯粹”。他与我之间任何一次电话或当面对话,每次都以闽南方言称我“亲欸”,那就是一种让人永远铭记的温暖,持续十多年而不辍,也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情系中华文化,故国乡土文化不敢忘怀,是老一辈海外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特质,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特质,是特殊历史经验的沉淀,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国籍、宗教信仰的改变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杨忠礼伉俪对子女儿孙独具特色的言传身教,维系大家族的和谐相处,培养教育子女儿孙的方式方法,是杨忠礼家族企业布局全球、永续发展的成功路径,可成为现代跨国企业管理的特殊范例,其核心价值提取,正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独特呈现,是老一辈华人企业家世代传承、根部滴灌的熏陶与教化。他的独一无二,已成为某种时代的引领,我和很多朋友都期待,在杨忠礼之后,仍会有更长远的世代传承。

  杨忠礼集团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投资,但对于两岸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输将,不遗余力。比如九十年代初的华东水灾、二零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台湾的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灾……杨忠礼伉俪的名字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捐助捐献名单的榜首。大陆或台湾地区的宗亲联谊活动、认祖归宗祭拜仪式,马来西亚、金门以及陕西凤翔等地的杨氏宗亲活动,老前辈任何时候都出力甚多,有口皆碑。他曾带着我驱车百余公里,到马来西亚某个州参加当地杨氏宗亲会的年会活动,数千名杨氏宗亲聚集一堂,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对于马来西亚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亦是不甘人后。坚持二十多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二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春节团拜活动”,即是对大马社会各界的回馈,也是维系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煞费苦心。

  杨忠礼前辈长期关注两岸时局,他政治立场不偏不倚,在两岸政商界都有广泛的人脉,长期保持友好的互动关系,所有涉及两岸关系的电视节目,他几乎都没有落下,且随时有自己的观察心得。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民进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忧心,对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各种“去中国化”的倾向深恶痛绝,直斥其非。这些年来,他重视、关注、了解中国大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既看到了进步成就,也对一些负面现象有很直接了当的意见表达。他对马来西亚坚定不移的国家认同无容置疑,但对于近些年时局的纷纷扰扰,曾对我表达过诸多的焦虑与叹息。

  热心华文教育与社会公益,在杨忠礼“功成名就”之前,已是马国华社的“口碑相传”,“功成名就”之后,他的热心不减,努力不懈,雪州华文学校、巴生兴华中学的建设发展,无不浸透杨忠礼伉俪的心血;他出任国立马来西亚大学荣誉校长,可谓尽心尽责;他对金门大学,以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多次慷慨大方捐赠,毫无保留的奉献,获得了海外华人广泛的赞誉,他多次称,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女们接受华文教育的时间太少,使用华文交流沟通的机会太少,对中国大陆的了解仍不够深入全面。也许他增加对两岸多所高等院校的捐赠和加强合作交流,多少有一点弥补遗憾的成分,我更希望的是,在老人辞世之后,杨忠礼集团新的掌舵人仍会继续支持、关注马国的华文教育,关注海内外中华文化教育的传播,相信这也是杨忠礼老前辈仍未圆满的夙愿。

  我每次到吉隆坡,老前辈总会亲自到我入住的酒店探望我,带着我去吉隆坡、巴生港最普通的大排档吃肉骨茶及各种马来、印度小吃,不讲排场,毫无矜持,如此接地气的亿万富翁,是我今生今世唯一的经历,那种谦和宽厚、毫无架子作派,令周围市民对老人家发自内心的尊敬,溢于言表。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是永远珍藏的记忆,时刻成为楷模的参照坐标。

  记得我与杨忠礼老前辈相识交往不久,为了一位素昧平生、已故的大陆学者多部学术著作出版筹款之事,我在筹款无门、焦头烂额之际,无奈之下向老前辈开口,老人家问我,“与你素昧平生,何以热心筹款”,我坦然告知缘由,他二话不说,当即答允,次日将善款汇入账户。记得我将出版后的书籍送给他时,他微笑着对我说,我信任你,你做得对。人之相知,贵在诚信,诚信无价,终生难忘。

  那年夏天,陪老前辈参加金门大学某项重要活动,返回厦门。当晚晚餐席间,我的讲话中,不经意地说了几句粗鄙话语,老前辈当着大家的面,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当时我真的是羞愧难当,即刻承认自己的过失,事后还专门致函表示歉意,今年二月我们在邦戈佬岛见面谈话时,我重提此事,再度感谢教诲,老前辈颔首微笑,这是他与我交往十多年间唯一一次批评我。从粗鄙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文明教养是终身学习的课程,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在心。

  今年二月中下旬,杨忠礼老前辈亲自飞往邦戈佬岛渡假村,参加小女婚礼并在现场发表祝福讲话,次日我送他往岛上的直升飞机场,登机之前他和我合影留念,问我何时再来看望他。我回答,想念你就飞来吉隆坡看望你。我们相约在他九十大寿再热热闹闹聚一聚,未曾想到,这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很多熟悉的朋友迄今对杨忠礼老前辈的去世仍难以接受,悲痛万分是多数人共同的心情……

  老前辈生前,曾很认真地和我交换过他和夫人宗教信仰选择的问题。他尊重所有子女的宗教信仰选择,但自己对宗教皈依仍无最后定见,他当然也忆及当年创业最艰难时刻的“求助无门,人情薄凉”,若无坚韧不拔的意志、绝不放弃的毅力,则无法度过难关……这次专程前来吊唁,发现他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皈依,但我也发现,在追思吊唁现场,不少细微之处,仍有传统文化习俗的明显印记,至少证明,他的后人仍不会忘记“根”文化的来龙去脉,即便这样的印记在未来岁月或将渐次模糊,但“黄皮肤,黑头发”以及父辈的言传身教,仍旧是不可磨灭,代代相传!就此而论,足以宽慰。

  与杨忠礼老前辈及夫人的结缘,是我人生的一段难能可贵的传奇。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咒语

  杨忠礼艰苦创业的不凡历程,杨忠礼伉俪悉心培养子女儿孙的用心良苦,杨忠礼集团用具有说服力的实践业绩打破了世界华商“富不过三代”的“咒语”,以及杨忠礼老前辈为人处世备受称誉的品格,皆有传世口碑,其核心价值和本质就是情系中华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

  永生与不朽是人类的梦想。永生和不朽的则包括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与杨忠礼老前辈十多年持续不辍的交往经历,我认为他不仅是可遇不可求的传奇,他也是我人生中永远的楷模,称之为海内外华人的典范也是当之无愧的。

  他是不朽的。

  谨以此文,缅怀追忆,寄托哀思。

  二零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于吉隆坡

  (本文应马来西亚巴生兴华中学署理董事长、拿督李平福先生之请而作)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7日“现在这年轻人爱穿越,我说你们好好穿越穿越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们也不至于最后变成历史虚无主义!月亮是人家的圆!”01 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现在我们有些人啊,把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我们的民族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建国开始的。我们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咱就不说别的,大家稍微了解点历史,1到8机械工业部,八个机械工业部怎么分出来的?我们这有驻部的纪检组长你们知道吗?工信部的同志应该能说清楚吧?我们能把卫星送上天,把原子弹爆炸了。更可贵地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但是我的历史思考里有这条,我们后来改革开放的这些人是谁培养的?恰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我就听很多人说,甭管是工程师还是科学家,也包括我们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都跟我说,没有共产党我根本上...
2024 - 12 - 16
来源:凤凰新闻 2024年11月24日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将“人生七十古来稀”挂在嘴边,将这句话当作长寿的代表。其实这句话是杜甫所写,也并非夸赞老人长寿,因为这句话还有前半句。杜甫是在何种境遇之下写就的此等名句,他又在表达什么?少年壮志相比更加深沉的杜甫来说,大家貌似更喜欢李白,并且也对李白的生平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年,杜甫也和李白一样,是个游历四方的游子。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也一直以李白为偶像,并且两人还成为了忘年交。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为官作仕,传到唐朝的时候,依旧没有没落。虽然祖父只是一个小小县令,但他父亲却做到兖州司马。即便这只是一个五品闲职,但杜甫依旧以此为荣。而且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个家族曾经在唐朝出过十六个宰相,是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杜甫,自然对仕途十分看重。但偏偏他出生的时代,参加科举入仕是非常难的。如果李白是因为父母从商而不能参加科...
2024 - 12 - 16
原创 叶成十三 深思读书来源: 深思读书 2024年11月21日你是不是也经常盯着问题看?大家好,我是思思~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很忙,但总觉得离成功很远?因为他们忙着解决问题,却忘了追问:这些问题解决后,是否真的接近目标?教员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无论是制定战略,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目标明确是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劳。为什么盯紧目标,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用目标导向思维,让你的人生更高效、更强大?01:目标模糊,是一切低效的根源《毛选》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一切行动都要围绕目标来进行。目标明确,策略才能精确;目标模糊,再多努力也可能是徒劳。为什么很多人陷入“解决问题”的误区?因为问题容易显现,而目标却隐藏在背后。比如,有些公司开会时不断纠结于如何节省预算,却忽略...
2024 - 12 - 13
来源:视频号这是1963年,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照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