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荐专栏

News
新闻详情

中化董事长内部演讲,高度赞扬华为企业文化

日期: 2019-04-08
浏览次数: 7

来源:《凤凰新闻》2019年4月4日

       企业界很流行一句话:“企业内部的制度是砖瓦,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缝隙;而企业的文化是泥浆,见缝插针,无处不在。”

       在2018年中化集团经理人年会上,央企掌门人中最前瞻、最市场化、最懂管理、最没有官僚作风的 “异类”——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发表了内部演讲,对中化集团半年工作高度总结的同时,也对华为企业文化进行了高度地赞扬。

       其中,宁高宁对任正非一句话的精辟点评,称任正非是30年来中国唯一将研发创新引领持续发展的企业家,更是震惊企业界。

       年会演讲前一天,宁高宁也公布了中化企业文化系统,并号召全体员工好好学习、自觉践行。中力知识科技现将宁高宁在此次年会上谈及到的关于企业文化认知的核心观点总结发布如下:

       1企业文化像空气一样影响着每个人

       99%企业的企业文化没用,别人记不住,更没有发挥作用去影响员工。因为企业文化像空气一样影响着每个人,但谁也改变不了它,改变必须是整体的;

       企业文化又是非常细腻的,它会形成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而且不需要求和提醒,更不用纪律强迫的规范; 企业文化基于公司本身的诉求,是公司长期以来各种行为、教育和价值观累积的结果,它对我们太重要了。

       2企业文化不是起点,而是结果

       我们讲求真、求实、求变、求进,讲科学至上,还有很多很好的提法,其他企业也一样在墙上贴了类似的标语口号,但做到了多少? 做的跟墙上挂的还差多少? 有多少企业真正形成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建造、共同守护。

       有人讲,企业文化就是一把手文化,对不对?

       应该说,一把手或二把手或者其他负有领导责任的人,一定是有比较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释放得不对,就会走向负面。比如工卡文化,如果一个企业工作时间都要限制得很死,还想去创新创造,可能真的不行。

       3企业文化需要员工内心认同

       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要看领导行为的公开公正透明、对同一目标的追求、执行的科学和效率等是否得到大家一致地认同。

       反过来讲,员工对领导的要求和督促,也对领导带来一种反向的文化影响。我更在意这个文化系统和我们是不是一致、公司会不会变成这样。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豁达、乐观、正向,对自己和组织关系有比较恰当的认识,定位符合实际,同时这个定位是正能量的,这样就会形成比较优秀的企业文化。

       4企业文化是每个员工潜移默化的行动

       很多年前我曾经和万科讨论过他们的企业文化。当时我举了一个例子什么叫企业文化:有客户到万科城市花园小区来看房,地上有一张废纸,有位员工经过时踢到边上,把客户带过去 ; 另外一位员工带客户经过时捡起来放在兜里,第二位员工被提拔了。这就是形式带来的自然的东西。

       我还记得一个面试场景的故事:两个面试官面试,在面试者进来的路上放了一个小垃圾桶,好几位面试者进来,绕过垃圾桶坐下,不及格。最后一位进来,把垃圾桶挪到旁边再坐下,被录取了。

       5奖惩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今天为什么说奖励?因为奖励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就是要不断释放这样的信号:谁是公司推崇的?谁是公司的英雄?做到什么,公司给你什么。公司对所有的贡献,要更科学、更个性化地评价,更能适合公司的战略目标。

       不单单是损益表里数字的奖励,战略方向的奖励也要有。数字的奖励是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很难评价。但从公司评价方式来说,继续改革体制、改革奖励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使之更适合公司的实际,也更能激励每一个员工潜力的发挥。

       6科学创新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

       “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息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任正非”

       过去三、四十年,中国的财富差距主要来自于资产行为的区别,比如买不买房子、买不买地。但未来,资产行为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是一定会慢慢降低,产业行为、创新行为、价值创造行为的作用会越来越高。

       尤其是缺乏创新,是制约所有企业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有大有小,但每个企业都需要。

以华为来说,其正是靠长期保持了10%~15%左右的研发投入,不断革新产品,不断创新路径,打造出了坚不可破的技术壁垒。

       这次经理人年会去华为交流,对我的启发很大。可以说,在中国,真正用研发创新引领持续发展的企业家,中国内可能就只有任正非一人,30多年未有间断。

       总而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1
来源:观察者网 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2016年发表于《南风窗》。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
2025 - 04 - 11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11月17日赵汀阳:1961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硕士学位,留社科院哲学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一个或所有问题》、《人之常情》、《22个方案》、《直观》、《长话短说》、《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政治哲学论文集》、《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每个人的政治》等专著或论文集,《观念图志》、《非常姿态》等漫画集。作为男人,赵汀阳纯粹到了“单向度”的程度。他在某处曾直言,哲学至今是一个高度男人化的行当,但他又极力推崇阿伦特,说她是比绝大多数男哲学家优秀得多的哲学家。他喜欢侦探片和战斗片,但仅仅是为了“换换脑子”,从不关心风花雪月,对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敏感”...
2025 - 04 - 11
来源:网易 2025年4月7日赵汀阳(1961年—),广东汕头人,中国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选自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中国的旋涡式存在不断卷入众多族群,必定形成多族群多文化的共存局面,而共存是一个共同的理性选择,否则各方永无宁日,显然不符合任何一个族群的利益。多族群多文化如何共存,或者说,如何在“合”中有“分”,就成为任何一个主政王朝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在先秦的天下时代中并不存在,因为天下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分合一体模式,而在大一统的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分合一体,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在大一统制度下建构万民共在方式的问题导致中国发明并一直实行混合制度,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是谁发明了一国多制?毫无疑问,一国多制的发明与周朝的天下经验有着渊源关系,但不是周朝的发明。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合中有分,万国一体而各有...
2025 - 04 - 10
来源:视频号乡愁是杯酒,现在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一幕,年轻时候的背影瞬间涌上心头,回头想一想,真的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快乐时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