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天伦之乐,“何须惆怅近黄昏”

日期: 2014-05-29
浏览次数: 1264

  蒙树宏老师送我二张他及夫人王老师的近照。八十几岁的老人神采奕奕,喜气洋洋,看了让人舒服开心。特放到《后天下之乐》博客,大家欣赏共享。另外,附上蒙老师一篇写《孙女蒙迪》的文章,亲情及乡情洋溢纸上。中国的新一代人;也在成长和进步。我们相信在心灵的净土,有许多许多清新的空气……。 

 

孙女蒙迪

 

  儿子、儿媳到海外求学,开头那几年他们忙得弃盔撂甲,经济困难,生活也不安定。后来情况有所好转,才敢考虑生儿育女问题。孙女蒙迪出世后,我和老伴晋升到爷爷、奶奶级,心里乐滋滋的,于是开始筹备探亲(先后去了两次)。

  飞机在旧金山降落,儿子、儿媳带着孙女从圣荷西来接。一家相见,十分高兴。在汽车上,他们教孙女叫爷爷、奶奶,但她怕生,始终未开口,我们想抱抱,她也不愿意;只是缩在她母亲怀里,但却一直睁大眼睛注视着我们,似乎在思考什么,也许就是想尽快地跨过这道陌生的门坎吧。

  年轻人去上班后,只有我们三人在家,很快就熟了起来。我们为她专门写了“起居注”——其实也就是记录那些童稚可爱的趣事。现在回头翻阅,仍激情满怀,似乎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起来。

  她讲汉语时,往往使我们产生怪怪的感觉。10月13日,我去图书馆借书。她对奶奶说:“不知你爷爷到哪里去了”?有一次,她把“大吃一惊”、“心都凉了”这层意思,说成“肚子都落了下来”:问她瓶里还有饮料没有,她答道:“瓶里还长着呢”。又如在公园中喂鸟,她会把手伸向大人,很不规范地说什么“喂饼干吃鸟”。后来,这就成为她表姐们喜欢讲的笑料。这自然不是蒙迪的过错,乃是因为生活在海外,讲汉语的机会不多,缺乏这方面语言环境的缘故。

  孙女在性格上也颇有特点:易受感动、有时胆大、有时胆小。6月16日,我们一起看DVD《自由奔腾》(Running free)。它写小马被迫离开母亲;后重逢,母马因伤而死。有一男孩对小马很友善,但因战争,他被迫撤离,小马十分悲伤。这时,孙女也悲不能抑,哭了起来;我们也为她的感情所感动。

  关于胆大。有一次,在伊利莎白公园散步。她才两岁多,就在草坪上一个人向前走。我注视着,看她如何处理。结果她走了一百多米.始终不回头看看家人是否在身旁。又有一次,进入儿童乐园后,由于家人之疏忽,她一个人走散了,快回到了大门那儿。他爸爸找到把她抱住,她根本不理会谁把她抱住。在她的印象中,家人理所当然地会加以关注,自己完全不必担心。

  关于胆小。孙女家的书房是在计划之外加盖的,走出玻璃门就是后院。3月10日夜,因玻璃门映出房中人和图画中之图像,蒙迪以为门外后院中有人,吓得大喊大哭地跑来。我抱着她回现场观看,指出门上映出的人像是谁或是甚么,他才释疑解惑。

  我们终于有了“粱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感觉,准备回国了。怕孙女感到突然,不习惯,事前向她“吹吹风”。我告诉她:“爷爷、奶奶要回家了——飞机,昆明”。蒙迪想了一下说:“爷爷拿不到”(意为飞机在天上,拿不下来乘坐)。我们于3月18日启程,儿子全家送我们去机场:大人心中已是满满的离愁别绪,但她以为只是一次旅行,心中浑然不觉。一直到我们步入候机厅,她要跟着进去而不能时,才嚎着要爷爷、奶奶,大哭起来。4月9日,儿媳在电话里说:吃饭时,蒙迪说要等爷爷、奶奶;夜里不让关大门,说关了门,爷爷、奶奶进不来;拿起模型飞机时,会说“昆明”;还会叫他爸爸换鞋子,去追爷爷、奶奶。在她的印象中,我们不是隔着宽广的太平洋;认为爷爷等是在圣荷西或旧金山的某个街区里。唉,离情似海,太广太深太沉了!

  如今,蒙迪已经长大。她曾两次回昆明探望我们;回来时,还着意学汉语,去青少年官学绘画,并请歌舞团的老师教吹长笛。第二次回来时,她带来高二时所画的一组(共五幅)连环图画,名字为《畅想曲》。五幅画的小标题为《向往》、《追求(一)(二)(三)》和《飞向来来》。第一幅,面一个黑头发穿红衣的女孩,她的前方是海、绿树、塔和万里晴空;女孩把打开的红伞放在地上,张开两臂向前奔去;第二幅画女孩已远离红伞,接近塔和绿树,人像已变小和变模糊;第三幅画中的小女孩则双脚凌空,张开的双臂变成了翅膀;第四幅里,女孩已升上天空,虽然地上的伞还可以看到淡淡的一角,但人像已变成飞鸟。第五幅画,只有一个冲天的鸟,大约就是大鹏鸟吧!它羽击长空,飞向未来。我认为,这组画的寓意,如果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那是颇见功夫的。有一段时间,我私意以为她如果朝向学长笛或绘画的方向,可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医学。我自然尊重她的意愿,而且,这样,她和母亲成了同行。我现在祝愿她像这组画中所表达的那样,不断追求,冲天而起,翱翔在学术的天空,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作出贡献!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