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吴康民﹕中国梦、宪政梦,但愿梦想成真﹗

日期: 2014-05-29
浏览次数: 1300

 文章转自《明报》 作者:吴康明

  【明报专讯】新的一年,内地南北,最鲜活而热门的词儿,就是「中国梦」。

  由「中国梦」而衍生出的「宪政梦」、「自由梦」、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等,冲着对停滞不前的政治现状的议论,也在民间和某些开明的媒体上出现,并惹成一场风波。

  其实,「中国梦」并不是舆论禁区。第一官报《人民日报》就在新年开头,在显著的地位上发表〈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的文章。署名的是「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它开宗明义指出﹕「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中国梦也是「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措施,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这些话说得多好啊﹗这是中央通过官报发出对全民的新号召﹗

  接着,《人民日报》新年开辟新评论版,第一次的评论版的头条,题目是〈改革,响应人民的强烈期待〉。它开头便说﹕「几十年不遇的寒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的频繁重申,点燃全社会的激情。」

寒冬时的中央声音

  这是中央的声音,而且是说出时代的最强音。但为什么在北京的严寒天气中,有如此温暖人心的「响应群众呼声」,而在南方的广州,一份《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却受到当地宣传部门的阉割,闹出一场震惊中外的风波呢?

  《南周》的献词被删掉的几段话,包括如下的内容﹕

  「我们期待宪法长出牙齿,宪政早日落地。惟如此,才能成就这个沧桑古国的艰难转型;惟如此,国家和人民,才能重新站立于坚实的大地之上。」「今天,已是能够梦想的中国,今天,已是兑现梦想的时代。经历过宪政缺失的『文革梦魇』,我们花费30多年的时间来逐渐回归常理和常情。」

  「兑现宪政,坚守权利,人人才能心如日月流光溢彩;鳏寡孤独才能感受冬日暖意而非瑟瑟发抖;『城管』与小贩才能谈笑风生;房屋才能成为自己与家人的城堡;限权分权,公民们才能大声说出对公权力的批评,每个人才能依内心信仰自由生活;我们才能建成一个自由的强大国家。兑现宪政大梦,每个人才能做好个人的美梦。」

  这些话有什么不对呢?即使在某些官员听起来有些刺耳,但这些词并没有建议推翻什么,更没有提倡暴力革命。它只是希望贯彻宪法规定的人民应有的权利。「中国梦」实际上就是「宪政梦」。

习近平敦促实施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年发表讲话,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并要求党和党员要「带头守法」。这些话都说到点子上。

  我个人当过共7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凡33年。按理该是在主持执行宪法的「最高权力机关」里头执法。但众所周知,也不用我多所饶舌,全国人大,远未达到「最高权力机关」标准。

  至于宪法规定的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众所周知,这6项自由并未兑现。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等等。但现在却有不少并未被法律判定有罪的人受到监视居注、限制活动,当然更谈不上出境旅游了。

  至于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等,涉及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条规定,无一不受到「公检法」专政机关的破坏,有的地方竟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中国梦」实际便是「宪法梦」,也就是「自由梦」•在新的一年,在「十八大」之后领导新班子上台之时,梦想出现曙光。人们希望把梦想变成现实,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开明舆论把人民的呼声和期盼化为社论,又有什么可以追究和压制的呢?

  梦想,就是一种和平的争取。如果到了人们的梦想已经破灭的时候,如果到了人民忍无可忍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呢?善良的人们,绝大多数的人民,都不愿意我们伟大国家出现动乱。历史上中国人民的苦难够多的了,我们只愿望梦想成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时候说得好﹕「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习总书记是有心人,但愿梦想成真﹗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