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都觉得不快乐?分析的确实很透彻

日期: 2019-03-23
浏览次数: 20

来源:《凤凰新闻》2019年3月8日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1、缺失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现在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2、爱攀比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3、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4、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她说:每当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这份工作,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5、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跳楼”事件?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6、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7、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8、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9、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7月11日1948年末和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落幕,蒋家王朝也进入了倒计时。对此,常公虽然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硬,但身体却很诚实,私底下却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尤其是为了将来台湾的可持续发展,他除了加紧对黄金、文物、实业等物质资料的偷运之外,还对文化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进行了所谓的“抢救”计划,如胡适、梅贻琦、陈光甫、张公权、刘鸿生、卢作孚等人,均在其重点“抢救”之列。而这其中,民生实业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则又成为极为重要又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他的手中有国民党去台必不可少的工具:船。01“船王”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卢作孚,原名卢魁先,四川合川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作为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代人,卢作孚很早就接触革命学说,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从事过反清保路运动。从1913年开始,在黄炎培、李大钊等人的引导下,卢作孚...
2025 - 04 - 21
来源:今日头条 2024年10月26日12 诸神黄昏1935年后的蒋介石,放眼全国,已经没有对手!江浙财团已几乎被吃干榨净!他们已不再是老蒋的“座上宾",而只是老蒋战争、独裁的“提款机”。有用则用之,不用则弃之!是不是像极了“夜壶”?为了战争,老蒋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种种压迫、掠夺政策:如采用绑架、逮捕等恐怖手段对江浙财团敲诈勒索;采取高压手段强行派购公债;指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打手捣毁并强行改组上海总商会;通过强行加入官股并撤换银行主持人,控制、吞并江浙财团的主要银行中国、交通、四明、中国通商、中国实业、新华信托等银行;通过强行加派官股、人事任免等方式,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掌握在南京国民政府手中。而且,以此为手段,蒋介石几乎将大部分江浙财团的商办银行和私营银行都控制在手中。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江浙财团在矿业、铁路、电力、纺织等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几乎都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吞...
2025 - 04 - 21
来源:百度 2025年2月6日中银大厦谈及中银大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座由杰出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香港中银大厦。它坐落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远眺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作为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它不仅代表着中国银行的国际形象,更承载着香港金融中心的繁荣与活力。中银大厦的建筑历程与特色中银大厦,这座由贝聿铭倾心设计的香港标志性建筑,自1985年4月动工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目光。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它于1990年5月正式启用,以315米的高度矗立在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花园道1号,成为当时全香港的至高点,同时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建筑。其独特的水晶棱柱体造型,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更寓意着中国银行的事业“节节高升”。而与隔壁汇丰银行之间的一场风水大战,更是为这座大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香港中银大厦这座曾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建筑,在三十...
2025 - 04 - 19
来源:视频号中国远征军童子军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