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杨晓佳
“世间很少有事物能比大学更美。当防线崩瘫,价值崩溃,水坝倒塌,洪水为害,前途变得灰暗,古迹沦为泥淖时,只要有大学屹立在那里,它就屹立闪光;只要它存在,人那颗被引导去从事美满探索的自由心灵仍会给人类带来智慧。”
——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
大学者,网罗百家之学府,犹如社会之光,海上灯塔,照亮着国人一代又一代的成长。我曾经眼中的大学,如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述说的那样很美,因为那里有无限向往的知识、有激情澎湃理想,有信念,有智慧与激情并在的青年……可如今,它只是“看起来很美”,四望当下,如今的中国大学教育,魂兮何在?
从民国时代为“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大学,到建国时期“思想改造思潮”的大学,蜕变到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历经重难而曲折前进。纵观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大学教育,虽说随着时代在改革在进步,可是,刺激着众人的神经又在无限扩大,中国大学教育遭遇着尴尬现状:
一、“眼球教育”酝酿危机
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澎湃充斥的今天,教育产业化无限蔓延,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规模以30%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短短几年内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又一倍,扩招的负效应影响不断延伸。除此,关于教育的外延规模也急剧扩大,各类以利润为主导的新鲜教育项目接踵面世,“眼球教育”酝酿无限危机!
追求质量之内的扩招,还勉强算是培育大批人才,可若只是单纯追求“创收”的扩招,那只能让大学教育陷入苦海,国家资金投入不够,造成学校要自己赚钱,通过扩招获取学费维持运行,学校不成学校,犹如一个靠敛收“香油钱”维生的“庙堂”,庸俗金钱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
只是,当我们质疑大学“创收”问题的时候,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适当增加教育资金的比例投入,让大学在更充足资金包围下茁壮发展!
二、迟早溺死于“学术江湖”
大学学堂,少不了做学术研究,而如今,学术腐败严重,假成果,假学问遍地开花:大学院士头衔追逐、“逼良为娼”学术抄袭、高校论文求量不求质、变味科技成果鉴定等等,大学教育的学术研究难道如此狼狈不堪?依傍着“做学术”口号的假学术堆扎成型,掺杂着浮躁、浮夸等急功近利等要素的大学教育,无不考验着大学严谨的学术作风。
所以,我们高喊“打假”口号,期待大学教育有着更严谨、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使到大学教育在贯穿校风建设、课程教学、导师指导、课外活动、考试评估等项指标执行之余,不会忘了学术之根本。
三、一窝蜂式的教育
浮躁的社会,滋生了崇尚标志性工程坏风俗,近年来,大学教育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比如社会哪门类火爆起来,那大学的哪门类学科肯定跟着炒起来。很多大学为了跟随社会脚步,崇尚标志工程的风气逐步蔓延,开始进行了一场指标的角逐:完成论文N篇,申请专利N项、经费飘到N万,著名教授引进N个……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办一流的大学目的是什么?在忽略了宗旨目的之后的“高投入”是否有违经济规律呢?
其实,在我看来,办一流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比起那些“高投入”的大学,那些“低成本”的大学教育更值得让人敬佩,毕竟它体现了更高的办学水平。
四、民办大学的尴尬和歧视
中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必须有一流大学,不仅靠公办大学,民办大学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了解,在美国,在全国4000多所大学中,60%以上是私立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等。在亚洲发达国家中私立大学已达到了70%以上。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肩负培养社会新型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责任的民办大学应运而生。民办大学负着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使命,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办学模式等问题上都达到了创新。
可是,中国的民办大学教育似乎没有那么理想:民办学校在社会上地位不高,生源质量不好,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普遍低…..这一些问题困扰制约着民办大学的成长。即便如此,我们也更应责无旁贷地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创办一流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道担负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光荣使命。除了民办大学加强自身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校风学风的建设,摒弃依靠学生谋利的思想外,还需社会各界以正常发展的眼光看待民办高校,让民办大学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才是良策!
结语:
以上列举的现状,仅代表个人意见。对于大学教育如何做?这是一个大学问,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们将上下而求索!
附录:杨福家:创办一流大学我们已经在行动——转自南方都市报
杨福家:创办一流大学我们已经在行动——转自南方都市报
( 南都讯记者 葛倩 发自北京)在7日举行的教科文卫体界座谈会上,英国诺丁汉大学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所一流民办大学的愿望。南都记者昨天采访了杨福家,他表示,“我的发言不是凭空想,而且已经在行动了”。
首位出任世界名校校长的中国人
据杨福家介绍,在7日的座谈会上,他的发言用了大约14分钟,描绘了他心目中的一流大学。而总理的答复也至少有6分钟,重申鼓励民间资本、民间人士兴办教育,提出将来可能会有若干所高起点民办大学。
杨福家对一流民办大学的思考由来已久。在座谈会前4天即2月3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杨福家的文章《如何创建几所一流民办大学》。他反对把“专升本、本升研”作为民办高校的追求,也反对“三本朝二本走、二本向一本跑”。杨福家透露,与总理座谈时所谈与文中内容并无大异。
作为中国首位出任世界名校校长的人,杨福家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科研,“一流”也是他对教育的追求。上世纪90年代,他曾掌舵复旦大学,是新中国第五任复旦大学校长,他的就职演说题目便是《找差距,创一流,振兴复旦》。
“我的发言不是凭空想,而且已经在行动了”,杨福家昨日告诉南都记者,对于发言中所涉及的改革,他和多位学者已经付诸实际。
温家宝亲笔信邀面谈
这并非杨福家首次走进中南海,也不是他第一次和温家宝“面对面”。杨福家和总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6年。
2005年杨福家应“世界经济论坛”会刊编委会之邀请写文章时,引用了温家宝访问法国时的讲话。该文刊登后,杨受编辑部之托转寄了一本会刊给总理,同时附上了他的新书《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2006年4月,杨福家收到了温家宝亲自用毛笔书写的信。据《文汇报》报道,在信中,温家宝表示希望杨福家到北京去的时候能够当面谈一谈。杨欣然回信,同年6月5日,赴京开会的杨福家接到了国务院的电话,下午见到了总理,一谈就是逾一个半小时。
同年11月,温家宝在中南海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杨福家也参加了。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温家宝在座谈会上回忆起开会前曾征求过杨福家的意见,他说:“我当时给杨福家写了一封信,我亲自写了一封信。我说你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约你到办公室谈一谈。他很快就给我回了一封信,接到我的信他感到很惊奇。结果来了,我就把他约到中南海,我们两个谈心,谈了好长时间……”
2011年1月11日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的首次座谈会上,杨福家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