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月刊》2016年8月
文/单周尧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副校长(学术)暨文学院院长及中文系主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
“向”的本义是“朝向北的窗”,引申而有朝向、方向义。“向”本无相向义,有相向义的是“乡”……
“向”的本义,不是方向。《说文解字》:“向,北出牖也。”即是朝北的窗。“向”字甲骨文作,金文作,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口象北出牖。”换句话说,甲骨文和金文的“向”字像一所房子,窗户朝北。《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塞向墐户”,就是塞住朝北的窗子,用泥巴泥住门缝,原因是十月的北风太厉害了。
朝向北的窗,引申而有朝向、方向义,如《史记·鬼策列传》:“于是元王向日而谢,再拜尔受。”说宋元王朝向太阳拜谢,两次下拜后接受了神龟。又如晋潘岳《闲居赋》:“蘘荷依阴,时藿向阳。”向阳,就是朝向太阳。
“向”本无相向义,有相向义的是“乡”,甲骨文“乡”字作,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谓“背象飨食时宾主相向之状”,故有相向义。由于同乡之人往往同饮食,因此“乡”又用作乡党字。“乡”字用作乡党义读平声,用作相向义则读去声。由相向义引申,则有面向之义,如《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败秦师于肴,秦穆公身穿白色衣服驻扎在郊外等候,对着战败回国的将士号哭。《左传》原文是:“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乡同今向字。”又《荀子·非相》:“乡则不若,背则谩之。”杨倞注:“乡,读为向。”王先谦集解:“向则不顺,背又谩之,故必穷。”《荀子·非相篇》说:人有三种必须会陷于困厄的事,其中一种是:当面不顺从,背后又毁谤,那必然使自己陷于困厄。
由面向引申而有方向义,如《荀子·成相》:“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乡,启乃下。” 杨倞注:“易乡,回面也,谓前徒倒戈攻于后。启,微子名。下,降也。乡,读为向。”那就是说:周武王赫怒,陈师牧野,纣王士兵改变方向,一齐倒戈,微子于是投降。又《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矢来无乡,则为铁室以尽备之。”备注:“乡,方也,有来从之方。”那是说:箭射过来如果有一定的方向,那就用铁堆积成铁墙来防备这一个方向;箭射过来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那就要建造铁屋来全面地预备它。在韩非看来,所有臣子都不是好人,都在觊觎君主的政权,所以君主必须出处设防,就像那防箭的人,要全面防备,才能不受伤害。
此外,“乡”在古籍中,也有解作窗户的,那是借作“向”,例如《仪礼·士虞礼》:“祝从,启牖乡如初。”郑玄注:“乡,牖一名也。”贾公彦疏:“云‘乡,牖一名也’者,案《诗》云:‘塞乡墐户’,注云:‘乡,北出牖也。’与此注不同者,语異义同。北牖名乡,乡亦是牖,故云‘牖一名也’。”正如上文首段所述,贾公彦疏所引《诗经》“塞乡墐户”,今《诗经·幽风·七月》作“塞乡墐户”,毛传:“向,北出牖也。”上引《仪礼·士虞礼》的“启牖乡”,是打开窗户之意。
至于“嚮”字,不见于《说文解字》。《集韵》云:“乡,面也。或向。”根据《集韵》的解释,“嚮”是解作面向的“乡”字的或体。《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嚮河立待良久。”用的正是面向义。
与“乡”字一样,“嚮”也有相向义,如《孟子·滕文公上》:“(门人)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由面向义引申,“嚮”字也有方向义,如柳宗元《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今吾遑遑末路,寡偶希合,进不知嚮,退不知守。”
“嚮”字也有借作“向”而解作窗户的,如《荀子.君道》:“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嚮也。”
现今“嚮”字经常在“嚮往”、“嚮导”等词中出现,这些词中的“嚮”应读作“向”,不应读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